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科技领航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支撑中国石油高质量发展
2019-10-11徐斌张红超
□ 文/徐斌 张红超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院)作为中国石油油气勘探开发的战略决策参谋部、重大理论技术研发中心、技术支持服务中心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以强有力的科技创新和生产创效支撑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近年来,勘探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集团公司党组决策部署,围绕原油稳产和天然气快速上产部署,全力以赴推动创新战略实施,助力打好打赢勘探开发进攻仗,为集团公司理论技术创新和生产服务创效做出了新贡献。
一、谋定发展方向,优化科研组织,大力实施创新战略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勘探院牢记科技兴油使命,始终将“一部三中心”作为安身立命之本,聚焦重大需求、优化组织管理,矢志为集团公司上游业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一是制定123345创新战略。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勘探开发研究院这一奋斗目标,秉持技术立院、人才立院两个宗旨,瞄准出重大成果、出优秀人才、出有影响力应用实效三大任务,推进理论技术创新换挡发展、技术支持服务加快发展、成果应用创效提速发展三个目标,坚持实施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弘扬优秀文化、构建“三简三宽”环境、加强党的建设四项举措,围绕剩余常规优质资源发现、老油田开发后期较大幅度提高采收率、低品位和复杂储量大规模动用、工程技术改善边际-无效资源经济性与海外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创新五大领域,编制科技发展五年规划和十年愿景,重构勘探、开发、工程、天然气和海外五大业务板块,瞄准公司重大需求,推动优势力量向重点方向、核心业务和关键环节聚拢发力。
二是扎实抓好科研生产组织。强化以“三要三不要”为核心的目标管理,努力培育要有实物工作量支撑、要自己独立完成和油田认可、要有技术含金量的成果,不要没有工作量支撑的汇总成果、不要从兄弟单位舶来的成果、不要炒冷饭式的陈旧成果,引导各研究所回归建所宗旨和优势,瞄准有限目标,抓理论技术研发,培植重大成果。实施以“五交六知”为核心的过程管理,“五交”就是交问题、交重点、交难点及破解方法、交要求、交答案;“六知”就是知任务全貌、知存在问题、知研究重点、知研究难点、知研究途径、知成果内涵,加快领军人才培养,提高研发含金量和成功率,让重大成果在培育中长成。开展以“三查五抓”为核心的科研检查,突出查实物工作量、查创新含金量和查应用成效,着力抓需求导向、抓进度安排、抓预期成果、抓实现途径和抓科研人员下现场,让任务目标分解到位、难点挑战应对有方、成果产出节点控制,使成果成长更好更快。
二、围绕长远战略,做高决策参谋,积极构建高端智库
兼顾国家和公司两个层面,立足近中远三个时间点,加强战略规划、勘探开发部署、经营策略与能源政策研究,为国家和公司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一是组建国家油气战略研究中心,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批示精神,汇聚国内七大油公司研究力量,围绕油气重大发展战略、重要规划、产业政策和体制机制改革等内容,为国家能源战略和油气行业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决策支持。
二是参与公司“十三五”上游业务和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开展大庆油田“十三五”规划再评价和百年大庆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为公司党组决策部署提供有力支撑。强化全球常规—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国内重大勘探领域研究,围绕高效勘探、低成本开发,编制年度勘探开发部署方案和优化建议,有效支撑国内外上游业务和科技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打造服务总部决策的特色品牌,围绕重点探区勘探开发建议、海外油气合作战略选区、非常规油气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问题,精心编报多期《决策参考》,以“打头报”形式直接呈送领导案头,战略决策参谋部地位、作用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三、瞄准基础前沿,做深应用创新,推动理论技术换代发展
围绕公司上游业务发展重大、关键和共性问题,加强国家和公司两级重点项目研究,持续推进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努力打造国内领先的油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创新基地。
