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假定时空下“循环”叙事电影在东西方中的差异

2019-10-12单潇曹静雯

艺术大观 2019年18期
关键词:文化观循环

单潇 曹静雯

摘要:东方和西方在地理环境和文化渊源上有着天壤之别,这一点在很多电影中都有清晰的体现。在假定时空的电影中,时空“循环”的叙事模式,因其独一无二的虚拟性,使其展现出特殊的观感魅力。更重要的是,虚拟的时空循环,更能揭示丰富的社会内涵和人文关怀。它不仅反映了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碰撞,而且包含了强烈的文化内涵,从而反映了东西方电影不同的时间叙事观点。本文选取了在东西方电影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此类型电影作为蓝本,从文化观、和时间观两个方面分析了东西方假定时空电影中在文化表达上的差异。

关键词:东方电影;西方电影;文化观;时间观

传统的电影艺术,最普遍的共性便是建立在叙事时间上。他们通常使用现实的叙事技巧,在同一个时间序列中展现时间顺序安排的场景。在传统的电影艺术里,叙事时间是不可被打破的,空间作为其并存的抽象概念,两者并行绑缚在一起。虽然也有倒叙蒙太奇、交替穿插蒙太奇等叙事方法,但这样仍然是基于某种叙事或逻辑、因果、时间原则来维持单向线性叙事结构的完整性。

而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时间与空间之间出现了分离状态,人们的艺术创作理念得到了史无前例的解放,许多关于打破时空界限的创意,被应用到现代电影艺术的发展中去。在某些电影场景中,时间和空间不再被绑缚在一起,而是相互独立的个体。这种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被运用到假定时空下的循环叙事电影中,彻底改变了传统叙事结构的单向线性格局,出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是分割。电影叙事也不再遵守单一时间或因果逻辑的原则,不需要刻意遵循时间线性的完整性。

这种后现代风格的电影叙事,体现了传统的叙事结构的解构主义性质。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时间观念,突破传统带来的审美疲劳感,丰富了叙事结构的元素,并触发了一个新的超感官审美体验。中国的叙事性电影起步较晚,与西方的电影制作技术与电影放映技术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在欣赏和评论西方电影时,我们不仅要关注艺术层面的问题,更要关注这些电影所采用的艺术手法以及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为中国电影的进步和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一、文化观

文艺作品是人类思想中反映某种社会生活的产物,是一种概念形态,电影自然也不例外。不同的表达技术将西方电影中的人物主体和叙事主线巧妙地结合,如“土拨鼠日”、“明日边缘”、“十二点零一分”等,都是以“爱情”为主题,充满浪漫主义文化色彩。因为大多数美国人都是英国人的后裔,他们深受文艺复兴历史文化的影响,有着浪漫的文化情怀。在与拉美移民和当地原住民的文化融合中,新的文化逐渐出现。可见,美国的人文内涵中也包含了浪漫主义形式。例如,美国喜剧电影《土拨鼠的一天》,是一个经典的时空循环的代表电影。它讲述了天气预报员菲尔到一个名为普苏塔尼的边境小镇,报导当地每年2月2日举行的土拨鼠节的庆典活动,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不得不在小镇留宿,但第二天醒来,惊奇地发现时间仍然停留在前一天土拨鼠日——2月2日,昨日的一切重新上演,无论他如何选择度过这一天,都始终无法再前进一步,因此开始了他重复的人生。整个戏剧的特殊情境始于这样一个“糟糕的一天”,重复“糟糕的一天”,让菲尔从无知到疯狂,然后完全沉溺其中。电影“重复”情境的叙事建构,开始凸显出菲尔性格的转变。他每天都重复帮助镇上的人,性格也因此变得善良、温和,这一变化使他“重复的”“糟糕的一天”逐渐好转,最后也赢得了同事丽塔的芳心,迎来了新的一天。这部电影和《忌日快乐》《十二点零一分》都是美国典型的以虚拟的时空循环为叙述背景的电影,将观众与现实世界进行剥离,引导其进入另一个思维空间,实现西方式浪漫的“完美结局”。[1]

东方电影美学受儒学的影响极大。李泽厚先生在他的《美学史》一书中认为,中国文化是“儒道互补”的,同时也承认“孔子是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同义词并不是偶然的”。纵观东方几千年的传统文艺作品,作者的思想情感无不归罪于儒家的伦理色彩。因此,中国导演在表达情感时,“仁”和“恕”的人文关怀是他们最擅长运用的。

