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教育资源的价值与发展趋势

2019-10-12韩映雄陈晨

教学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混合学习

韩映雄 陈晨

[摘要]近10年来,国外有关开放教育资源(OER)的研究已在开放教育资源的概念、价值与功能以及结构等问题上形成共识。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及学习方式变革、开放评估资源和开放教育资源对教与学的影响等研究主题是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未来,服务于特殊教育与学习群体、消解高等教育体系的功能将成为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开放教育资源;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混合学习;开放评估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9)04000106开放教育资源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和运动,带给高等教育发展的驱动力正在逐步显现,在我国亦是如此。自其诞生以来,我国就紧跟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步伐,积极推动开放教育资源(OER)项目的开展。以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提升教育质量并促进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和谐发展现已成为我国的基本教育政策取向。

但自开放教育资源(OER)运动以来,其在实践领域面临的挑战与质疑也不绝于耳。对国外有关开放教育资源(OER)的文献分析,可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把握开放教育资源的价值、重点转向和发展趋势,进而助力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由追随者向引领者和创造者角色的目标转变。

1开放教育资源的本质与价值

通过WOS(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国外近十年的相关文献进行共被引分析,得出如下具有高突现值的被引文献(见表1)。高突现值的被引文献表示该文献在一定时期内特别受到关注,是该领域的前沿文献。

1.1开放教育资源的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2002年在法国举办的“开放式课件对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影响”的论坛上首次定义了OER——基于非商业性目的,通过信息与通讯技术(ICT)来向有关对象提供的可被自由查阅、参考或应用的各种开放性教育类资源。通常,它可通过互联网来免费获得,不仅用于教师的教,也服务于学生的学,其类型主要包括讲义、参考文献、阅读材料、练习、实验和演示,另外也包括教学大纲、课程内容和教师手册等。

此后,其定义在UNESCO关于OER的论坛中不断地被赋予新的更为丰富的内涵。在2004年的论坛中,OER被认为应包括:(1)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源,包括课件、学习资源、内容模块、评估工具、在线学习社区等;(2)支持教师的资源,包括教师使用与创建OER所提供的工具与辅助材料;(3)保证教育与教学质量的资源。[1]

2005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教育创新研究中心(CERI)的研究者认为,OER不仅包括内容性资源,同时还应包含技术性资源。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相比,教育创新研究中心(CERI)在其中增加了“开放源代码软件”。

目前,常见的OER定义多源自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休利特基金会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报告。国际上比较公认的OER定义是“通过Internet免费、公开地提供给教育者、学习者的用于教学、学习和研究以及其他类型活动的高质量的数字化材料”。该定义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并被学者广泛引用。[2]该定义实质上包含了“开放”“教育”“资源”三个方面的含义,内涵较为丰富。

表1高突现值被引文献(20082018)

作者文献名称突现值发表年份类型Downes SModels for sustainable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开放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模式5.922007论文Hylen JGiving knowledge for free: the emergence of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提供免费知识:开放教育资源的涌现4.462008论文Thomas Richter,Maggie McPherson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education for the world?开放教育资源:为全世界的教育?3.922012会议报告Allen I Elaine,Seaman Jeff Opening the curriculum: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U. S. higher education开放课程:开放教育资源在美国高等教育3.672012论著Atkins D E, Brown J S, Hammond A LA review of the open education resources (OER) movement: achievements, challenges and new opportunities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回顾:成就、挑战与机遇3.342007论文Clements K I

Pawlowski J MUseroriented quality for OER: understanding teachers' views on reuse, quality, and trust開放教育资源面向用户的质量:理解教师关于再利用、质量与信念的观点3.172012论文 GESER GOpen educational practices and resources 开放教育实践与资源3.142007论著Martin WellerThe battle for open开放之争3.112014论著Peter Sandra,Deimann MarkusOn the role of openness in education: a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开放教育资源的角色定位:历史的重塑3.022013论文X Ochoa,E Duval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earning object repositories学习对象知识库的定量分析2.922009论文De los Arcos B, Farrow R,Perryman L A, Pitt ROER evidence report 20132014开放教育资源的论证报告201320142.832014会议报告UNESCO/Commonwealth of learning (COL)Guidelines for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ER) in higher education高等教育领域开放教育资源的指导方针2.522011论文第4期韩映雄陈晨开放教育资源的价值与发展趋势

