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当代玉雕艺术的“取法乎上”
2019-10-12陶连疆
陶连疆
摘要:中华玉文化渊源长流、璀璨夺目,在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无法替代的作用,而且是延续时间最长,是从未间断的文化载体。玉文化流传至今,既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又是我们的物质财富,把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的玉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是我辈的责任和义务,要想不负重托,首先就是必须把传统的优秀玉文化传承下来,在传承中有所发展,在发展中有所创新,只有这样当代的玉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继承。
关键词:玉雕艺术;“取法乎上”;传承
玉雕艺术的传承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取法乎上、取法前贤,在其他经典艺术门类中、传统玉雕和当代玉雕中找到最佳结合点,创作出既蕴含着传统玉文化的底蕴,又饱含着浓郁的当代气息的作品来。一味地继承、模仿、复制,玉文化无法得到有效的传承,而完全抛弃优秀的传统玉文化,用颠覆性的手段来改造传统的玉文化,这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癫狂之念。我们的玉雕大师们必须从传统的玉雕文化、其他艺术领域、东西文化艺术中去吸取养分,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获取灵感,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作为玉雕艺术界的一分子,我们首先的取法对象自然是古典玉雕艺术遗存,这是我们最该烂熟于心的本门功夫。
一、炉瓶类的取法乎上:商周青铜器 两宋瓷器
中国古代青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青铜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品种已很丰富器型多种多样,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浑厚凝重。商周青铜器艺术装饰承接新石器时代艺术中若干精髓,经过长期绵延不断地变化,形成独特的体系,在成为中国艺术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商周青铜器是中国商周时代生产科技和艺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反映。造就了以狰狞为美的审美文化时尚也呈现了我国奴隶制残酷本性。商周的青铜艺术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它以品类丰富、造型优美、纹饰华丽、制作精巧、风格独特而著称,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两宋是我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繁荣的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中国的传统审美文化出现了转型,从盛唐时期的以雄威博大为主的壮美转变为以温婉柔和为主的柔美,进而形成了中国民族特有的内向含蓄的民族特征和审美文化。这一转变以“素”审美文化的特征出现在两宋瓷颜色审美中。两宋瓷以其无染无为的釉色、质朴自然的装饰、雪貌冰肌的柔弱感和天然自成的“缺陷”美创造了中国陶瓷艺术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峰。
“素”文化,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和传统思想理论,“素”文化是与自然共美的审美观、以理统欲的人伦观、素功留白的颜色观的审美文化。
两宋瓷颜色“素”文化形成的原因和物质基础。两宋的“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文化中心从北方迁移到南方,从壮美转变为以柔美为主审美文化;儒、佛、道三家融合的理学更加推进了虚净的美感。
两宋瓷“素”文化在现代设计中颇具指导意义,吸取“素”文化的精髓,创造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设计。
二、花鸟类的取法乎上:北宋工笔花鸟绘画 白石老人兼工带写花鸟作品
在工笔花鸟画中,线是构成其画面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审美作用。工笔花鸟特别重视线条,唐朝张彦远曾说:“无线者,非画也。”这从侧面强调了中国画的造型特征是以线条为基础的。
宋代工笔花鸟画运用线条来造型,用线来体现物体的外形、构造、空间关系。宋人的线条精细入微,神形兼备,使我們感受到宋代工笔花鸟画形象美的千变万化和其丰富的面貌。宋代是中国工笔花鸟画辉煌灿烂的黄金时期。作为这一时期的主流,花鸟画家们注重深入生活、强调写生,主张表现观察物象时的内心感受,反对被动的描绘物象。读宋代的花鸟画,就像读一首最意蕴隽永的小诗,让人迷恋,让人心醉。宋代的工笔花鸟画,将意境和情趣作为绘画的灵魂,以诗意的笔触将我们带进了一幅幅精致细腻、玩味无穷的艺术世界里。
“兼工带写”是齐白石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它以粗放见精微的艺术神韵、“不似之似”的审美情趣独树一格,为传统花鸟画注入蓬勃生机。如何以一种独特的构思和形式,赋予“兼工带写”新的生命和意义,是创新中国画的关键。
《蕉叶秋蝉》是齐白石兼工带写作品之一,在这幅画中,他将不似之似的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寥寥几笔的残缺蕉叶预示着秋季万物萧索的孤寂景象,出人意料的构思,打破了传统审美观对“美”的理解,笔墨运用体现了作者真实的感情流露,整幅画给人以简洁单纯、自然生动、韵味十足的印象。 “兼工带写”的艺术表现形式为齐白石的作品带来独具特色的美感,符合中国画的审美要求。
三、人物类的取法乎上:西方雕塑
