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究

2019-10-14黄君华

文教资料 2019年19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实效性高校

黄君华

摘 要:高等院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时代新人的培养工作中承担着重大责任,必须充分发挥其铸魂育人的作用。在新的发展时期,提升高等学校思政课程的实效性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从创新思政课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学生对思政课程的认知和改善教育环境三个层次探讨提升思政课程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校 思政课程 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非常必要,其铸魂育人作用不可替代,党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要理直气壮地上好思政课,必须在思政课上引导学生自觉融入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复兴之中[1]。

一、高等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所有高校都必须开设的课程,目的在于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现实学习中和生活中的问题,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水平能力和综合素质。但就当前各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教育教学的具体情况看,效果并不乐观。

首先,就学生而言,客观上教材理论性较强,主观上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思政理论课教材内容纯文字性阐述,不利于引起学生的求知欲。笔者所在班级,大多数理科学生反映:教材内容纯文字阐述,且理论性知识的比重较大,在熟悉和复习教材的过程中容易分散注意力,不利于学习的开展。就学生而言,对思政课程具有刻板印象,认为该类型课程就是理论性知识的宣讲和意识形态的传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太远,从直观感受上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主动参与课程学习中。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课程青年教师的理论素养及授课的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都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要上好一门理论课程,对于一些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一些年轻教师硕士、博士毕业后开始从事思政理论课教学,面对诸多理论基础薄弱的学生,成功完成授课任务还需要讲解部分基础性的知识。同时,还面临一个大难题:如何把教材上的理论性知识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对于年轻教师,这无疑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缓冲。同时,在理论知识的授课过程中存在单向的灌输式教学的问题,以及在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发散及能动性的发挥具有阻碍作用。

最后,受到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和功利化特点,思政课程传播的主流价值观念遭受学生的冷遇。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手机成为学生接收信息的主要来源,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一方面网络科技的发展给学生接收社会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的声音及观点带来便利,另一方面给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带来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相关软件、网页接触到更多新奇的、有趣的、泛功利化的思想观念,在简单粗暴的逻辑语境下,反而受到学生的青睐,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没那么高活跃度的主流价值观,竞争性显得较差,自然而然成为“冷板凳”。

二、高等院校思政课程的重要作用

从思政理论课的现状可见教学成效不理想,但其对学生的铸魂育人作用不能被其他课程替代。无论是在筑牢学生思想基础的层面,还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影响和形成,其作用力不容小觑。对此,我们需要就目前遭遇的困境有目标有步骤地展开革新,从课程内容到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及外在的亲和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高,让思政课程充分发挥铸魂育人的作用,成为学生思想上的指引,为其成长成才添砖加瓦。

当下我国教育发展呈现趋于大众化的特点,未来高等教育的普及有迹可循。在此背景下为适应时代潮流,一众高校纷纷试点改革,更侧重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培育,思政理论课程为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和指导方法。思政理论课的开设,使在校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理论素质、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获得较大的提升,并且在思想层面为高等院校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是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环。国家始终强调要上好思政课,重要作用不仅仅在于对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还在于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指路明灯的作用,为学生指明道路,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家庭兴旺奠定人才基础。

三、加强高等院校思政课程实效性的几点建议

高等院校思政课程的实效性如何提高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思政课教师探究的问题。要在实际教学中取得理想的效果,推动该类型课程长远发展,需要从学生、教师和社会环境三个层面人手,着力解决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差,教师教学内容单一、手段落后、方法陈旧,以及社会环境具有不良影响等问题[3]。

首先,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带着任务参与课堂教学。从现实教学情况看,部分学生特别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对待公共基础课的态度不端正,认为这类课程可上可不上,对他们而言上公共基础课的终极目标就是不挂科。这就要求教师上好开学第一堂课,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态度,让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自我意识觉醒,明白自己才是整個教学活动的主体,转变学习态度。在课程介绍过程中,逐步改变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刻板印象,让学生认识到这不仅是一门大学必修的课程,更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涉及学生的三观养成、理想信念树立、发展道路选择、重大难题的应对与解决甚至关于如何从容面对生死的问题。对于教材理论性偏强的现实问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导学生将问题带入教材,并在找寻问题答案的过程中熟悉、理解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把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运用教材的理论知识指导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在授课过程中与学生尽可能地互动,让他们理解自己是必不可少的参与者,突出主体意识,推动形成“你中有你,我中有你”的教学双主体[2],从而在现实层面上实现真正的互动教学。

其次,从教师层面而言,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能力和素养,另一方面要学习和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改进教师授课的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对于缺乏教学经验的新教师而言,需要加强自身的知识积累,同时坚持听课并做好听课记录,向经验老到的优秀教师取经,在他们授课过程中学习有益的经验,比如对相关重点难点的把握和讲述,对自己把控不到位的知识点的讲解等,不断化解教学难题。同时,针对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单向的灌输式教学、单一的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问题,需要多管齐下。一是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学,倡导特色化和个性化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对其他课程而言理论性较强,如果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这就需要在授课过程中穿插学生感兴趣的点,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从兴趣点出发阐释相应的教学内容。二是利用新兴的网络工具与学生实时互动。除多媒体教学手段外,还要积极利用新兴网络软件,如蓝墨云班课、慕课(MOOC)等与学生开展实时交流和互动,有效利用好课堂时间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三是考核机制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不能再延续以往单一的卷面考核标准,需要参考学生的出勤次数、作业完成的程度及课堂参与的程度。部分学生出勤率百分之百、作业每次都上交,但是实际情况是每次都坐教室后排要么睡觉要么玩手机,作业的内容都是参考网络他人观点而没有自己的见解,这类学生就是典型的消极型学生。对他们的考核需要更侧重于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不断提醒他们消极被动地参与课题教学并不能达到教学要求,转变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才能通过考核。

最后,改善教学环境,弱化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和泛功利化的特点,在相关问题的认识上学生的答案呈现多样性和功利性的特点,对学生的发展不利。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需要国家和高等院校加强对有悖于主流价值观的思想观点的管控,积极推送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思想观点,让学生从细微之处逐渐加强加深对主流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同时,针对思政课程传播的主流价值观念遭受学生冷遇的难题,不能一味回避,需要找出问题合理疏导。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手机成为学生接收信息的主要来源,给学生接收信息提供了便利的渠道,要合理利用这个方便的渠道疏导学生的抵触情绪。学生喜欢新奇的、有趣的、生动的东西,就要改变单一枯燥的形式和内容.积极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漫画、短视频等吸引学生关注。再加上任课教师及辅导员的积极引导,使不那么活跃的主流价值观转变为学生都在谈论的内容,不断增强其活跃性。还要创造实践教学的优良环境,不仅要改变以往停留在纸上的教学方式,还要避免实践教学流于表面,让学生感兴趣有热情地参与实践教学,真真切切地感受理论从文字应用到实践进而转化为实际,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 .http://www.ce.c n/xwzx/gnsz/szyw/201 903/1 8/t201903 18_3 170109l.shtml,2019.3.18.

[2]李华忠,高校思政课“五维一体”教学模式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02).

[3]保红霞,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探索[J].临沂大学学报,2017(03).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实效性高校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