教学研究2019

在近十年的高突显被引文献中,研究者对开放教育资源的内涵理解不尽相同,特别是对“开放内容”(open content)和“开放获取”(open access)中“开放”一词的理解。在“开放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模式”[3]一文中,作者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已有学者对“开放”一词的理解。一是是否用于商业用途,如果没有用于商业用途的即为开放;二是使用者能否负担得起,能负担得起即为开放;三是自由与否,如复制的自由、修改的自由、重新分配的自由以及修改版本的自由等。享有的自由越多,开放程度就越大。“开放”对使用者来说可能意味着没有成本,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条件”。而《提供免费知识:开放教育资源的涌现》[4]一文将“开放”更多地等同于“免费共享”。在《开放教育资源的角色定位:历史的重塑》[5]一文中,作者从有关“开放”的概念和意义的讨论缺乏明确性的事实出发,以一种历史性的分析方法重构了开放性的各种意义。

“教育”与“资源”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大。教育不仅包括正规的、制度化的教育形式,还包括非正规的、个性化的教育。具体到教学场域,教育更多的是指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资源”不仅指传统教育中静态的文本资料与教学内容,还包括各种类型的数字化材料以及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学习支持工具及软件等。例如,在《学习对象知识库的定量分析》[6]一文中,作者对资源的理解就是学习对象(learning objects)的发布过程以及四种类型的知识库(repositories)——学习对象库、学习对象管理处、开放课件项目以及学习管理系统。

可见,OER的内涵是随着OER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开放教育资源实质上就是为全球教师、研究者以及学习者提供的免费、开放、无障碍使用的各种学习资源的总和。这种资源的发展呈现出由初始的静态性文本资源、电子资源向不限任何形式的媒体类型、学习支持工具等变化的趋势。

1.2开放教育资源的价值与功能

开放教育资源从最初的理念倡导逐渐转为繁荣的教育实践的原动力是其蕴涵的价值与功能。OER的最初宗旨在于借助开放共享的资源达成教育质量的提升、生产成本的下降以及教育机会的扩大。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资源的共享与开放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开放教育资源的价值与功能也在不断发展。

在《开放教育资源可持续发展模式》[3]一文中,作者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析了OER的价值并指出,对资源创作的所有者而言,开放出版物授权可使其作品与创作被更多的受众群体所知。這一判断随后也得到了印证,“来自开放出版物的文献被引用的频次会更高”[7]。另外,对访问者而言,开放获取授权可使其共享开放资源;对出版商而言,文件共享能够扩大他们商业产品的市场。[8]

当然,对OER价值的探讨还不仅仅止于知识与信息的推广和商业价值领域,其核心价值与功能还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开放教育资源能够促进教育公平,赋予公民更多的享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指出的那样,OER是缩小教育鸿沟,推动教育公平,增进教育机会,提高教学品质,激发教育创新的重要驱动力[9]。开放教育资源因其开放性从而可大大地扩宽教育对象的范围。它对学习者的年龄、职业、学历、地域等诸多要求都较低,大大降低了入学门槛,从而保障了因先赋性因素不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部分群体的受教育权,弥补了传统教育的起点不公平。开放教育资源类型多样、所覆盖的学科门类也较为齐全,再加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这一载体能够将优质的社会资源以及教育资源整合到一起,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优秀的师资、先进的技术设备等)的共享[10],又大大降低了教育过程中的不平等。

