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
2019-10-15侯保军
侯保军
摘 要:小学生学习心理的积极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存问题,探寻了培养学生积极心理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积极心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2-0075-02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能够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去求知,学生才能在日后的生活中发展成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人,这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心理,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
一、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师对教材中健康因素的挖掘程度不够,教学内容单一,课堂氛围不够活跃。语文教材是教育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精心编写的教学用书,对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不注重挖掘教材的深意,仅仅按照大纲上面的要求进行浅层次地教书,导致学生体会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领悟不到优秀作品背后的思想,体会不到字可传情、文能达意。教师所讲的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且讲授过于浅显,使得课堂氛围死板、缺乏生气,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2. 教师授课不够生动、有趣,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学生正处于对事物充满好奇的特殊时期,教师要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师生关系是教师积极向上和学生能动学习的主要动因,教师为学生创造和睦、宽松的环境,学生才会信任教师,向教师敞开心扉,才会乐于向教师表达真情实感,把教师当作朋友。教师对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对教师依赖、尊敬,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更容易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
3. 教师重视程度不足。教师忽视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地位,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讲授上,语文学习的质量无法保障,语文学习效果不佳。
4. 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较少,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学校不提供时间和场地来开展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活动,会导致学生语文成绩的下降。实践证明,如果缩减课外体验活动,学生的学习效果只会事倍功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体验活动,一是对学习内容、道德生活的体验,促进学生道德认识、道德能力、道德水平的提高;二是对参与活动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与学习动机。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
1. 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很多的积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對教材进行深层次地解读,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教材内容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把教材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不仅要学习教材上的知识,还要学会把教材中的书本知识实际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做到学以致用。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而要以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能够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2. 打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教学灵活性、多样性和变化性的体现,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和维持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保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不同的教师,由于其知识水平、教学经验、教学技能和性格不同,会采用自主探究、开放教学、合作互助和才能展示等多种教学方式。例如,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以提高其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发展为主的现代教育理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要给学生充裕的实践空间,让学生大胆地动手、动脑、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精神,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成为获得积极、愉快、体验成功的过程。
3. 学校、教师和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学生进步。语文教育的成功,是多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学生的终身教师。因此,教师必须与家长密切配合,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挖掘家长的教育潜能,与家长互通信息,制订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方案,形成教育共识。教师和家长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家长出发点不同,在培养的目标上认识不同,对情感的态度及教育方法不同,难免会形成一些分歧甚至矛盾,双方都要克服教育过程中的困难,携手改变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教师有义务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语文学习思想与方法,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学生成长。
4. 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可以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语文课堂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多媒体技术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教学情景的多样化与多元化使得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大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工具重现活动情景,有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带给学生丰富的学习体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利用多种教学工具构建活动情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课堂应该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要灵活地开展教学活动,主动积极地创设情景,学生的学习动力才会有所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范昌龙,李宏.母语化外语教育[J].外语研究,2002,(6):67-69.
[2] 周圆,黄胜.2013年国内教学策略类型研究综述[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