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集约化早育苗技术 促进“川薯”种植水平提升
2019-10-15余韩开宗陈年伟刘丽芳余金龙
丁 凡,余韩开宗,邹 雪,陈年伟,刘丽芳,余金龙
(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绵阳 621023)
甘薯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健康保健食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受到人们追捧,价格与效益不断攀升,逐渐成为了一种经济作物。“吃甘薯长寿,种甘薯致富”已成为我国甘薯产业现阶段发展最显著特点。甘薯作为曾经的救命粮,又成为了一种朝阳产业。四川是我国甘薯种植第一大省,年种植面积在47万hm2以上,但单产一直较低,平均仅21.3t/hm2,产量和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本文以四川甘薯规模化种植为切入点,对比甘薯集约化育苗的优势,介绍适宜四川高产高效种植的甘薯集约化早育苗技术,并就如何推广该技术进行了剖析。
1 四川甘薯种植现状
在四川,甘薯以农户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为主,除部分区域外,产业逐渐陷入“产量低、效益低、种植积极性低,面积不断萎缩”的状况。这主要是由于甘薯育苗晚、栽插迟的传统种植习惯造成的。现阶段,这种种植习惯已严重落后于我国甘薯产业发展新形势。
1.1 分散种植,以人力为主
我省甘薯主要以一家一户零散种植为主,种植面积小,起垄、栽插、收获基本上是人力劳动,而甘薯是一项劳动强度较大的农业生产活动,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等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种植甘薯主要以自家食用为主,少量对外销售。
1.2 种植季节迟,产量效益低
一是育苗迟。甘薯育苗一般在二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待气温回升,较为稳定后才开始播种,3月底4月初开始出苗,四月中下旬才齐苗。二是栽插迟。我省甘薯栽插期一般是在油菜、小麦收获之后,人们才陆续开始种植,且等雨栽插的方式受天时制约,使得种植时间更加具有不确定性,栽插时间大多偏迟。这种种植习惯缩短了甘薯生育期,未能充分发挥甘薯产量潜力。
1.3 育苗苗床面积大
我省甘薯育苗提倡稀播种薯,培育壮苗,苗床与大田一般是按照1:10配套,这种育苗方式适合散户种植,不适宜规模化种植。随着甘薯产业的结构调整与发展,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合作社、大户一般种植面积在10hm2以上。如果按照传统育苗方式进行育苗,所需苗床面积在1hm2以上,严重浪费资源,且苗床面积过大,增加管理成本。
2 甘薯集约化高效早育苗的优点
甘薯生长主要受温度影响,只要地温适宜,甘薯都能生长。通过适时早栽,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来延长生育期,提高产量和品质。各地实践证明,凡是早栽都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而早栽的关键就是薯苗。
传统稀薄种薯的露地育苗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甘薯规模化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一种新的集约化的高效育苗技术。而以电热温床育苗为核心的“电热温床+大棚育苗技术”,以简易塑料大棚利用为核心的“大棚+平膜的双膜育苗技术”“大棚+小拱棚+平膜的三膜育苗技术”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变化。开展集约化育苗,不仅苗床用地少、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早育早栽,提高甘薯产量和种植效益,非常适宜规模化生产(如表1所示)。
表1 露地薄膜育苗与集约化高效早育苗技术优缺点比较
2.1 节约苗床用地
采用甘薯集约化高效育苗技术,一茬苗栽插,需苗床10m2/667m2左右,多茬栽种,苗床用地更省,而传统的露地育苗,则需苗床地70m2左右,集约化育苗不仅可以节约苗床地,还能减少肥料使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节本高效。
2.2 便于精细化管理
通过集约化育苗,苗床更小,薯苗更加集中,通过铺设微喷系统来及时为苗床浇水追肥,精细化的管理为薯苗生长提供了更加适宜的水肥条件,通过大棚来调节棚内温度,使薯苗生长的更快更好。通过铺设简易微喷系统,苗床地成本不到200元/667m2,整个苗床生长期,通过设施管理,不需要聘用工人进行苗床管理,极大的减少劳务用工支出,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育苗效率。
2.3 早生快发,提早栽插,增加产量和效益
以“电热温床、大棚”为核心的集约化早育苗技术,主要是通过增加地温和气温,来促使甘薯早生快发。通过采用该技术,甘薯可在2月下旬出苗,3月上旬齐苗。3月中旬薯苗即可达到栽插规格。配合早起垄、在丘陵空地可实现3月下旬至4月上旬栽插,延长甘薯生育期2~3个月,可使鲜薯单产提高100%以上。该技术主要突出出苗早、齐苗快,既可用于效益较高的鲜食型甘薯早栽早收,也可用于丘区坡地一年一熟的淀粉型甘薯高产栽培。
3 甘薯集约化高效育苗方法