第二,开放教育资源能够发挥共享共建功能,促进开放学习并最终满足于公民个性化的教育需求。目前,在以知识与信息技术为导向的全球经济中,教育体系尤其是高等教育体系在社会发展和国家竞争力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OER能够为世界范围内不断增长的入学需求及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创造新的机会,但其基本功能的发挥还需具体到微观的教育活动即开放学习中。开放学习的概念源于20世纪60年代英国开放大学的首任校长克劳瑟爵士(Lord Crowther)提出的开放大学的涵义,其包括开放教育观念、开放教育对象、开放教学时空和开放教学方法四个组成部分[11]。之后,学者将其综合归纳为注重学习的完全开放,包括机会、资源、方式方法、学习时空等。开放教育资源能够整合与创建学习资源,激发学习资源的共享共建能力,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支持性的互动环境,也进一步满足了个性化的教育需求。首先,学习者可凭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构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这种弹性的学习管理方式能够激发学习者的主体性,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目的。其次,开放学习内容具有动态性,能够及时更新陈旧的知识与信息,从而实现个人素质、职业技能与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对接。可见,伴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放教育资源通过发挥其共享共建功能,在促进开放学习的同时能够不断满足公民的个性化需求。

1.3开放教育资源的基本结构

名为开放教育资源的各种类型的计划与项目能够得以迅猛发展,都是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基本结构基础之上的。这个结构包括开放标准与许可协议(open standard & license)、开源软件(open source software)、开放课程管理系统(open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开放获取的内容(open access content)以及开放共享联盟(open sharing consortium)。

开放标准与许可协议是指用于大学教学资源建设的工具性软件的使用协议,同时也涉及到版权的处理协议与标准等。目前相关协议包括GNU Public License(GNU公共许可证)、Creative Commons License(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和SCORMO(共享内容对象参考模型)等。开源软件是指通过免费提供开放源代码软件的方式来促进OER的开发、传播、交流与共享。随着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合作开发各种用于教学资源建设、管理与共享的开源软件系统,如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在DSpace(数字空间)项目中的CPL(计算机程序库)协议,康奈尔大学与弗吉尼亚大学参与的Fedora项目中的ECL协议等。功能各异的软件系统不断地应用于大学教学建设的同时,课程的管理系统也需实现原始功能的转型与创新。有了工具与系统,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具体的教育资源即开放获取的内容,这里既包括静态性的文本资源,也包括网络视频、虚拟社区与课堂等形式的教育资源。但无论对哪个高等教育机构来说,教育资源的建设不能仅凭一己之力,要充分利用校际联盟的方式来建设和共享教学资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开放标准与许可协议和开源软件为基础,以开放的课程管理系统作为传播平台,以开放的共享联盟为组织机制,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资源传播路径,就可实现与其他高校乃至不同国家的OER运动参与主体(政府、基金、企业等)的交流与共享,最终形成一个基于开放教育资源的、国际化的高等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网络。

2開放教育资源的研究热点

2.1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及学习方式变革

当前,学者的关注重点已经由以往的知识库(repository)、开放电子书(open textbook)和远程教育(distance learning)转向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和非正式学习(informal learning)等议题。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一种建立在学习者个性化需求之上的大型视频公开课程,其优势之一就是通过使用免费访问的数字平台,以多样性的主题来丰富知识。[10]与传统课程相比,MOOC不仅具有规模大、开放性、网络化、个性化和参与性等内在特征,还包括在线学习效果、掌握学习、互动合作以及复杂系统自组织核心的学习机制。[12]

混合学习是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到来之时出现的一种集传统与现代优势的新型学习方式,是一个将面对面学习与基于数字技术教学相结合的正式教育项目[12]。有关的研究包括:如何通过MOOC平台实现和支持诸如混合学习、翻转课堂等学习模式[13],或如何开发一个基于设计模型的用于教师专业发展的MOOC框架,以便用于完善与补充课堂中师生面对面的授课方式。[14]之所以会出现诸多基于MOOC的混合学习方式的研究与探讨,是由于探索如何与大学已有的教学方式相结合是MOOC能否深入应用和发展的关键。在MOOC的推广与应用道路上,有半数院校在面对面教学、混合教学和在线教学中都使用了不同形式的开放教育资源,因为开放教育资源可以降低教学成本[15]。

