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二聚体联合FDP检测在DIC的诊断价值

2019-10-15邵杰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3期
关键词:二聚体价值

邵杰

【摘 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联合FDP检测用于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0例DIC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利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D-二聚体以及FDP水平。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以及FD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以及FDP可有效诊断DIC,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率,避免了病情的延误,同时也缓和了医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D-二聚体;FDP;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价值

【中图分类号】R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3-0-0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属于继发性纤溶亢进疾病,全身微血管内出现血栓是其主要临床特征,其中妊娠期妇女是高发人群。该疾病具有进展快、病情程度重等特点,极大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诊断治疗DIC对于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提高预后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该疾病早期,机体即会发生纤维蛋白溶解,若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凝血功能会明显降低,最终成为疾病后期的主要病理表现之一。所以近年来临床中检测纤溶指标以诊断DIC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选择70例DIC患者与70例健康体检者,观察D-二聚体联合FDP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0例DIC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20例,女50例;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29.4±2.2岁;病情程度:23例早期、20例中期、27例晚期。对照组男22例,女48例;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29.5±2.3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两组对象均于清晨采集3ml静脉血,将其放入装有枸橼酸钠的真空抗凝管中,每分钟3000 r,离心10分钟后分离血浆,并置入冰箱中保存待检。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进行治疗 (生产单位:美国沃芬生物技术公司;型号:ACL-TOP700),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FDP水平。所有标本均于2h内完成检测,相关过程均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1.3 观察指标 两组D-二聚体以及FDP水平;观察组内不同病情程度D-二聚体以及FDP水平;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以及FDP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D-二聚体以及FDP水平分析 观察组D-二聚体以及FDP水平分别为(9.54±1.11)μg/ml、(75.69±4.85)μg/ml;对照组分别为(0.55±0.10)μg/ml、(3.64±0.72)μg/ml;两组D-二聚体以及FDP水平差异显著(P<0.05)。

2.2 观察组不同病情程度D-二聚体以及FDP水平分析研究 观察组包括23例早期(A组),20例中期(B组),27例晚期(C组);其中A组男6例,女17例;平均年龄:28.5±2.0岁;B组男5例,女15例;平均年龄:29.0±2.1岁;C组男9例,女18例;平均年龄:29.4±2.2岁。三组年龄、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三组D-二聚体以及FDP水平比较,见表1。

2.3 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以及FDP水平分析 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以及FDP水平分别为(0.94±0.15)μg/ml、(4.82±1.05)μg/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临床中多见的危急重症,它主要是因多种因素影响下,体内凝血系统被激活,造成毛细血管、小静脉等部位产生大量的微血栓,最终引起机体微循环障碍、昏迷及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极大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2]。DIC具有诊断准确率低、病情进展快等特点,若诊断治疗不及时,则会极大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病情程度与机体凝血功能关系密切,病情越重,则凝血功能越差,进而使纤溶亢进逐渐变强,最终导致疾病的出现。因此利用纤溶指标诊断DIC,特别是疾病中意义重大,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D-二聚体是目前临床中检测机体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它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影响下而形成的降解产物,可有效反映体内纤溶酶的活性。它不仅可以确保血管壁通透性、保護血液的正常流通,同时它还可促进组织的快速修复。D-二聚体水平与体内纤溶状态呈现正相关性,是目前临床中监测血液高凝情况以及血栓的重要指标[3]。近年来,D-二聚体水平不仅被用于评估病情程度的变化,而且还在指导治疗方案的建立、评估预后质量等方面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虽然D-二聚体对于评估静脉血栓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部分学者对于其具体阀值及作用仍存在争议,因此仍需临床进一步研究。FDP主要指机体出现纤溶亢进时,纤维蛋白发生降解时产物的总称,因此发病后,血浆FDP 水平会显著上升;尤其恶性肿瘤、血管病变等因素所致的继发性纤溶亢进,体内FDP水平会显著上升。本研究发现,观察组D-二聚体以及FD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提示DIC 患者机体纤溶亢进情况明显,且两种指标特异性、敏感性良好;观察组不同病情程度D-二聚体以及FDP水平差异显著(P<0.05),提示病情程度与D-二聚体以及FDP水平呈正相关性;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以及FDP水平明显降低,提示两种指标可作为病情转归的重要指标,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综上所述,D-二聚体以及FDP可有效诊断DIC,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率,避免了病情的延误,同时也缓和了医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张雪琦,吴翠翠.联合检测血浆D二聚体、FDP、FM、ATⅢ含量对DIC的诊断价值[J].北华大学学报,2017,18(6):766-768.

罗 君.血浆 D 二聚体、FDP、ATⅢ的检测对 DIC 的诊断价值[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1):48-49.

吉薇,沈连军.浅析血浆 FDP、FM、D- 二聚体的含量在 DIC 诊断中的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6,34(5):630-631.

猜你喜欢

二聚体价值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类风湿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D-二聚体水平测定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意义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检测参考区间的验证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