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集束护理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

2019-10-15张玲王晓丹张月亭夏明明王石胡秀兰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3期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抑郁焦虑

张玲 王晓丹 张月亭 夏明明 王石 胡秀兰

【摘 要】目的:研究在突发性耳聋护理中实行集束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耳鼻喉科自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突發性耳聋患者6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将采取耳鼻喉科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集束护理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及护理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6.77%、焦虑评分为(37.23±2.24)分、抑郁评分为(35.82±2.23)分,与参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集束护理对干预应用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集束护理;突发性耳聋;焦虑;抑郁;改善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3.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3--01

突发性耳聋是常见的耳鼻喉科急症[1],近年来该疾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以及年轻化的趋势,在患者突然发病后,往往感觉手足无措,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紧张的不良情绪,现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护理效果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耳鼻喉科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62例,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已确诊,并且不存在意识障碍、精神疾病、定向力障碍患者,所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积极配合后期护理工作。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1例。试验组中女16例,男15例,年龄18~68岁,平均(45.36±5.22)岁,其中单耳发病22例,双耳发病9例;参照组中女14例,男17例,年龄19~67岁,平均(44.36±5.11)岁,其中单耳发病20例,双耳发病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入院宣传、药物疗效观察、用药指导及出院指导。试验组患者在参照组护理基础上建立集束专科小组,主要有护士长、主管医师、3年以上护龄的专科工作责任护士,所有参与小组的护理人员都需要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集束护理意识,确保所有护理人员都能够充分了解突发性耳聋的疾病知识,心理干预方式、健康指导及护患沟通措施等。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安排噪音小、安静的病房,并且在室内摆放适量绿色植物,详细为患者阐述主治医师、病区环境,让患者尽早熟悉新环境。由于该疾病发作急,患者大多缺乏思想准备,产生悲观、失望、忧虑、害怕等心理,易加重原有症状,严重影响治疗的效果。同时,利用宣教小册子、讲座等方式积极为患者阐述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护理流程及治疗效果。还可邀请治療成功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组织进行团体交流,鼓励其积极面对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给予患者放松训练,放松、安静、自然、舒适的仰卧,轻闭双目,默念放松,从患者足部开始逐渐向上高度放松肌肉,慢而深吸气、自然舒适屏气、舒畅自然深呼气,并且同时进行心理暗示,让自身处于安静状态,有效缓解心理紧张情绪,每次训练10~15 min,每天早晚各1次。

1.3 观察指标 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价采用SDS(抑郁评分量表)进行分析,焦虑情绪评价采用SAS(焦虑评分量表)进行分析,患者得分越低表明心理状态越好。疗效判定标准:经护理后患者受损频率听阈恢复到健耳或者正常水平判定为治愈;经护理后患者受损频率提高程度>30 dB判定为显效;经护理后患者受损频率提高程度在15~30 dB判定为有效;经护理后患者受损频率未发生改变或者改善程度<15 dB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6.77%,显著优于参照组的7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焦虑抑郁评分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是指原因不明、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2],也被称为特发性突发性聋,以单侧听力下降及耳堵塞感、耳鸣、恶心、眩晕、呕吐等症状为临床主要表现。该疾病起病急,短期内听力下降,机体突然生理改变导致患者从心理及生理上发生应激状态,患者发病后经常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焦虑可提升患者机体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去甲肾上腺素属于递质,促进血管活性物质的分泌,最终引发血液流变学及血管舒缩功能的改变。如果不能有效解除人体焦虑状态,可能导致机体内部持续升高血管活性,促使收缩耳内血管,听神经缺氧、缺血,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依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社会因素及生物因素只有通过心理反应才能够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在临床护理中依据生理、心理、社会及生物等因素来进行处理才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3]。

集束护理是新型的临床护理干预模式,将众多有循证基础的护理及治疗措施进行结合来得到干预某种难治疾患的作用,经临床证实每个元素都可以提升患者结局,属于一种系统化、整合、归纳的护理治疗方式,不但能够相互作用与弥补,也能够达到叠加的效果。将集束护理应用在突发性耳聋中可以稳定患者情绪,保持乐观态度,降低机体内部缩血管因子数量,增加舒血管因子,扩张血管,提升受损听毛细胞血供的能力,达到尽快恢复患者听力,所以,临床护理中应用集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笔者研究后发现,试验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将集束护理应用在突发性耳聋中效果显著,可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日后生存质量,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孙振,张亚萍,傅玉娟,等.集束护理改善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J].江苏医药,2016,42(15):1742-1744.

黄佩云,吴丰果.综合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理状态及疗效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328-329.

朱洁.心理诱导护理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辅助作用[J].医药前沿,2016,6(19):230-231.

猜你喜欢

突发性耳聋抑郁焦虑
葛根素联合利多卡因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观察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甲钴胺对6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耳鸣症状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