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术治疗重症脑外伤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2019-10-14唐娟
唐娟
410000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神外二科,湖南长沙
危重症患者大多需要进行长期的机械通气治疗,气管切开术治疗是十分常见的临床应用方式,不同原因所导致的呼吸困难症状均可以应用气管切开术进行治疗。重症脑外伤存在发病急且病情发展迅速等特点,因此,临床治疗需要确保患者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本文观察气管切开术治疗重症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重症脑外伤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6~56 岁,平均(46.67±5.12)岁。研究组男31 例,女19 例;年龄33~57 岁,平均(46.72±5.0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予以气管插管术治疗:口腔盲探气管插入导气管,并与呼吸机连接,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生命指标进行密切监测。②研究组予以气管切开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并且头部尽量向后仰,将一个软垫放置在肩部下方,做2~4 个气管软骨间隙标记穿刺点,对气管固定后实施局部麻醉,横切口作于标记处,气管垂直穿刺,与套针注射器相连接,确定套针管在气管内,采用45°角在气管中送入外套管,并将注射器、穿刺针芯撤出,扩张气管前臂并将扩张钳推入于气管腔内部,并将其稍微抬高,确保钳尖与气管部位角度相同,避免损伤组织;扩张钳臂以此确保气管导管可以容纳,之后将扩张钳退出,固定好后置入,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生命指标进行密切监测[1]。
观察项目:比较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NIHSS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进行评定,分数为0~42 分,分数越低表明神经功能恢复越好。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21.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s)
组别n呼吸机使用时间(d)带管时间(d)住院时间(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肺部感染发生率研究组509.12±4.2213.34±5.2130.76±15.445.67±1.212(4.00)对照组5013.56±3.2115.67±5.6635.56±13.3211.21±2.317(14.00)
结 果
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研究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重症脑外伤患者大多病情严重且气道不存在保护性反射,因此,发生呼吸停止和心跳停止的概率极高,治疗原则要保证气道持续通畅[2]。气管切开术和气管插管术是目前常用治疗重症脑外伤的方式,气管插管能够确保上呼吸道通畅,但该种治疗方式容易损伤咽喉部,进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气管切开术则优势性明显,可以辅助呼吸机治疗,有利于临床护理工作开展,除此之外,气管切开术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大大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3]。
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均可以保证呼吸道通畅性,能够维持呼吸,且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自主呼吸能力。但是有研究显示,气管切开手术能够有效避免机体喉部和口咽部发生损伤,并且气管切开有助于呼吸机辅助呼吸后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早期脱机治疗。
实施气管切开术过程中要注意3点:①实施手术前对颈部情况先予以评估,准确把握手术适应证和相关禁忌证;②准确选择穿刺点,以此提高穿刺成功率;③操作前要避免导丝和气管后壁打折[4]。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气管切开术治疗重症脑外伤患者可以获得显著临床效果,且安全性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