一是牵头承担国家油气重大专项18个项目、公司级重大科技专项17个项目和24个公司基础科学课题任务,自筹经费设立37项院级超前基础研究,集中力量、攻关重点,取得系列创新成果。发展了以古老碳酸盐岩成烃机理为核心的深层油气成藏理论,推动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盆地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持续12年引领老油田二次开发理论技术体系创新发展,通过推广应用,连续6年保持千万吨以上产量规模,“二三结合”成为老区控递减、提高采收率的自觉行动。研发CIFLog、iPreSeis、PetroPE、Hisim等一批特色软件,研制第四代分层注水、柔性侧钻、纳米粒子高效低成本泡排剂等新产品新工具,有效支撑公司上游业务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推动5个国家级和17个公司级重点实验室的完善提升和深度利用,抓好实验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为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孵化平台。加快页岩油原位转化实验室建设,做好实验室设计、仪器研发引进与安装等工作,开展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原位转化基础地质与潜力评价研究,加快长七页岩油先导试验进程,积极推动“页岩油革命”早日到来。按照“夯实基础学科、突出优势学科、培植新兴学科、重视交叉学科”思路,优选16个重点学科和28个研究方向,以保持勘探院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领先地位。成立油气伴生资源开发利用、高性能电池储能技术、氢能与煤地下气化等领域研究创客小组,通过超前部署研发,厚植长远发展优势。
四、聚焦重大需求,做实生产服务,助力打赢勘探开发进攻仗
瞄准国内外重点油气区的重大生产需求,面向生产、贴近需求、服务创效,分析难点和挑战,提出应对策略和技术方案,持续在国内与海外油气生产主战场同步发力。
一是强化战略接替领域研究,加强原创风险目标推举,围绕待探明剩余优质油气资源,立足大盆地,聚焦“四新”领域,推动风险勘探突破和发现。加强重点盆地整体地质研究,瞄准认识、技术和资料“三大盲区”,评价优选出古老碳酸盐岩、深层-超深层、外围新区和页岩油四大领域共42个重点区带,明确了风险勘探方向。联合各探区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近3年推荐上钻的高探1、中秋1、永探1、隆平1、沙探1等风险井获得战略突破和发现。认真落实总部赋予的职责定位,加强风险目标统一评价优选,“十三五”以来共实施风险井46口,获工业油气流11口,形成了多个规模勘探主战场,为公司上游业务高质量发展夯实了资源基础。
二是围绕原油稳产和天然气快速上产,成立四个盆地研究中心,提供精准、及时、有效的靠前技术支持。四川、塔里木、鄂尔多斯盆地中心紧紧围绕公司2020年天然气1260亿方产量目标,发展深层碳酸盐岩大气田整体高效开发、超深超高压裂缝性气藏控水开发和超大型致密砂岩气田大幅提高采收率技术,有力推动主力气田快速建产和高效开发。准噶尔盆地中心精心打磨稳产上产工程,与新疆油田联合攻关,集结百余人队伍“三下腹部、四上准东”,进行拉网式、全覆盖资料摸查,制定老油田稳产“3533”工程,三年“完钻千口井、建产百万吨”,为新疆油田成为公司上产主战场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持。
三是发挥海外研究中心在公司海外技术支持体系中的龙头地位和核心作用,构建以海外研究中心为核心层,勘探开发工程各板块为紧密层,实验室和资料、信息等支撑单位为关联层的全院一体化海外技术支持体系。加速业务全球化布局,与中东公司适时共建迪拜和阿布扎比靠前技术支持中心,面对早期投产油田开发矛盾凸显、新油田进入上产攻坚阶段的形势,组建百余人团队奔赴项目公司工作,展示中国石油最优技术服务,征服了阿布扎比高端市场,有力支撑中国石油获得NEB资产群领导者,为公司“做大中东”战略提供关键技术保障。
五、笃行“人才立院”,做优队伍建设,人才成长明显提速
积极推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涌现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交流能力和视野的创新人才,进一步筑牢了永续发展的根基。
一是加强高端领军人才培养,依托勘探院科研平台和优秀科研团队,新增2名院士,7名教授入选石油科学家培育计划,形成一支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技术领先的油气上游业务创新团队。全面实施“双序列”职级体系,选聘的17名院一级专家和63名二级专家,在重点学科建设、重大项目推进、重要成果培育和青年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
二是强化青年人才培养,持续“育苗子、压担子、架梯子”,选聘多名青年科研骨干担任所级副总师,选拔一批35岁以下青年专家担任项目负责人,每年选派15-20名青年专家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深造学习,全面建立“师带徒”制度,单独划拨教授、副高级指标给40岁和35岁以下无行政职务且专业技术业绩突出的科研人员,鼓励青年人才快速成长。
三是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弘扬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和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通过两年一次评选重大科技进展和一年一次评选青年科技新进展、用好科技成果转化创效激励政策、提高靠前技术支持中心科研人员待遇、重奖“石油科技之星”、选树身边榜样、举办劳模先进事迹报告会等一系列举措,倡导科研人员做高形象、做亮岗位、做大贡献,在推动油气科技事业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