如今,MOOC在很多时候就是开放教育资源的代表性载体和形式。

2.2开放评估资源

在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由最初的重建设、传播、分享资源到重评估、重质量的内涵发展的转向。于是,开放评估资源(open assessment resources)逐渐得到重视和研究。开放评估资源即如何去判断和检测个人阅读到的材料、观看过的视频以及共享到的信息等对个人所产生的实质效果与影响[16]。

评估是对质量的评估,质量问题是开放教育资源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17],因此,基于质量的评估资源就成为当今乃至未来时间段内开放教育资源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从国外情况来看,先后有多个研究机构及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评估框架和维度进行了探讨并设计出了相应的评估体系。具有代表性的评估框架包括OER Rubric、QM、LOEI、CLOE等。在每一个评估框架,还包括各自的评估维度,如OER Rubric质量评估框架[18]下有8个评估维度:与标准的一致度、学科内容讲解质量、设计材料支持教学的实用性、评价质量、技术性交互质量、教学与实践练习质量、深度学习机会和可获取性保障。LGG[19]框架包含内容、格式和过程三个评估维度,且每个评估维度下又细分为许多具体指标。此外,研究者也集中讨论了对开放数据资源的使用或重用问题,并提供了一种基于OER的开放数据评估系统[10]。这个评估系统提供了一个建立在开放数据原则和语义Web技术之上的框架来搜索、下载和重用教师和学生的数字资源。通过这种方式,开放数据就可成为教学和教育环境的工具,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MERLOT[20]作为开放教育资源的元数据存储库,其采用的对等评审系统就能够帮助教师和学习者找到适合自己需求的资源以确保其质量。

2.3对教与学的影响

随着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不断深入发展,其对教与学的影响也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开放教育资源对教的影响集中于教师对OER的看法以及使用方面。OER能够得到使用,首先取决于教师对OER的认知与意识[21]。为此,研究者多聚焦于教师对使用OER的认知与影响因素的探讨。研究发现,教师对信息具有较大的需求时更愿意采用OER,而对信息需求量少且没有意识到数字资源与OER之间区别的教师在教学中较少地主动使用OER[22]。在教学层面,采用OER的教师的教学更侧重于教的有效性、效率、吸引力与丰富性[23]。考克斯等人的研究表明,教师是否使用OER也受到不同的教学机构、制度以及文化因素方面的影响[24]。也有研究者开发和验证一个用于教师培训的虚拟学习环境(VLE)。该环境通过对教师的数字技能进行诊断以帮助其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设计与利用开放教育资源(OER)[25]。

探究教师对OER认知和使用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近年来,研究者同样较为关注OER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多数研究表明,OER对学生学习效果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库尼的研究发现,学生都较为积极地响应由OER组织与汇编的教材及课程[26]。美国OER研究中心也一直在研究OER的影响并使用多种假设与混合方法来建立证据基础。韦勒等人研究发现,OER对学生的成绩的确有着正向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直接也有间接的,并且OER还起到对学生正式学习的补充作用[27]。此外,还有研究者在定量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预试验、后测和对照组的实验方法发现在课堂上使用OER的学生比未使用OER的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学术体验[28]。伊斯姆等学者则通过对一千多名大学生在普通化学课程的实验研究发现,OER是通过提前准备主题,促进学习,节约时间和提高成绩这四个优势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的[29]。

3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趋势

3.1服务于特殊教育与学习群体

在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尽管OER的可用性越来越高,但供有特殊需要学习者使用的资源却很少。基于扩大受教育机会和公平的理念,开放教育资源应该惠及到每一个有需要的学习者,尤其是有特殊需要的特殊群体。《为了全体学生:更高的标准,更好的学校》白皮书指出,要确保有更好的学校环境,要确保所有的父母有权让他们的孩子进入他们想要去的学校;同时,也要确保教育过程的公正和公开,对于弱势群体给予优先权,满足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家庭。由此可见,满足特殊教育与学习群体将是OER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事实上,集所有媒体功能为一体的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特殊学习者生理上的缺陷,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习障碍,还可以更好地发挥基于个性化的教育支持系统的作用。实践上,一些探索也正在进行中,如尼科莱塔研发的一个适于幼儿园聋童数学教学的VR游戏原型等。纳瓦雷特[30]认为,对有特殊需要的学习者创设与提供一种可访问的OER网站是十分必要的,在此网站平台上创建和发布供有特殊需要的学习者可访问的教育资源的主要形式应是一套完整的包括可下载的PDF文档的在线课程。

