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019-10-15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450041李玉敏
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450041)李玉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随机抽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本院20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分两组,各100例。研究组男69例,女31例;年龄61~77岁,平均(68.65±4.88)岁。对照组男65例,女35例;年龄62~79岁,平均(68.72±4.91)岁。两组临床资料保持同质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两组入室后均检测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创建静脉通道。对照组行全身麻醉:0.3μg/kg舒芬太尼(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2)、0.03mg/kg咪唑安定(北京三博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25)、0.8mg/kg罗库溴铵(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186)、3mg/kg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68)行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术中以1.5%~2.0%七氟醚(丸石制药株式会社,国药准字H20040586)麻醉维持。研究组先行硬膜外阻滞麻醉,穿刺点为第10、第11腰椎椎间隙,置入硬膜外导管,以1%利多卡因(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072)注入,观察无明显不良反应,以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839)混合液15mL间断注入。随后行全身麻醉,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麻醉前、切皮时、术中30min、术毕时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包括心率、平均动脉压;②观察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清醒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资料。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附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对比()
附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对比()
注:*与本组麻醉前相比,P<0.05。
研究组 78.15±8.15 82.11±7.20* 80.80±7.96*78.11±6.08对照组 78.10±8.06 86.59±6.98* 83.21±5.35*80.14±5.77 t 0.044 4.467 2.513 2.422 P 0.483 0.000 0.006 0.008平均动脉压(mmHg)指标 组别 麻醉前 切皮时 术中30min 术毕心率(次/min)研究组 92.10±3.54 101.12±2.58* 98.56±2.95*92.57±2.60对照组 92.08±3.98 105.26±3.06* 100.02±2.63*93.58±2.69 t 0.038 10.344 3.694 2.700 P 0.485 0.000 0.000 0.004
附表2 两组麻醉恢复情况的对比(x ±s,min)
2 结果
2.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切皮时、术中30min,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较麻醉前提升,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1。
2.2 两组麻醉恢复情况对比 研究组麻醉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2。
3 讨论
手术、麻醉刺激均为常见应激源,会诱发较多应激反应。据调查,有效的麻醉方式能缓解手术应激反应[1]。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能保证氧气供应,对迷走神经兴奋进行抑制,但也存在血流动力学波动大等弊端。
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克服这一弊端,可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达到更为完善的麻醉效果。窦艳伟等[2]调查发现,胸腹部手术患者中应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本次研究也发现,在切皮时、术中30min,研究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波动幅度较对照组小,提示研究组血流动力学相对更为稳定。这可能是因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在维持麻醉剂量的基础上,实现全身麻醉及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优势互补,稳定心率、平均动脉压,有利于保证术中循环。此外,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麻醉恢复时间更短。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能促使交感神经阻滞作用增强,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有利于促使术后尽快清醒。本次研究局限之处在于未深入分析麻醉安全性,如苏醒期躁动、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等,今后仍需加大研究力度。
综上所述,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应用效果更为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