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2019-10-14佴文武

新智慧·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堂构建小学生

佴文武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要落实到日常道德行为中,强化小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感知法律,树立法治意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用好现行教材插图,强化道德与规则意识;构筑丰富生活课堂,获得核心素养的理解;丰富道德认知体验,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夯实。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课堂构建

从国家层面,推进依法治国,让每个公民都能够增强法治意识,奠定核心素养的基石。自2016年秋启用道德与法治教材以来,实现了小学生品德教育课程的变革,也从教学内容与形式上,增加了法治思想与理念,通过品德教育来融入法治意识,体现了对小学生法律、法规教育的重要性。新阶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在强调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同时,更应该让学生能够从道德情境中,感受道德的力量,明白法治的意义,增强小学生的正能量意识。为此,教师在搭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上,应该如何落实教育目标,如何促进小学生品德修养和法治意识的养成?笔者就此展开了探索。

一、用好现行教材插图,强化道德与规则意识

教材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认知,增进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载体。教师在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时,要立足教学,以教材为衔接,挖掘绘画插图中的育人资源,打造开放式德育课堂。如在一年级上册“吃饭有讲究”学习时,我们结合教材中的插图,从观察小女孩吃饭就餐的做法,来谈一谈她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子。事实上,该插画所暗指的内涵,向我们展示了餐桌礼仪。通过小女孩的行为,我们让学生了解插画所要表达的教育主题,从中让学生感受尊敬长辈的意义,明白“长者先,幼者后”的传统美德。讲卫生、懂礼貌,知礼节,在家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日常生活成为学生道德素养、规则意识提升的主阵地。

二、构筑丰富生活课堂,获得核心素养的理解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时期,也是小学生从思想上、行为上养成正确的判断能力,形成认知力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要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正确的思想品德,用规则来约束自我,规范自我行为,强化法治意识的提升。以核心素养为基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体现在多个方面,而对道德行为的感知与认同占据重要地位,包括道德行为的觉识,道德行为的判断,道德反省等内容。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认知力较差,对核心素养的理解需要从生活化课堂来获得。核心素养不是单纯的知识,也非所谓的技能,而是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生活的旨趣,以及规范自我行为、养成良好品德的自觉习惯。课堂上,教师要顺应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生活化情景来导入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从中有所启发,有所感悟。

(一)联系学生生活,从中内化道德与规则意识

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关于学生道德的养成,多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事实上,缺失生活的道德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对于小学生,在培养其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中,必然需要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从生活中捕捉有价值的认知,从生活中体验道德行为,越是细腻、深刻的道德感悟,都源自生活。如在二年级上册“我们小点声”教学中,我们在课前利用手机录音功能,将平时的班级、学校、操场、图书馆等学生熟悉的环境进行录音,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噪音,在课堂上进行播放时,很多学生都感到惊讶。这次,我们挑选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对部分场景中大声喧哗的场面有那些感受。有的学生谈到,他们的喧哗声音太大了,简直无法看书;有的学生谈到,他们的噪音令人心里很烦躁。借此,我们提出反问:在公共场所,哪怕是一个人的喧哗,都会给整个场所带来噪音影响。那么,如果我们也在公共场所,那应该怎么去做呢?有学生谈到,最好不要讲话;还有学生谈到,说话时声音要小一点,別干扰别人。这一情境化的教学,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感受到“大声喧哗”是不对的,从自己的体验中感悟到应该“小声说话”,要关注自己的行为,要有道德,要懂规矩。

(二)模拟生活化情景,融入道德与规则

事实上,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打造生活化学习情景,也可以通过情境模拟方式,让学生从中体验和感受道德行为,理解和认同法治规范。在二年级上册“我们不乱扔”教学时,我们设置了两个教学情景:一个是用图片来展示生活情境。一组照片是美丽的校园、干净的教室、整洁的楼道;另一组照片是桌椅乱放,黑板没擦,拖把、扫帚、纸屑凌乱,操场上还有果皮,垃圾、塑料袋。通过对比两组照片,让学生从中谈谈自己的感受;接着,根据谈论的主题,我们提出几点问题:如果让学生选择,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选择干净、漂亮、整洁的校园环境。因为,良好的学习环境会让人感到很舒适,整洁的校园会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由此得出,判断校园的优劣,关键要看校园的环境是否整洁,是否令人心情舒畅。然后询问:在我们的学校,如果有脏、乱、差的环境,你会怎么办?同学们,当你们看到第二组照片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同学们一下子认识到,不能随手丢垃圾,不能没有公德意识,不能不讲卫生。同样,我们在班级模拟设置选座实验。有两个座位,其中一个干净舒适;另一个桌子上有果皮、纸屑。挑选两个学生让他们选座,其中一个选了干净的座椅坐下来,而一个学生却站在另一个座椅的旁边。我们询问学生为什么不坐下,学生回答说太脏了,不能坐。由此,呼吁同学们,平时应该保持教室的整洁、卫生;同样,从身边的环境联系到公共环境以及校外环境,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用道德的行为来规范自己,共同爱护、分享整洁的环境。

三、丰富道德认知体验,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夯实

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包含了众多同龄孩子特征的绘本故事、儿歌等内容,这些生动形象,易于记忆、便于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丰富了小学生的认知体验。如在一年级下册“我不拖拉”教学中,该节内容是对儿童故事寒号鸟的改编,我们在课堂情境营造上,可以导入音频背景,让学生从听觉中感受故事氛围。顿时课堂宁静下来,接着,我们将故事进行童趣化讲述,学生们听得很认真,也被故事所吸引。之后,从故事中提炼做事的态度,鼓励学生思考,“寒号鸟最终被冻死”的原因。通过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原来寒号鸟之所以冻死,与其未能及时修筑自己的巢穴有关,天气变化了,要赶紧搭好过冬的窝,否则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去做,而明天的事情又捱到后天去做,最后什么事都无法做好。另外,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上,我们不能过于强调对知识的记忆、背诵,而是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获得共同体验。在探析“合作学习”的意义时,我们可以别开生面地组织学生做游戏。游戏的名称为“我们一起走”,规则是由两个学生分成一组,并排站立,用布条将紧靠的右脚与另一个学生的左脚捆绑在一起,得到“两人三足”。然后,在教师的统一指令下,从起点走向终点,看那组最先、最快到达终点。在这个充满紧张、需要学生之间高度配合的游戏中,每个学生都获得了真切的体验,体验到只有良好的合作,才能步调一致,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走向终点。我们在最后,邀请获得第一名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他们从自己的真实体验中,感悟到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就能共赢,深刻领会了合作学习的意义。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确立核心素养培养明白,关注学生道德情操、法治规则观念的养成,尤其是在课堂组织上,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从生活化感知中分享学习、提升素质,培养品德修养。

参考文献:

[1]陈小红.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体验式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6):29~30.

[2]马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核心素养的关系[J].华夏教师,2018(19):21~22.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程课堂构建小学生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德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
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实践探讨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浅谈阳光语文课堂的构建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试论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