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学生心中的诗意

2019-10-15吕华权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0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吕华权

摘 要: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应该多精選一些与语文教材内容相配套的经典古诗文,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将古诗文与现代文融合起来进行教学,以此激发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研读文化著作、鉴赏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博大情怀。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教学

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经典诗文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其中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更积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灵魂。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也曾引用北宋哲学家和理学家张横渠的四句话作为儿童诵读经典的目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所以我们就应该多精选一些与语文教材内容相配套的经典古诗文,并尝试在课堂教学中以合适的方法将古诗文与现代文融合起来进行教学,以唤醒孩子们心中浓浓的诗意。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中华经典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古今贤文》《论语》等国学经典为教材,制订相应的经典诗文诵读计划,研究经典诵读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中华古诗文的精髓,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和诵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唤醒他们心中的诗意。

创设环境,感受经典。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达到杜甫在《春夜喜雨》中描绘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们可以在教室、楼道、文化墙等地方创设诵读环境,古诗文、名人名言、成语图片,做到图文并茂,集雅、美、趣为一体,投放多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典文学书籍,在视觉环境上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以此培养学生对经典诗文的兴趣,让他们沉浸在浓浓的经典氛围中。

精选内容,领悟经典。经典文学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经典故事、诗歌、戏剧作品内容包罗万象,有的寓意深刻,有的富有哲理,有的寄情山水,有的诗情画意。这些意境优美、文字精巧、语言精炼、对仗工整、节奏感强、韵味独特、富有想象力的作品,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闪耀着夺目光彩的明珠。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小学生好奇、好学,诵读是他们的强项,这不仅能促进口语的发展,增强他们的记忆力、创造力,更能陶冶情操,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分类指导,品味经典。我们在指导诵读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作品内容、艺术风格、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分类指导。

在不同的季节,可以让学生诵读不同的作品,让他们感受不同季节的自然美,欣赏不同时令的风光美。春天,我们可以诵读杜牧的《清明》,韩愈的《晚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杜甫的《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贺之章的《咏柳》,孟浩然的《春晓》等;夏天,我们可以诵读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白居易的《观刈麦》,杜甫《夏夜叹》《江村》,高骈的《山亭夏日》等;到了秋天,我们则可以诵读王维的《山居秋暝》《秋夜曲》,李白的《子夜秋歌》,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苏轼的《中秋月》等;冬天,我们则诵读杜甫的《兵车行》,陶渊明的《四时》,张谓的《早梅》,柳宗元的《江雪》等。这些古诗简单美妙、意境悠远,读起来朗朗上口,使学生仿佛感受到了一幅幅清新、流动的四季的画面,感受到了语言美、意境美,引起他们在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增加他们诵读的兴趣,以此唤醒他们心中的诗意。

我们在诵读活动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学生的经典诵读,不能采用单一枯燥的方式进行学习,而应通过形象的多渠道学习,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体验到活动的有趣、有情、有共鸣,这不仅能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更能使学习兴趣和感悟的能力不断提高,心中的诗意不断明晰。

愉快诵读,感悟经典。诵读是学习诗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生最感愉快的事,我们要创造出一种适应学生诵读的教学方法。不同年级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特征,创造、变换着不同的诵读方式,吸引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开展诵读活动。平时在集体诵读或歌咏活动时,老师们可以使用齐读、轮读、重读、衬读、变奏读这些传统的形式组织学生诵读经典,可以采用配乐诵读,让学生感受到学诗就像玩,把学诗变成了有趣的娱乐形式,即所谓的“在玩中学,学中乐”,古诗就自然而然地植根于学生的心中了。我们还可以采取接句诵读、节奏诵读、接字诵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孩子们在喜闻乐见、新奇刺激的形式中诵读经典,进一步感受到诵读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上诵读活动。

激活思维,赏析经典。要让诗词在学生面前活起来,画面立体形象起来,就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再通过老师的语言描绘,以及带着与作者产生共鸣的真切的情意,激起学生的情绪,巧妙地把学生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实现学生自觉、自主、自悟地学习。低中年级要强调教师的诗文诵读的示范,着重研究教师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把诗文读得有情、有韵、有味,追求量的积累和读的质量,淡化对诗文意思的理解。高年级则在诵读的基础上加入诗文评析赏读的尝试,主要在选材、立意、构篇、遣词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培养对诗文情感、意境的体验能力,增强理解,锤炼语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通过对大量古诗文、古诗词的吟诵和记忆,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力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了。每年“六一”前后,学校可以组织“古诗诵读展才华”展示评比活动。艺术节上,配乐经典诵读表演可以成为烙在学生心中印象最深的情景。书法比赛场上,经典诗句的描摹将成为孩子们与古人对话的平台。通过学生诵经典、唱经典、画经典、演经典,赋予了古诗文现代的气息,给予了古诗文永恒的生命。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