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近视的临床观察

2019-10-15李芳王岩李亚超徐文双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3期

李芳 王岩 李亚超 徐文双

【摘 要】目的:观察和探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CL)植入术在近视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CL植入术矫正的近视患者33例(65眼),随访半年,分别记录术中、术前及术后一段时间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等。结果:本研究中手术成功率100%。结论:ICL植入术治疗近视具有安全、有效、精确及可逆性的特点,特别是高度近视及散光,患者满意度高,无严重并发症,应用前景好。

【关键词】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高度近视

【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3-0-01

随着内眼手术技术的显著提高,眼内屈光手术中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因其具有可逆性和保留眼部调节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和认可,成为矫正屈光度过高及角膜厚度较薄的中高度屈光不正的首选方法[1]。本研究对施行ICL/TICL植入术矫正的高度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的各项指标随访观察半年,证实应用ICL/T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和近视散光短期具有极好的有效性、精确性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6月-2018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行ICL/TICL植入手术矫正的近视患者33例(65眼),其中男17例(34眼),女16例(31眼);平均年龄(27.80±4.94岁)。术前平均屈光度球镜(-12.28±4.84)(-5.00~-23.50)D,平均柱鏡(-1.25±1.12)(0.00~-5.00)D,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范围为(-5.00~-23.00)D。术前裸眼视力为0.01~0.25,最佳矫正视力(BCVA)0.2~1.5,平均前房深度(3.09±0.17)mm,内皮细胞计数(2763±242)个/mm2,眼轴长度(28.68±2.54)mm。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手术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在手术前1~2周行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11点和1点),确认两个虹膜周边口直径约0.5 mm。若植入TICL则术前预先在裂隙灯下做角巩膜缘散光轴向定位标志。术前滴抗生素眼药水3 d。消毒铺巾后,装置ICL。表麻后充分暴露术眼,于10点(右眼)或2点(左眼)做透明角膜缘辅助穿刺口,在颞侧用角膜刀做2.8 mm大小切口,注入粘弹剂。推注ICL/TICL入前房后,用调位器将其四个角依次滑入虹膜后。调整ICL/TICL位置,缩瞳后充分冲出粘弹剂。点抗炎眼药水1个月。手术采用STAAR Surgical公司ICMV4 ICL/TICL人工晶状体。

1.3 术后处理和随访 所有患者ICL/TICL植人术后典必殊眼液4次/d,7 d停药;普拉洛芬滴眼液和0.1%玻璃酸钠滴眼液4次/d,1个月停药。术后1、6个月随访。观察比较手术前后裸眼视力、BCVA、屈光度、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检查。视觉质量问卷调查表询问患者在虹膜周切后或ICL/TICL植入术后是否有复视、阴影、眩光、夜间视力下降等视觉干扰情况,并询问对手术效果是否满意。

2 结果

2.1 视力与屈光度 术后裸眼视力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术后不同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BCVA无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残留屈光度(等效球镜)较小,术后1个月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眼压 术后眼压升高9眼,短期内均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13.97±2.23)mm Hg,与术前(14.39±1.46)mm 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3,P>0.05)。

2.3 角膜内皮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 角膜内皮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术前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ICL/TICL即在有晶体眼的晶状体的前表面和虹膜的后表面之间的潜在空间中植入人工晶体,将人工晶体的襻置于睫状沟中固定,增加眼球的屈光力,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2]。本次讨论就目前得到的结果和一些问题对ICL/TICL 植入术后的有效性、精确性和安全性进一步展开讨论。

3.1 有效性 裸眼视力是判定屈光不正矫正手术效果的直观指标。目前的角膜屈光手术大多都会减弱角膜抵御外力的能力,术后角膜中央变平,反而导致视觉质量变差;而ICL/TICL植入术不改变眼球原有结构,保证角膜的完整性,避免了LASIK术后光学因素改变的影响;且术后眼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还能提高视觉质量[3]。因术后裸眼视力明显提高,本研究满意度调查过程中患者均诉视觉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虽然有7眼术后出现重影或者漏光现象,但可以手术调整或者适应,患者满意度可达到100%。

3.2 精确性 术后患者残余屈光度的大小代表手术的精确性。术后6个月时虽然部分患者出现过矫或者欠矫,但88%(57眼)患者的屈光度都在±1.00 D以内,术后6个月69%(45眼)的术眼屈光残余度在±0.5 D内。目前ICL/TICL能矫正的最大屈光度为-20.0 D,而本研究中术后6个月欠矫屈光度>-1.00 D的患者均为术前屈光度>-20.00 D,表明ICL/T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等相关病变的精确性较高。

3.3 安全性 屈光手术中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的大小代表手术安全性的一部分。本研究中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无1例下降,且53眼(82%)BCVA提高1~3行。ICL/TICL植入术后高眼压、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继发白内障及眼后段的并发症是长期以来学者们关注的重点。本研究中65眼均成功植入ICL/TICL,无一例因为手术中出现瞳孔阻滞或者白内障原因终止手术,并且所有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得到改善,患者满意度100%。本研究病例由于观察的时间有限,目前尚未发现有晶体混浊的现象。

综上,ICL植入术的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精确及可逆性的特点,患者满意度高,且保留原有的调节功能,不改变眼内解剖结构,无圆锥角膜和Haze等并发症。但本研究随访时间短,对于远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仍需继续观察。

参考文献

王洁,王松田,谢冰,等.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32-33.

马琳,穆红梅,张鑫,等.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双眼视觉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1):34-35.

费孝庆,廖荣丰.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及散光的长期观察[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10):1485-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