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对广播新闻的影响漫谈

2019-10-15徐宁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广播新闻新媒体影响

徐宁

摘要: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打破了广播新闻快捷性的优势,有效缩短了新闻传播的时间,大众可以通过手机即时的获取所需信息。本文深入探讨新媒体环境对广播新闻的影响以及广播新闻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新闻;影响;发展

一、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与传统媒体的不断碰撞,新媒体应运而生。广播新闻快速性的优势也被新媒体一再挤压,各种传统媒体面临着发展困境的考验。报纸和杂志的消费群体也趋向老龄化,广播收听率也逐渐下滑。但是,广播新闻仍然有它自身的优势,只要我们广播新闻工作者认真思索,找出不足,充分发挥广播新闻的真实性、深度性等特点,积极调整发展方向,确保新闻信息质量,就能在新媒体环境的冲击下拓宽我们的发展空间。听众微信交流群和QQ交流群就是广播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新产物。在新媒体没有进入广播领域以前,听众与电台之间的互动方式主要是信件、热线电话和短信留言,然而这种形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符合新闻即时性的发展规律,交流群的成功运营是架起了电台与听众沟通的新桥梁,电台可以根据听众的意见不断的调整节目的设置,节目内容的更新,以便于听众通过节目更好的了解广播新闻内容。

二、新媒体环境对广播新闻的影响

(一)传播更快速

在新媒体没有诞生之前,对比报纸和电视等传统媒体,广播新闻一直以它的传播快速性长期占领优势。新媒体为信息传播途径注入了新的活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信息的发布者,这就显著提升了新闻的传播速度,使新闻事件在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得到了传播。

(二)信息更多元

广播新闻的传播途径是单一的,是编辑工作人员将事先撰写好的新闻内容进行播报,听众没有新闻的选择性,只能被动收听。新媒体拥有先进的数字传播技术,能够为受众人群提供各种文字和影音资料,新闻信息不仅仅局限于社会民生、时事新闻等等,还可以有各类综艺娱乐活动。

(三)体验更丰富

新媒体的强势登陆给广播新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新媒体不仅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信息,还可以增强消费者的互动性。以往的广播新闻只是主持人与听众的交流,听众之间缺少沟通的桥梁。新媒体的介入,打破了这一常规沟通方式,它为受众群体之间的沟通提供了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在新媒体上发布个人观点,新闻传播不再只是传达新闻消息,更多的是分享新闻信息的过程。

三、新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的发展方向

(一)发表独家观点

在新媒体日益抢占传统媒体空间的情况下,传统媒体对于新闻线索的挖掘也呈现出了焦急状态。众所周知,新闻节目从来不缺少新闻事件,缺少的是主题深度的挖掘。由于广播新闻的局限性,想要迅速的掌握新闻线索并不容易。因此,我们广播新闻记者可以独辟蹊径,通过浏览新媒体的即时新闻,积极寻找新闻的其他角度,进行深入探讨,提出独家观点,充分发挥广播新闻的特色,制作出精品的新闻节目。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可以是新闻的发布者,然而由于多数发布者的知识层次和专业素养的缺失,这就导致了新闻虽然众多,但新闻信息真假难辨,没有深广度。因此,广播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应着重思考如何表达独家观点,深入探索新闻价值和社会影响度。广播新闻工作者应慎重选择新闻信息,了解听众所需,对有社会价值的新闻信息进行独家解读和观点评析,深度加工新闻信息,对于各类突发性新闻,广播新闻记者可以通过电话采访等方式,现场连线新闻爆料人,将新闻现场情况及时进行报道,最新的新闻消息第一时间转发进直播室,由主持人进行现场播报,将社会舆论向正确的方向进行引导。鼓励听众通过广播电台的微博和公众号积极留言发表观点,展示自我,并从中筛选出独具特色的思想,实现广播新闻与听众的有效互动。

(二)优化新闻评论

新媒体环境下,多种自媒体的新闻评论都是盲目跟风,语言重复性很强,缺乏独到的见解,新闻评论还仅仅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个别新闻报道没有事件跟踪,后续报道开展不足。在这种大环境下,广播新闻工作者应敏锐发现生机,着重建设评论员队伍,提升新闻评论员的个人素养和知识层次,使广播新闻评论能够深入透彻的抓住新闻现象的本质,见解独到的解析新闻内涵,拒绝盲目跟风。不能简单的评论新闻,而是要结合社会背景,打破传统思维,从解读新闻信息入手,积极思考新闻背后的社会学意义,进一步扩大广播新闻的影响力。

(三)承载社会责任

新媒体从业者的素质良莠不齐,有些评论员缺少新闻人的责任担当,从承载社会责任的角度来讲,广播新闻传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广播新闻媒体多数是由政府投资创办,在听众心目中具有公益性、客观性、真实性的形象特点,社会影响力较大,知名度较高。作为广播新闻工作者,我们要牢记职业准则,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个人素养在鱼龙混杂的新闻信息中判断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坚持前沿新闻立台,强化新闻资讯主体地位,突出新闻资讯的即时性、评述性和生活性,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解读上做文章,明确广播新闻的定位和服务内涵,打造一支专业技能过硬、个人素养优良的新闻从业队伍。比如某城市发生农民工站在政府大楼上以自杀的方式讨要工资的事件,由于该新闻社会影响度较高,记者将新闻报道的关注点放在企业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这一焦点话题上,然而广播新闻记者通过深入走访,跟踪调查,发现这位农民工是编造虚假信息,吸引媒体关注,迫使企业支付工资。深入挖掘事实真相,努力承载社会责任,这就是广播新闻记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语言通俗易懂

广播新闻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声音感知信息,它不同于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介的咬文嚼字,它更多的是需要口语化的交流。因此,广播新闻工作人员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让听众通过声音就能够迅速理解新闻的内容。比如在整点新闻播报中,我们可以实时播报路况信息、天气情况、文化新闻等等。新闻采编上应走多元化道路,不能仅仅局限于社会民生和时事新闻,还可以增加旅游文化、演出公告、医疗技术、百姓之声、城市建设等听众关心的新闻资讯。

(五)展开跟踪报道

有些新闻事件的发生不是停留在一个时间段,而是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比如城市违规建筑的拆除就不能只报道一次,而是要展开跟踪报道,并且在新闻事件报道中详尽的向听众介绍事件的发生过程,让听众能够及时的了解到新闻的进展;在报道四川凉山木里县立尔村森林火灾时,我们不仅需要阐述清楚火灾的发生情况、伤亡人数、火灾的产生原因等等,也需要对灾后的各种事件及时追踪,本着新闻人的职业精神,满足听众对新闻关注度的需求。因此,广播新闻记者要用孜孜不倦的求知思想充分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以提高新聞报道的质量,增强广播新闻的社会影响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广播新闻工作者要学会运用广播电台的独有优势,探索节目内容的创新,为听众搭建一个快速了解社会新闻的平台,满足听众日益增长的个性需求,根据自身的专业技能不断优化采访方式,提升独特角度新闻的敏锐度,合理设计节目环节,促进广播新闻的多元化发展,以求在新媒体时代寻求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秦粉利.新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传播的变化与发展趋势[J].传播力研究,2018 (3):67-68.

[2]李春明.新媒体时代下广播新闻的发展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8 (24):55-57.

猜你喜欢

广播新闻新媒体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广播新闻语言表达形式探讨
声音的价值
广播新闻策划与创新
新媒体背景下,广播新闻如何化“微”为机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