3.2消解高等教育体系的功能

在高等教育领域,由众多大学向某一个网站提供课程的全球市场正在形成。纳森·哈登指出,网络技术和新型教育模式将促使传统高等教育体系崩溃,相当一部分大学会消失。[31]事实上,这种情况正在发生。例如,作为一所新型的远程教育大学——犹他州的西部州长大学(Western Governors University)就只负责认证而不提供任何形式的課程。学习者只要通过了他们组织的测试,就会获得证书。此外还有像可汗学院(Khan Academy)这样的机构,它只提供内容和考核,却从不授予证书。

近年来,随着MOOC的流行,出现了诸如学分认证、学位认证、项目认证等一系列课程,导致了人们对传统高等教育机构危机意识的聚升。但也有学者[32]认为,MOOC是要依附于高等教育机构而存在的,其课程与师资来源都需要大学教师的配合与参与。此一观点强调,MOOC虽使传统的高等教育体系发生了变革,但终究不会使得包括大学在内的高等教育机构逐渐消失,因为大学不可能只是课程输入者。MOOC在诸如终身学习、专业能力发展、学习的验证和学位认可等方面的功能扩展并非意味着以大学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机构的消亡,最多只是逐渐转移了传统高等教育所拥有的部分核心功能。转移并非意味着取代,而是为了更好地扩展与完善现有的高等教育功能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ATKINS D E,BROWN J S,HAMMOND A L.A review of the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ER) movement: achievements,challenges,and new opportunities[R].Menlo Park,CA:The William and Flora Hewlett Foundation,2007:23.

[2] D′ANTONI S.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deliberations of a community of interest[C]//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Distance Education (ICDE).Standing Conference of Presidents.Lillehammer,Norway:ICDE,2006:1113.

[3] DOWNES S.Models for sustainable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J].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ELearning and Learning Objects,2007,3(1):2944.

[4] HYLEN J.Giving knowledge for free:the emergence of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J].Future Survey,2008,7(3):14.

[5] PETER S,DEIMANN M.On the role of openness in education:a historical reconstruction[J].Open Praxis,2013,5(1):714.

[6] OCHOA X,DUVAL E.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earning object repositories[J].IEEE Transactions on Learning Technologies,2009,2(3):226238.

[7] HITCHCOCK S.The effect of open access and downloads ('hits') on citation impact:a bibliography of studies[R].Southampton,UK: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2005:12.

[8] OBERHOLZERGEE F,STRUMPF K.The effect of file sharing on record sales:an empirical analysi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4,115(1):152.

[9] UNESCO.2012 Paris OER declaration[EB/OL].(20120112)[20181008].http://www.unesco.org/new/ fileadmin/MULTIMEDIA/HQ/CI/CI/pdf/Events/Chinese_Paris_OER_Declaration.pdf.

[10] Commonwealth of Learning.Guidelines for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er) in higher education[M].Commonwealth of Learning and UNESCO,2011:4449.

[11] BATES A.Technology,elearning and distance education[M].New York:Routledge,2005.

[12] PIEDRA P N,CHICAIZA E J,LOPEZ V J,et al.Integrating OER in the design of educational material:Blended learning and linkedopeneducationalresourcesdata approach[C]//Proceedings of Glob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nference(EDUCON).IEEE.United Arab Emirates:Abu Dhabi,2016:11791187.