19世纪的雕塑艺术:谈到19世纪的雕塑,不能不提到罗丹。罗丹的艺术天才和独特个性,使他的作品从墨守成规中走了出来。作为一位天才雕塑家,罗丹的秘诀在于善于用雕像的动态和姿势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内涵,并注入了令人无法忘怀的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
20世纪的雕塑艺术:20世纪是一个色彩缤纷的时代,各种思潮和流派不断产生并流行,并波及整个世界,如立体派、表现派、未来派、超现实主义、流行主义、抽象构成和照相写实等等,不管这些流派的形式和主张有何不同,他们都是决裂于传统艺术的新形式。
四、山子类的取法乎上:苏州园林画 元明清三代山水画
苏州园林甲天下,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有著名的拙政园、留园。更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的“吴中第一名胜”虎丘,都属其中。苏州园林以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相得益彰,并集自然美和艺术美于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步移景换的美景。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胜地,“艺术天堂”。
元明清三代山水画:(元四家)是指活动于元代晚期的文人画家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 他们生活于元末社会动乱之际,生活中都有不得意的遭遇,艺术上受赵孟頫的影响,善画山水,兼工竹石,以绘画作品表现其心境和生活情趣。
(吴门四家)指吴门画派中最有代表性的四位画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与仇英,他们也被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中的沈周与文徵明,是吴派文人画最突出的代表,他们的绘画创作以山水为主,无论妍雅、清丽的青绿,还是沉雄、 文秀的水墨,大多描写江南风光或文人园林。 他们以诗书画三位一体抒写情怀,山水画以水墨及水墨淡着色引人注意,都有粗细两种面目。
(清四王)指清初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位画家。 四王一派的画家多信奉董其昌的艺术主张,对古人的师承不遗余力,苦心精研宋元所谓南宗大家名迹,致力于摹古或在摹古中求变化,尤其崇拜“元四家”。他们十分看重笔墨,大多以古人丘壑搬前挪后,构成一种元人已达到的理想境界,表现平静安闲的情感状态,体现所谓“士气”与“书卷气”,但较少观察自然,描写具体感受。由于他们能精研书画表现上共同的一面,注意在以临古为主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古人笔墨布局上的成就,所以发展了干笔渴墨层层积染技法的艺术表现力,审美趣味的表达更趋于精致。
(清初四僧)指清初画坛上四位僧人: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和弘仁。他们是有很强反清意识的遗民画家,绘画带有深挚的感情色彩和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四僧所继承的传统仍属于文人画系统。
以来自客观世界又有高度加工的艺术形象,丰富了自然美的表现和意境的创造以主客观结合、“尚意” 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丁旧程式,在发挥诗歌书法入画的效用并密切结合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上,发展了笔墨技法。他们的画风对后来的“扬州八怪”以及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画家有较大的影响。
那些取法乎上,知行合一的先行者们,已经使得当代玉雕对传统题材有了新的诠释。
或仿古雕件,直接再现古人的创意和精神,让世人重温历史,感受古代文化的神韵;或采用不同的玉石材料来诠释传统题材的内涵,让世人领略别有一番风味的传统文化;或将传统题材赋以新的表现手法,例如人物和动植物雕,当代玉雕突破了对象单一构图的局限,在材料允许的范围内物尽其用,将能表现主题的故事情节和环境相联系,使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多样,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佛门法事、名人雅客、诗词文学、戏剧舞蹈等都被运用到当代玉雕中,将这些虚无缥缈、遥不可及的题材明朗化、具体化、形象化,而且更注重人物和动物神态和内在感情的刻画。
这些作品不仅情趣横生,且更有文化韵味,大大地提高了玉雕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除重新演绎传统题材,当代玉雕也有突破神话传说、宗教典故的取材范围,注入了大量现代生活的元素。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一代一代的有识之士荫火相传,中华玉文化走过了巫玉、神玉,也走过了工具、兵器,它走过了喻玉与德,也走过了祈福避难。它从原始人类的蒙昧时期走来,经过商周、春秋,经过了汉唐、明清,走到了今天的“北派”“南派”“京派”“海派”“扬帮”“苏作”等。
今天,可喜的是在这众多的玉雕流派中涌现出像吴徳昇、易少勇、于泾、杨曦及邱启敬、崔磊、王俊懿、马进贵、馬学武、樊军民等一批当代玉雕艺术家,他们处于对时代、地域和玉文化的眷顾,抓住了历史所赐予的机遇,开启了当代玉雕艺术的先河,奠定了当代玉雕艺术开派的重要地位,引领着当代玉雕艺术的时代潮流。
他们在创作中,取法异彩纷呈,在突出传统文人思想的同时,追求着“逸品”境界的纯粹性,在处理人物、山水、树木和亭台等细节时,强调“意趣”的艺术体验、尝试“空间”的审美,使传统题材有了艺术感、时代感,让传统玉器的神性、权性、族性、习俗性,有了更多的人性、个性和唯美性。
参考文献:
[1]苏杨,杨艳红.徽派玉雕艺术创作技巧探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7,34(01):52-56.
[2]李亚男,黄凯.徽派图形符号在蚌埠玉雕中的设计及运用[J].蚌埠学院学报,2018,7(01):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