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4例大学生中医体质成因分析及调养方法
2019-10-15钟小文1黄华聪1任小红王淑平夏小容
钟小文1 黄华聪1 任小红 王淑平 夏小容
1.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中医系,广东 江门 529031;2.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广东 江门 529031
体质是指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因素的基础上所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各个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1]。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身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本研究旨在通过初步调查以了解广东省江门市籍贯在校大学生的中医体质分布状况,为其生活方式及习惯的调整以及健康管理提供参考,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学校的江门籍贯大学生;调查时间为2018年12月至2019年3月。
1.2 纳入标准 ①上述三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②愿意接受调查并配合完成者。
1.3 排除标准 ①非江门籍贯在校大学生者;②患有心脏病、肾衰竭、肿瘤、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疾病者;③不愿意配合完成调查者。
1.4 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所用调查量表分为一般情况和体质调查两部分:一般情况部分包括年龄、性别、学校等内容;体质调查量表部分采用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2]的“中医体质调查量表”进行调查。该量表由1个正常体质(平和质)和8个偏颇体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湿热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亚量表所构成。
1.5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抽样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调查方法为实地现场调查和网络调查同时进行。调查员由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大二学生组成,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熟练掌握调查问卷的使用和中医体质的判定。
1.6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方法 根据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中的计分方法和评定标准来判定。对于兼夹体质者如实记录,但在统计和指导调养时取得分最高的一种体质,如得分相同则根据中医四诊取最符合被调查者的一种体质。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获得1124份调查问卷,经复核剔除无效调查问卷90份,有效调查问卷共1034份,有效率为91.99%。其中男生268份,占25.92%;女生766份,占74.08%,男女生平均年龄(20.10±1.52)岁,两者在年龄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中医体质分布状况 1034名在校大学生中平和质285例(27.56%),八种偏颇体质例数由多到少依次为:阳虚质217例(20.98%)、气虚质156例(15.08%)、湿热质119例(11.50%)、气郁质87例(8.41%)、阴虚质69例(6.67%)、痰湿质53例(5.12%)、特禀质26例(2.51%)、血瘀质22例(2.12%)。男生排在前三的偏颇体质分别为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女生排在前三的偏颇体质分别为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
表1 1034例九种体质分布状况 (例)
3 大学生九种体质成因分析
3.1 九种体质与先天因素 中医学认为体质的形成是以先天因素为基础,它决定了个体的体质强弱。在个体的生命形成过程当中,男女双方生殖精气的盛衰决定了其后代体质的强弱厚薄,也就是说父母的体质强弱是其子女体质强弱的基础。体质的遗传性对个体体质类型、体质强弱有着重大影响,关系到后天体质转变的倾向性,也是决定体质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基础。
3.2 九种体质与年龄因素 年龄也是影响体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个体在生命过程当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而且不同阶段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不同阶段的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盛衰也存在不同的变化。个体由出生到死亡,五脏六腑精气由弱到强,再由盛转衰,决定了体质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也决定了不同年龄阶段对致病因素反应的能力与类型。
大学生处于机体由弱转强的年龄阶段,脏腑精气、气血津液充盛,脏腑机能强健,大部分学生中医体质本应为平和质,然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江门市籍贯大学生平和质仅有27.56%,而偏颇体质占比达72.44%,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中医体质分布状况[3],可以看出江门市籍贯大学生中医体质状况不容乐观。