[13] PIEDRA P N,CHICAIZA E J,LOPEZ V J,et al.A rating system that opendata repositories must satisfy to be considered OER:Reusing open data resources in teaching[C]//Proceedings of IEEE Glob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nference(EDUCON).IEEE.Greece:Athens,2017:17681777.

[14] ZHANG L Q,WU N,WAN C H.Construction of a MOOC based blend learning mode[C]// Proceedings of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 Education(ICCSE).IEEE,UK:Cambridge,2015:9971000.

[15] ALLEN E,SEAMAN J.Going the distance-onlin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EB/OL].(20151220)[20181018].http://online learning consortium.org /publications/survey /going_distance_2011.

[16] 王龙,侯爽.从开放教育资源到开放评估资源——访美国开放教育资源知名学者戴维·威利博士[J].开放教育研究,2011,17(6):47.

[17] OLCOTT D.OER perspectives:emerging issues for universities[J].Distance Education,2012,33(2):283290.

[18] Achieve Inc.Rubrics for evaluating open education resource (OER) objects.[J].Achieve Inc,2011:111.

[19] PEREZ T C,APONTE E D.Capacitación de profesores en el dise?o de recursos educativos abiertos (REA).desarrolloy factibilidad de un entorno virtual de aprendizaje[J].Aula de Encuentro,2017,1(19):115142.

[20] SHMUELI E.MERLOTA reliable framework for OER[C]// Proceedings of IEEE 41st Annual Computer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Conference(COMPSAC).IEEE,Italy.Turin,2017:697699.

[21] GESER G.Open educational practices and resources:OLCOS Roadmap 2012[M].Austria:Salzburg Research,EduMedia Group,2007.

[22] BELIKOV O M,BODILY R.Incentives and barriers to OER adoption: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faculty perceptions[J].Open Praxis,2016,8(3):235246.

[23] JUNG I,HONG S.Faculty members′ instructional priorities for adopting OER[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ributed Learning,2016,17(6):2843.

[24] COX G J,TROTTER H.An OER Framework,Heuristic and Lens:Tools for Understanding Lecturers′ Adoption of OER[J].Open Praxis,2017,9(2):151171.

[25] PEREZMATEO M M,MAINA M F,GUITERT M.et al.Learner generated content:quality criteria in online collaborative learning[J].European Journal of Open,Distance and Elearning,2011,14(2):115.

[26] COONEY C.What impacts do OER have on students? students share their experiences with a health psychology OER at New York City College of Technology[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ributed Learning,2017,18(4):155178.

[27] WELLER M.,DE LOS ARCOS B,FARROW R,et al.The impact of OER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actice[J].Open Praxis,2015,7(4):351361.

[28] COLLAZOS J M,GARCIA S R.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ER) and WebQuest teaching applied to the linear function in eighth grade[J].Revista de Investigacion Educativa de la Escuela de Graduados en Educacion,2016,6(12):1216.

[29] ISLIM O F,CAGILTAY K.The Impact of OER on instructional effectiveness:a case study[J].Eurasia Journal of Mathematics,Science & Technology Education,2016,12(3):559567.

[30] NAVARRETE R,MORA L J.OERbased learning and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C]//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active Collaborative and Blended Learning(ICBL).IEEE.Mexico:Mexico City,2016:2534.

[31] 鳳凰网资讯.新型教育模式将导致传统大学消失[EB/OL].(20130219)[20181018].http://news.ifeng.com/gundong/ detail _2013_02/19/22255803_0.shtml.

[32] 樊文强.MOOC学习成果认证及对高等教育变革路径的影响[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3):5364.

[责任编辑孙菊]

猜你喜欢

混合学习
慕课混合教学:理论、形态、目标
基于SPOC的混合学习模式在高职专业基础课中的改革与实践
信息技术教育中混合学习模式的应用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SPOC混合教学模式设计探讨
混合学习在高等教育:三类不同设计方法
SPOC平台下IPAD在初中生物混合学习中应用初探
基于混合式学习理念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混合学习模式及其实施要点 
基于MOOC的高职混合学习策略研究
基于混合学习的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