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室内配方筛选试验

2019-10-15陈红丹孟庆宝范伟赠杨明君赵梅勤徐雅飞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丙环唑甲环唑苯醚

陈红丹,孟庆宝,范伟赠,杨明君,赵梅勤,徐雅飞

(浙江天丰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浙江 金华 321025)

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是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和内吸活性。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抑制细胞壁甾醇的生物合成,阻止真菌的生长。杀菌谱广,叶面处理或种子处理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保证品质。可用于番茄、甜菜、香蕉、禾谷类作物、水稻、大豆、园艺作物及各种蔬莱等。丙环唑(Propiconazole)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可被根、茎、叶部吸收,并能很快地在植物株体内向上传导,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特别是对小麦全蚀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水稻恶菌病,香蕉叶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两者混用可扩大杀菌谱、降低各自单剂用量,减少使用成本。本试验测定了其药剂不同施药剂量下的防除活性,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靶标

水稻纹枯病菌(R.solani AG-1 IA)由浙江天丰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新产品开发与研究室提供。

1.2 单剂及其复配制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测定

1.2.1 培养基的配制 先洗净去皮,再称取200g马铃薯切成小块,加水煮烂(煮沸20~30min,能被玻璃棒戳破即可),用八层纱布过滤,加热,再据实际实验需要加琼脂,继续加热搅拌混匀,待琼脂溶解完后,加入葡萄糖,搅拌均匀,稍冷却后再补足水分至1000mL,分装锥形瓶,加塞、包扎,(121℃)灭菌20min左右后取出试管摆斜面或者摇匀,冷却后贮存备用。

1.2.2 含毒介质法 首先将药剂配制成不同浓度的含毒培养基平板,以没有加药的平板培养基为对照,每处理设置3皿。待含毒培养基平板冷却凝固后,在每个平板上放入2个全蚀病菌菌饼(直径为6mm),用保鲜膜密封,写好标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72~96h后,测定菌落直径。

1.2.3 调查方法 每个菌落用直尺以十字交叉法测定菌落的净生长量,计算其抑制率。

相对抑制率=(对照菌落净生长量-含药菌落净生长量)/对照菌落净生长量×100%,并建立回归方程,进行抑制中浓度EC50的比较。

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防效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EC90等值及其95%置信限。

进行药剂联合毒力测定时,根据Wadley法计算混剂的增效系数(SR),评价混剂的联合作用类型。

Wadley法:根据增效系数(SR)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增效系数(SR)按式(1)、式(2)计算:X1=(PA+PB)/(PA/A+PB/B)×100 ………(1)

式中:X1—混剂的EC50理论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 /L);

PA—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PB—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A—混剂中A的EC50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 /L);

B—混剂中B的EC50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 /L)。

SR=X1/X2 ………………………………(2)

式中:SR——混剂的增效系数;

X1—混剂EC50理论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 /L);

X2—混剂EC50实测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 /L)。

1.3 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感量0.1mg);人工气候培养箱;生物培养箱;培养皿;接种器;移液枪;超净工作台;卡尺等。

1.4 试验设计和安排

1.4.1 试验药剂及配制 97%苯醚甲环唑/TC、95%丙环唑/TC均由浙江天丰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提供。将原药用有机溶剂溶解配成母液,按设置剂量用含0.1%的吐温-80的蒸馏水稀释成试验剂量进行处理。苯醚甲环唑处理剂量为50、56.25、62.5、68.75、75mg/L (编号分别为A1~A5);丙环唑处理剂量为50、60、70、80和90mg /L(编号分别为B1~B5);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混剂分别设置50、56.25、62.5、68.75、75mg/L 5个浓度梯度,然后按照苯醚甲环唑与丙环唑9∶21、12∶18、15∶15、18∶12、21∶9,5个配比;另设空白对照,每一处理设4次重复。

2 结果与分析

2.1 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单剂及混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

2.1.1 苯醚甲环唑与丙环唑单剂的毒力 表1,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两个药剂对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加。本试验中苯醚甲环唑施用到最高剂量对水稻纹枯病菌的防效仅为53.50%。用药梯度间防效下降差异不是很明显,试验中最低用药剂量防效仅为15.00%。剂量与毒力成回归相关,相关系数为0.9917,回归方程为y=7.0226+6.4912x,EC50为71.14mg/L。苯醚甲环唑施用到最高剂量对纹枯病菌的防效达到了99.13%,用药剂量降至70mg/L防效差异下降并不明显,当用药剂量从60mg/L降至50mg/L时,防效下降幅度达到了41%。用药剂量与毒力成回归相关,相关系数R为0.9958,回归方程为y=14.5645+11.2493x x,EC50为54.85mg/L。

2.1.2 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混剂的毒力 表2是苯醚甲环唑与丙环唑不同配比不同施药剂量下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随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混剂用药剂量的增加,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混剂配比为15∶15用药剂量为62.5mg/L时最高防效达到了100%。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配比为9∶21、12∶18、18∶12、21∶9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生长用药剂量与毒力成回归相关,其毒力回归方程、抑制中浓度、和增效系数分别为:y=49.7050+31.2627x,EC50=56.21mg/L,SR=1.05;y=50.1507+31.5584x,EC50=55.92mg/L,SR=1.08;y=48.9616+31.4522x,EC50=51.96mg/L,SR=1.22;y=15.5359+11.5596x,EC50=59.77mg/L,SR=1.09。

表1 不同浓度苯醚甲环唑与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

表2 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复配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

3 结论

通过室内测定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五种不同配比的混剂对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的中浓度EC50和增效系数SR。结果表明,二者复配对两种靶标均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中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五种配比本试验中对水稻纹枯病菌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以15∶15进行复配时对水稻纹枯病菌的中浓度最小,为41.20mg/L,增效系数SR为1.503,增效作用明显。因此,综合考量两者复配对于两种靶标的增效作用,推荐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的最佳配比为苯醚甲环唑:丙环唑=12~18∶12~18,厂家推荐配比为15∶15,在该合理配比范围之内。可见,其配比基本科学合理。

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用药剂量范围内,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复配对水稻纹枯病菌均具有抑制作用。由于以上结果是在室内完成,室内各种环境条件同大田有一定的差异,有必要开展田间药效试验进一步验证配方的合理性及确定使用剂量范围。

猜你喜欢

丙环唑甲环唑苯醚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45%苯醚甲环唑·异菌脲悬浮剂
33%苯醚甲环唑·萎锈灵悬浮种衣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19%啶氧.丙环唑微乳剂分析方法研究
36%丙环唑·咪鲜胺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苯醚甲环唑在芹菜体系中的沉积与残留规律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苯醚菌酯及其开发
苯醚甲环唑·吡虫啉拌种控虫防病效果及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几种丙环唑及其复配剂对水稻纹枯病的试验效果初报
苯醚甲环唑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行为研究
25%丙环唑乳油(科惠)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