3.3 九种体质与性别因素 中医学认为,由于女性有月经、带下、胎孕、生产、哺乳等特殊生理过程,与男性在脏腑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心理特征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体质与男性必然不同。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男生排在前三的偏颇体质分别为湿热质(占25%)、气虚质(占18%)、阳虚质(占16%);女生排在前三的偏颇体质分别为阳虚质(占22%)、气虚质(占14%)、气郁质(占11%)。两者各自体质类型占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 九种体质与地域因素 在《黄帝内经》中就详细描述了东西南北中五个地方人群的体质差异和各自特征。由于区域性气候条件、生活状态、风俗习惯等不同,这些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体的生理功能产生影响,个体长期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中必然会逐渐形成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体质类型。
广东省江门市地处东亚季风气候区南部,以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为特点,夏长冬短,日照时间长,降雨量丰富,高温多雨是这一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所以容易形成湿热质,本次调查的1034名学生共有湿热质119例(占11.50%),也反映了自然环境对体质形成的影响。
3.5 九种体质与饮食因素 饮食营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体质的强弱,膳食结构合理、营养均衡是维持和增强体质的保证,如果长期营养不良导致气血不足会使体质虚弱。饮食的偏好对体质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比如偏食肥甘厚腻容易助湿生痰,形成痰湿体质;偏食香燥辛辣容易化火伤阴,形成阴虚体质。
在校大学生饮食不节制不规律,经常不吃早餐,又或暴饮暴食,喜食零食,饮食无度,久则损伤脾胃,进而形成形盛气虚体质。大学生尤其喜食冰镇饮料,加之经常熬夜,极易损耗人体阳气,故容易形成阳虚质,本次调查的1034名学生共有阳虚质217例(占20.98%)。
3.6 九种体质与运动因素 运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体质的形成。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五脏六腑功能,调畅气血,适当的休息可以消除疲劳恢复机体功能。但运动或劳累过度,则会耗伤气血,容易形成气虚质、阴虚质和阳虚质。相反,过度安逸缺乏运动,则会使人体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弱化,体内痰湿瘀血积滞,形成痰湿质和血瘀质。
现在很多大学生不喜欢参加体育运动,而喜欢久坐玩游戏,过度安逸容易导致人体气血运行缓慢,气机运行不畅,五脏六腑功能减弱,人体正气不足,进而导致体质虚弱多病。故当有劳有逸,劳逸适度。从本次调查结果看,1034名学生共有气虚质156例(占15.08%)
4 九种体质调养方法
4.1 平和质 中医学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意为人体需要保持相对的阴阳平衡,各脏腑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平和体质的调养重在保持一颗平常心,生活张弛有度,保持平和心态;保持均衡的饮食,合理搭配,五谷杂粮为主,辅以瓜果蔬菜;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4.2 气虚质 《黄帝内经·刺志论篇》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正常情况下,如果人体正气充实,则身形必然强健;如果正气衰弱,身体也会相应地衰弱,如果相反的话就会发生疾病。气的推动、防御、温煦功能下降,气虚的人常常表现为身体倦怠,自觉气短,不想说话,汗多,面色萎黄,容易感冒。因此日常调养宜食用补气健脾的食物,如山药、大枣等;足三里、气海等穴位艾灸可以有效补充人体之气。
4.3 阳虚质 在《黄帝内经》中关于“阳虚”“阳气虚”的论述有20多处,阳虚是指人体的阳气不足,以及它的温煦、推动等功能下降。阳虚的人常表现为怕冷、手脚冰凉、痛经等,所谓“阳虚则寒”。阳虚体质调养宜选用健脾益肾为主的食物,如山药、核桃仁等;不可过食生冷、苦寒的食物,尤其是冷冻饮料等。平常宜艾灸腰阳关、关元、命门等穴位,夏至行三伏天灸能极大地补充人体阳气。
4.4 阴虚质 《素问·调经论篇》曰“阴虚则内热”,阴虚指人体的阴气不足,以及它的凉润、潜降等功能下降。阴虚的人常表现为心烦、潮热、盗汗、口干、失眠等。阴虚体质的调养宜食用百合、沙参等甘凉滋润的药物;平常可按摩太溪、三阴交、涌泉等滋阴降火穴位。
4.5 痰湿质 《诸病源候论》曰:“劳伤之人,脾胃虚弱,不能克消水浆,故为痰饮。”《景岳全书》认为“夫人之多痰,系由中虚使然”。可以看出历代医家对痰湿的形成多则之于脾胃功能的减弱。痰湿体质的人不宜长期工作和生活在阴暗、潮湿、寒冷的环境当中。饮食以健脾、祛湿、理气化痰为原则,多食山药、芡实、薏苡仁等。可艾灸足三里、阴陵泉、丰隆等健脾利湿的穴位进行保健。
4.6 湿热质 湿热是湿和热相结合的病邪,容易导致脾胃、肝胆、膀胱等脏腑的病症。如《黄帝内经·六元正纪大论》曰:“四之气,溽暑湿热相薄…民病黄瘅而为浮肿。”《黄帝内经·刺疟论》曰:“湿热相搏,则怫热痞膈,小便不利而水肿也”,且有“湿热下行则肠鸣,上蒸则汗出也”的论述。这种体质与居住环境、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华南地区尤为多见。其调养以清热利湿为原则,宜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等;传统疗法保健以刮痧、拔罐为主。
4.7 血瘀质 血液的正常运行需要心气的推动、肺的助心行血、肝的疏泄以及肝藏血、脾统血等脏腑功能的协调作用。如果气虚或气滞都会导致血液运行滞涩,甚至瘀阻不通,进而形成瘀血体质。因而瘀血质的调养以补气养血或行气活血为原则,宜食用山楂、玫瑰花等有助于血液循环的食物。
4.8 气郁质 中医学认为,气是一种极细微物质,参与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气的活力很强,在人体处于不断运动当中。气郁即是气郁滞不行,表现为人体局部或全身气机不畅甚至停滞不行,容易出现局部或全身胀满疼痛,喜欢叹气,心情抑郁等。其调养以疏肝行气为原则,《临证指南医案》所说:“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气郁质的调养需结合心理疏导。
4.9 特禀质 特禀质的人适应能力差,容易对各种物质过敏,易患荨麻疹、哮喘等疾病。《黄帝内经》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特禀质的发病表现与气的防御下降有关。特禀质的调养重在提高人体正气,增强机体防御外邪侵袭的能力。艾灸关元、命门等穴位温阳补气从而增强气的防御功能。
本次研究对象所在的三所大学在广东省江门市具有一定代表性,研究结果可以为江门市大学生调整生活习惯和方式提供有益参考,通过中医方法对体质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可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