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与效果研究
2019-10-14刘艳
刘艳
434000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湖北荆州
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是第一大致死疾病,脑卒中除了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还会发生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直接威胁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有75%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均带来巨大的负担。为了帮助脑卒中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理功能,改善治疗预后效果。本次研究分析我院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8 例,均经头颅MRI和CT 检查结果证实[2],排除不愿配合研究或意识不清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各49 例。观察组男25 例,女24 例;年龄55~71 岁,平均年龄66.8 岁。对照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56~73岁,平均年龄67.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①基础护理:入院后护理人员结合患者实际情况[3],制定个体化康复训练措施;第2 天开展早期康复训练以改善肌肉损伤和吞咽困难程度,对患者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包括体温、血压、意识、脉搏、呼吸、瞳孔变化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相应的日常生活护理工作。②心理护理:急性脑卒中患者由于躯体上的种种不适,导致肢体活动功能受限,生活不能自理,通常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采用心理护理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加强与患者沟通,通过支持、鼓励、疏导、暗示等方式调节患者心理状态,通过与患者交谈,耐心倾听患者内心想法,了解患者心理问题,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帮助患者开展康复训练。③健康教育:采用小组教育和个体教育形式对患者和家属开展脑卒中疾病的健康教育,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育内容包括基础知识、饮食指导、康复知识、生活作息、预防并发症等健康教育。④肢体康复锻炼: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确定无进行性卒中发生的情况下,可进行早期康复锻炼,从被动锻炼到主动辅助锻炼,具体锻炼方式为瘫痪肢体进行功能位摆放,避免患者肌肉痉挛,预防患者出现足下垂、下肢外旋、痉挛、内翻等异常体位,对患者瘫痪肢体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和局部压疮的形成,并让患者主动进行活动训练,帮助其进行翻身运动,帮助患者过渡到坐起、站立、步行等活动,加强患者日常生活训练,指导患者运用四肢的协作能力,保证运动姿势的正确性,反复训练患者握笔、脱穿衣裤、进餐、刷牙、洗脸、如厕等动作。⑤吞咽功能训练:在脑卒中患者中吞咽障碍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如纠正不及时会发生吸入性肺炎、呛咳、窒息等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应尽早进行康复护理训练,具体措施为对患者口腔进行清洁,对舌、咀嚼肌、口腔黏膜进行按摩,让患者做伸舌、舌尖摆动、舔嘴唇等动作,也可做闭嘴咀嚼、鼓腮等动作,帮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
临床观察: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估表(RNADL)评价两组患者衣食住行、个人卫生能力,每项为5 小项[4],每小项4分,满分为100 分。在合理时间内完成独立项目为4 分,在一定监护下完成项目,动作欠妥为3 分,在提示和辅助器械帮助下完成大部分项目为2 分,不能完成项目为0 分。得分越高则说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2.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RNADL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RNADL评分比较(±s,分)
组别n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4919.22±4.7128.67±5.14对照组4919.88±4.2722.33±5.45
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RNADL 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前RN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RN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脑卒中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均有较强的重组再生能力,在适当的条件下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早期康复训练能够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刺激脑部血液循环[5],提高病灶周围半暗区神经细胞兴奋性,最大程度帮助神经系统重建,利于神经元功能的恢复,利于功能的重建。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及早开展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能够降低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