甘薯集约化早育苗就是要在较短的时间,用较少的苗床地,繁育出尽可能多的健康薯苗,来进行甘薯栽插。在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四川薯类创新团队等项目的支持下,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开展了甘薯集约化早育苗技术研究,熟化并形成了完整的集约化高效育苗技术2套。一是以电热温床育苗为核心的“电热温床+大棚育苗技术”,二是以简易塑料大棚利用为核心的大棚+平膜的双膜育苗技术”“大棚+小拱棚+平膜的三膜育苗技术”。现将甘薯集约化高效育苗方法作简要介绍。
3.1 苗床准备
苗床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接近水源、排灌良好、管理方便的田块。排种薯前将育苗地犁翻1次,做到土粒细碎、土壤疏松、耕作层深厚。一般厢宽2m左右,厢中间挖0.2~0.3m深,1.7m左右宽的坑,平整坑底。如用电热温床育苗,还要捡净碎石瓦砾,以免损坏电热线,苗床长度可根据地形及需要而定,一般30~40m长,太长不利于通风。
3.2 种薯排放
集约化育苗可采用平排法排种,一般两个薯块间隔1cm左右,同时,还要根据薯块头部发芽多尾部发芽少的特点,使薯块头部朝向一致,可以保证薯苗分布均匀,形成壮苗。一般大薯排中间,小薯排苗床边上,排种时尽量掌握上齐下不齐,这样可以使种薯盖土厚度一致。排种后,先喷雾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中进行消毒,可防止多种病害的发生,然后盖一层细土,浇足底水,这样可以固定薯块,最后再覆盖5cm左右厚的熟土。盖好后,厢面喷施乙草胺,进行萌芽除草,及时覆盖地膜,再插竹架,搭好拱棚,最后在拱棚四周露地处进行乙草胺封闭除草。
3.3 苗床管理
甘薯从排种到幼苗出土与地温密切相关。土温在16~20℃时25~30d 出苗,土温在20~25℃时12~15d 出苗,土温在35℃时,6~7d 就能出苗。盖膜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土温,促进薯苗早萌芽,生长。集约化育苗要掌握好“高温催芽,平温长苗,降温练苗,先催后炼,催炼结合” 的原则。
苗床管理的核心就是水肥的管理,甘薯出苗后,及时去除地膜,并在苗床走道铺设田间微喷带,齐苗后,及时浇水追肥,并打开小拱棚进行通风,防止烧苗。在苗床管理期间,根据苗床湿度,可随时通过微喷带补水。待3月上中旬,去除小拱棚,打开大棚两头通风,进行炼苗,苗高25cm左右即可剪苗栽插。电热温床育苗要注意苗床温度,防治温度过高烧苗,浇水时要断电,浇完水后要立刻通电提高到合适的温度,并随时观察,出现问题时要及时处理,3月上旬气温回升后及时断电。
4 甘薯集约化高效育苗推广存在的问题
甘薯集约化早育苗技术在我国北方已经广泛利用,但是川内仅少量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在使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4.1 业主接受新技术意愿不强烈
一直以来,四川省甘薯均是3月播种、6~7月栽插,部分农户已经形成固定思维。笔者在个别合作社进行技术培训时,合作社认为当地甘薯只适合6~7月栽插,其他时间不适合进行甘薯栽插,对该技术接受程度低。
4.2 育苗前期集中投入较大
部分新型经营主体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只计算了该技术前期一次性投入大,生产成本高,却忽视传统露地薄膜育苗租地成本、田间管理成本等投入,忽视了错季早栽带来的请工容易、用工成本低的问题。未认真思考未重视应用新技术,早栽高产带来的丰厚效益。
4.3 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业主掌握核心技术有难度
一是集约化育苗通过升温促进甘薯早生快发,在温度的控制上就相对要求较高,温度过高,容易造成烧苗,尤其是电热温床育苗,更加需要较为精细的管理,否则不仅可能造成烧苗,还有可能容易造成电线短路,等潜在风险。二是在排种中,需要进行坑面平整,在盖土时以细土为宜,还需要铺设电热线、搭建拱棚,比传统育苗工序相对较多,推广有一定难度。
5 对策建议
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历来都不是一撮而就的,我们要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10+3”农业产业体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抓手,开展甘薯集约化高效育苗推广,带动早育早栽、一年两熟等甘薯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的推广,助农增收。
5.1 加强政策保障,加大资金扶持
前期投入较高是制约甘薯集约化育苗推广的因素之一,一是可以依托有关项目,培育甘薯专业化育苗大户,走育苗、生产、销售各自独立的专业化发展模式,二是通过对育苗大棚等进行先建后补,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采用先进育苗技术,来助推产业发展。
5.2 组织培训和现场会,加快新技术的应用
开展技术培训,不仅能开拓从业者的思维与眼界,也能提高其种植水平,通过知识更新,转变农户传统落后的观点,灌输甘薯高产高效观念,以此来激励农户自觉应用新技术。通过现场会,可以手把手的将技术传授给农户,尤其是新技术中的要点和难点,以便农户更好的掌握该项技术,降低新技术带来的风险。
5.3 打造样板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甘薯要高产,早栽是关键,有研究表明,夏薯每早栽一天,产量提高1%。而要早栽,薯苗是关键,因此开展集约化早育苗,是早栽高产的前提。在生产上,可以充分发挥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验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早育早栽、一年两熟等高产高效生产的示范基地,来带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