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重庆梁平木板年画传承现状

2019-10-12卢涵芝黄海澜黄贵婷

艺术大观 2019年23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传承

卢涵芝 黄海澜 黄贵婷

摘要:木版年画是重庆市梁平县著名的民间艺术形式,被评为梁平民间艺术“三绝之一”,也有“巴渝十大民间艺术”的称号。梁平木板年画在我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从起源到鼎盛再到衰落,如今又重新被重视。近年来,梁平木版年画的传承艺人已寥寥可数,木版年画作坊也逐渐减少。本文主要对梁平年画发展历程、艺术特色和传承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梁平木版年画;民俗文化;传承

一、梁平木版年画

梁平木版年画是运用版画的艺术形式表现年俗艺术,是人们祈求平安顺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精神寄托。该类型民俗艺术作品取材主要体现当地道德规范、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民俗风情、人文信息等。梁平木板年画的内容丰富,包含门神形象、神话传说、戏曲故事、传统吉祥花鸟图案等。梁平木板年画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的年画题材和内容都有一定差异,该艺术形式承载了重庆梁平地区的地域信息和历史变迁信息。

梁平木版年画做工精细,其木刻板主要使用当地盛产的且木纹细密、板面平整、干透无裂痕的木材,如梨木、柏木、白桃木、桦木等。因其绘制涉及拓印和着色工序,在纸张的选择上主要采用色彩附着力较强的毛边纸和宣纸。其制作工序与传统木刻版画相似但又有自身独特的技巧,其步骤主要分为木料打磨、上样、刻版、敲底、精修、拓印、彩绘七个步骤。

二、重庆梁平木版年画传承现状

梁平木板年画起源于明代嘉靖年间,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制作效率较高,木板年画使用的民风盛行等多种因素,该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在清末民初年间达到鼎盛时期。但随着历史的变革、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节奏加快等综合因素,年画也因为多种因素的冲击逐渐衰落,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减弱,纯手工制作的木板年画作品也逐渐不得青睐,销量降低、产量递减,最后梁平木板年画手工作坊也于1958年先后停产。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視,国务院于2006年5月20日批准梁平木版年画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梁平木版年画才再一次进入大众的视野。但如今梁平木版年画的发展也受多种因素的限制。

首当其冲的就是缺乏传承人对梁平木版年画的继承。现在梁平地区木版年画仅有“德和泰”传人——徐家辉一人还在坚持,而其传承的方式为血缘传承。因梁平木板年画在市场上经济价值低,其子女多不愿继承该技艺。学者对梁平木板年画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对技艺的重拾较少。由于历史传承方式的局限性,现代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冲击、当代大众的审美等因素的改变使得梁平木版年画的继承和发展步履艰难。传承面的宽窄往往决定着梁平木版年画能否在现代社会中被壮大发展。

其次是日渐萎缩的木板年画市场需求。客观地说,该艺术表现形式的需求更适合印刷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薄弱的农耕时期,传统的民俗文化基础也被科技的迅猛发展冲淡。传统年画的生产效率低、需求时期短,销量低,其消费主体由最初的普通民众变为了收藏爱好者。

三、梁平木版年画传承建议

培养发展继承人才适合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梁平木版年画的发展与壮大也急需扩宽艺术的传承面,可打破单一的血缘传承方式,把发展传承者的培养当作现在的首要任务。

在科普推广层面,可提升和丰富普通民众对梁平年画艺术的认识。寻找专业人士进入学校开设讲座,向学生介绍木版年画。

在年画作品设计与制作方面,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恢复木版年画作坊,增加年画制作渠道。创新年画作品内容,推出更多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新形式的年画作品,可根据梁平木板年画原型设计更多有趣味的周边产品。

在销售层面,可投放电商广告,增加电商销售平台,扩宽售卖或预定木版年画的商业渠道,增加市场影响力。

四、小结

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在现今社会显得迫在眉睫。梁平木版年画作为我国优秀民俗文化的产物,理应受到重视和传承。要弘扬和发展梁平木版年画,不仅仅要继承和发展手上的技艺,还应将年画作品内容中的优秀精神内核、发展历程、制作过程中的匠心精神等一起传承,不能忘记老一辈传承人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总的来说,将保护、创新、研究、发展相结合,才是真正传承梁平木版年画的最有效出路。

参考文献:

[1]李晶晶.重庆梁平“德合泰”作坊木版年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项目来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重庆传统民俗文化体验馆”项目编号:201812608008。

作者简介:卢涵芝(1999.5.20),女,汉族,重庆南岸人,本科在读,重庆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艺术;黄海澜(1996.3.6),女,汉族,重庆璧山人,本科在读,重庆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艺术;黄贵婷(1991.12.4),女,汉族,四川泸州人,硕士,重庆工程学院,职称为讲师,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传承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城市化进程中的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对策分析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