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9-10-15李鹏王明君高文香王鸿雁杨鑫王冬田慧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3期
关键词:膝关节功能

李鹏 王明君 高文香 王鸿雁 杨鑫 王冬 田慧

【摘 要】目的:观察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ACL损伤患者80例,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髌腱移植重建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应用于ACL损伤,能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且并发症少。

【关键词】膝关节镜;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前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R6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3--01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s,ACL)位于膝关节内,是膝关节内易损伤部位。ACL损伤常见于重体力劳动、运动人员,运动员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运动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目前临床主要通过髌腱移植重建术治疗,但效果欠佳,如术后关节疼痛等并发症较多,影响预后。本研究选取我院ACL损伤患者80例,旨在分析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的应用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ACL损伤患者80例,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0~53岁,平均年龄(36.49±7.85)岁,损伤部位:左腿24例、右腿16例,損伤原因:13例运动伤、27例意外伤;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34.75±8.19)岁,损伤部位:左腿26例、右腿14例,损伤原因:15例运动伤、25例意外伤;本研究符合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本研究,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两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损伤部位、损伤原因)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髌腱移植重建术 取膝前正中位置,作双横切口,切开髌骨下级,至胫骨关节,暴露髌骨止点、髌腱,切取髌骨、胫骨骨块,并调整至吻合测量套管。关节镜下建立隧道,置入复合体,螺钉固定,冲洗、缝合切口。

1.2.2 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 于膝胫骨结节内侧行斜行切口,剥离腘绳肌腱(半腱肌、股薄肌),肌腱清理后对折为4股,编织后测量肌腱直径(7~9mm为宜),依照测量结果选择相应空心钻头,建立胫骨、股骨侧骨隧道(深度约30~35mm),指针引导下拧入股骨侧对应型号可吸收挤压螺钉,最大限度反复屈伸膝关节10次,屈膝30度,拉紧胫骨端肌腱,向后推压胫骨近端,在保持肌腱张力下,拧入胫骨侧对应型号可吸收挤压螺钉。冲洗、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1)统计对比术后3个月两组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评分评估,包括爬楼梯、疼痛、肿胀、行走、下蹲等,总分100分,评分越低代表膝关节功能越差。(2)统计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关节疼痛、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膝关节功能 术前两组Lysholm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出现1例关节疼痛、1例关节挛缩畸形;对照组出现4例关节疼痛、2例肌肉萎缩、2例关节挛缩畸形。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14,P=0.043)

3 讨论

髌腱移植重建术治疗ACL损伤,虽然效果显著,但损伤患者伸膝结构,增加其膝关节功能减退风险,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2]。与髌腱移植重建术对比,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具有以下优势[3-4]:(1)操作简单、切口小,对患者膝关节影响小,有助于恢复膝关节稳定性;(2)切口部位远离膝关节,有助于减少破坏膝关节结构,避免影响患者伸膝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观察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能有效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另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应用于ACL损伤,能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同时,行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应注意:(1)术中应坚实地固定移植物,避免重建韧带松弛;(2)术后应按医嘱积极锻炼,以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具有操作简单、切口小等特点,应用于ACL损伤,能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且并发症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李林立,董有海.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隧道愈合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6,37(1):25-30.

董辉详,黄长明,范华强,等.腘绳肌腱重建髌腱在胫骨近端肿瘤瘤段切除肿瘤式膝关节假体置换术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7,32(8):804-807.

张家国,王景靓,邹喜君,等.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及免疫排斥情况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19):89-92.

宋洋,杜庆钧,欧阳毅,等.关节镜下前内侧束紧缩、后外侧束保残重建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J].广西医学,2018,40(1):44-47.

猜你喜欢

膝关节功能
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康复时间的影响
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内侧副韧带断裂分期治疗的临床研究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效果观察
关节镜清理术对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