以电影《一日》为例,韩国导演善于用优美的笔触描绘复杂的人性,善于用内在的矛盾凸显价值观。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对生命周期表现出一种无力感,即使付出一切努力也无法改变这种无力感。然而,电影《一日》采用了三线循环,三个成家的男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感、价值观和成长背景,所以他们肯定对生活做出不同的选择,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和无法控制。这么多主角的转世和多元视角似乎是无穷无尽、错综复杂的,但韩国电影最善于把握人性的光辉。在“旧瓶装新酒”的叙事方式上,融合了时空假设下的“循环”叙事,并融入“人情味”这部电影最巧妙的地方是,出租车司机的儿子被称为“一天”,呼应了标题,呼应了事故不断发生的那一天。最后,闵哲也意识到和妻子感情的珍贵,他把即将到来的小生命叫做“有一天”。影片采用了多主角、多视角的转世,看似无尽轮回,但最终方法是救赎爱情,这非常符合东方“仁”与“恕”的文化伦理。[2]

二、时间观

东方电影在循环叙事的时间逻辑里,毫无偏差的反映出了东方人的时间观:一切都不可逆。尤其是像经典爱情电影《秦俑》《神话》,这类型的爱情都是带有悲剧色彩的,因为时间不可重来。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中,也有许多像《再生缘》《牡丹亭》这样的故事。虽然这些讲述爱情的故事大多以幸福团圆为结尾,但它们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命運”与时间的概念密切相关:它关注的是生命的“因果”,而“因果”之间必然存在着顺序关系。[3]

相比之下,西方好莱坞电影则重视时间的交错和多重相对论。以著名的循环电影《恐怖游轮》为例:在一个时空里,主人公既有主角,又有主角的“他我”。电影中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并行,这既有趣又荒谬,所以属于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无数个“我”可以共存片刻。

这部电影反映的明显是西方人的“神话”。由此可见,在导演的时间概念上,时间是可逆的,即使再往前走,多维不同的时间流有时会彼此不一致地平行,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电影手法。电影中奇特的轮回式剧本架构无疑是本片最为吸引人的特质。这类双向的互动电影,其最大价值就在于每个观众可以不断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在自圆其说的过程中享受到思考的乐趣。[4]

中国电影的发展比西方电影慢了一个步伐。虽然近年关于假定时空的电影已经有了一些,但叙事技巧并不娴熟。比如2017年杨幂和霍建华主演的《逆时营救》,运用软科幻的设计,以逻辑思维开启平行时空的较量,表达母爱与救赎的主题。在电影中,杨幂通过粒子重组,回到过去,分成三个不同的自己,目的是为了拯救被绑架的儿子并保护科技成果。

其实时空穿越类科幻电影国外拍过不少,能称得上经典的其实也不多见,像《彗星之夜》《星际穿越》《蝴蝶效应》等具有代表性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因此国产片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照搬国外那套叙事模式,东方人有属于我们自己的人文关怀和细腻情感,这是好事。[5]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电影制作不同的视角和方法。没有人能证实这些命题中的哪一个是正确的,但人们愿意相信这是关于人类生活的某种真理。这就是假定时空下“循环”叙事电影的魅力所在:在“真实”“幻想”中让人体悟时空交换后的人性表达。

参考文献:

[1]杨鹏鑫.论环形循环叙事电影的建构原则和形态惯例[J].当代电影,2018(10).

[2]邱章红.电影叙事系统中的层级嵌套模式探析[J].当代电影,2018(10).

[3]易蔚.心理悬疑影片《恐怖游轮》的艺术特点解读[J].文学教育(上),2018(04).

[4]陈玲.关于环形叙事电影的界定[J].电影文学,2018(01).

[5]陈玲.环形叙事电影美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

猜你喜欢

文化观循环
大学生培育正确的文化观
试论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
基于省级精品教材多元自主学习平台的螺旋上升学习研究
PDCA循环在持续改进领导教育质量中的应用
浅析英语词汇记忆策略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马克思文化观的多维透视
物质能量循环理论
用“五观”牢筑甘南中学生思想领域的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