APP下载

音乐教育中的“人性化”

2019-10-15刘霖霖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7期
关键词:人性化音乐教育

刘霖霖

摘  要:《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巴学园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一是体现在其对不同学生的培养,二是体现在多样化、生动有趣的课程设计上。今从其两方面试析巴学园的教育模式,论述其背后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在音乐教育上得到一定的启发与反思。

关键词:窗边的小豆豆;巴学园式教育;人性化;音乐教育

一、巴学园式教育中的“人性化”

《窗边的小豆豆》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写的,对孩子来说,是一份属于巴学园新奇快乐学习生活的分享,而对于成人而言,这一本书像是被塞进圣诞节袜子里,它们扑闪扑闪地眨着大眼睛,躲在圣诞树后歪着头看你是否发现的礼物。教育的核心在于,其是一场对人的交流活动,而巴学园则是这样一个实在地践行着教育核心和理念的理想化学校,它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把更好的教育和爱带给孩子、保护孩子。《窗边的小豆豆》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总结起来有两点,一是学校对不同学生个性的培养、保护与能力的塑造,二是学校的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和新颖性。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概括对巴学园教育的感受,那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出:人性化。

小豆豆是一个被普通学校劝退的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总是会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而不能够专心地听讲,是一个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就是这样一个被老师劝退的孩子,来到巴学园之后,她觉得非常安心,非常温暖,因为刚入学时校长先生耐心地听她讲完了四个小时的话,尽管她说话的顺序、说话的方式都有点乱七八糟,每当校长先生看到小豆豆,都会和她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此外,巴学园对身体上有缺陷的学生的保护,如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泰明,校长先生让孩子们光着身体在游泳池里游泳,主要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们明白:“无论什么样的身体,都是美丽的。”特别是对于身体上存在缺陷的孩子来说,当大家都光着身子一起玩耍的时候,孩子们对自己身体的羞耻感会不知不觉地消失,让他们不会形成“劣等意识”。值得一提的就是巴学园里特殊的运动会,“钻鲤鱼比赛” “爬台阶接力赛”等等项目的第一名都被全校个子最矮,手脚最短的高桥君拿走了,校长先生设计这些不同于其他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无疑是希望永远都不会再长高的高桥君不会忘记夺得第一名的自信,纵使他以后可能会自卑自己身体不如别人。

如《窗边的小豆豆》中的《散步》一文中提及到的,如果同学们非常努力地把一天的学习计划都完成了,那么下午老师可以带着大家出去亲近自然,而散步也不仅仅只是散步,更多的是把课堂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变得形象直觀,在散步的途中,遇到不同的景观,老师会加以科学的解释,学生也会对自己所看到的事物产生一定的疑问。除了课堂的学习时间以外,巴学园的课余生活、假期生活也更是如此,校长先生带领大家搭帐篷、大冒险、野营,将课堂的内容与实际的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现象等多思考,学生会对学习本身更有兴趣,而对学习内容的掌握也会更快,更轻松也更有效率。从上面所举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巴学园式的教育方式背后的教育理论,真正的教育中是没有优生与差生之分的,只有不同的学习方向、不同的热爱领域和不同个性的学生,教育的评价观不能够仅仅只是局限于单一的学业成绩或者其他方面,更加不能够以功利性目的去诠释学生的成长过程,要创设一种愉悦、平等的教育环境,设立多元、弹性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可以公平、受尊重地参与教育过程。

二、音乐教育中的“人性化”反思

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成人来说,对于我们的音乐教育,在巴学园的教育模式下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借鉴与反思呢?“人性化”三个字又如何贯穿到音乐教育里呢?其实,无论是器乐、声乐,在教育的理念里都是一样的。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他们的心理发展。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在自己小时候学习音乐的时候,无论是器乐还是声乐,一开始都是很难坚持的,对于学习还处于一种很懵懂的状态,对老师更多的也是陌生、害怕。作为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该对孩子们的心理进行疏导,让他们对学习的环境、模式慢慢熟悉和理解,真正创设出一种愉悦、平等的教育环境,设立多元、弹性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可以公平、受尊重地参与教育过程,同时感受到教师给予他们的温暖、关爱,在爱与欢乐中不断学习与进步。当然,教育的重点还是“人性化”,我们依旧要根据每个人的学习特点、性格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有针对性、重点性地做好培养方案。对学生的身心都要关注,而不是一味地进行知识、技能的灌输,说到底,教育还是“人对人”的一场交流活动。

三、结束语

反观当代的中国教育模式,倡导“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中国的父母忧心忡忡,中国的孩子压力重重,而这样的一种理念扭曲了贯穿孩子成长的教育,扭曲了他们的童年,也扭曲了他们的活力和创造力。“起跑线”“成功”等等的定义被模式化、单一化,有一份好的成绩,才能有一个好的大学,有一个名牌的大学,才能有一份好的职业,因此,成绩、分数成为衡量“优秀生”“差生”的枷锁,因此他们的课堂变成了为了考试而淹没在试卷和试题中死记硬背的课堂,他们的课外活动时间被剥削了,他们培养兴趣的音乐课、美术课、电脑课时间被剥夺了,父母在赶着他们,教师在赶着他们,升学的压力、作业的负担在逼着他们,中国的孩子们考试的分数越来越高了,记忆的知识越来越多了,可他们也越来越麻木了,这难道是我们该追求的教育吗?音乐教育更是如此,带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去学习音乐、学习艺术,最后往往都是适得其反,根本感受不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与真谛。

教育的前行需要爱、温暖和理解,音乐教育也是如此,只有当我们放平心态,真正做到“人性化”,也才能让孩子们不断在学习中成长,不断在艺术熏陶下感受艺术的魅力,感受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日]黑柳彻子著.赵玉皎译.窗边的小豆豆[N].南海出版公司,2003.11.

[2]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论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79.

[3]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59.

猜你喜欢

人性化音乐教育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人流手术的影响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