腠理之疾 琐事纷呈 导以自律
2019-10-10杨锦霞
杨锦霞
教育的定义有很多种,笔者以为“教育”也指成长。
一、望闻问切,对症下良药
为了引起更多的注意,被忽视、冷落的学生有时爱展现坏毛病。如果教师缺少中医式的“望闻问切”的智慧,有时就会出现更坏的结果呢。
想深一层,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也许就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我们班主任应当善待他们,爱护他们。要知道“坏”学生不一定是真坏,由于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青少年儿童总是有向善向上的本质,需加以保护,相反,不能因为他们犯错误就把他们当作“坏”孩子。
例如,不爱惜公物,甚至破坏公物,教师要善于深入调查分析理清缘由,见仁见智,帮扶改正。如果为了泄愤或报复同学而故意破坏,就要与他静心沟通,让学生明白公私分明的重要性,心有不快,可以找老师或要好朋友聊一聊,转移不快;如果为了得到老师的关注或称雄霸市而故意破坏,就要与他推心置腹,讲清要害,可以摒弃愚蠢,学点智慧;如果为了喜新厌旧或代人出头而破坏,就要与他分清主次,弄清忠奸,可以学学法律,明确责任……总之,要让他们明辨是非。
二、琐事纷呈,伺机见承诺
出现坏毛病大多是心理而非道德问题。如班上有几个学生有段时间,每天早餐都剩下一些早餐,严重浪费粮食,另外几个学生马上跟风,偶尔还听说他们挑衅班中的其他学生,甚至粗言秽语,口无遮拦。
一天,一位学生给我写纸条,希望我对“恶”人严惩不贷。那天晚上,我辗转反侧,心想,犯错误的学生,也许不是他们“恶”,也许只是好奇心、表现欲在作怪,而非道德本质;或许孩子犯错是迫切想得到理解和帮助,所以不能粗暴的当众批评和惩戒;或许“醉翁之意不在酒”——另有想法;或许他们特别需要教师种种贴心的爱……
第二天,我特意避开班上的同学,对他们进行个别思想教育,有的在走廊里,有的在楼梯旁,有的在小道幽静处,有的在……这样聊天心意近了,也少了敌对恐惧,多了互相信任。时光流逝,经过不同程度的私聊,果然被我猜对了,他们就是为了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希望有人爱。换种说法就是博取关注,增进友谊。而后,我一一跟踪家访,发现他们在家缺少亲情,缺少关爱……于是,我个别对待,趁机邀订承诺,以观后效,促使他们在“承诺”中发现不足,如节约粮食,监督他人,爱惜自己爱惜他人,让他们看到希望,纠正错误!
三、感化自省,无声胜有声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记得班上有一个经常往小卖部“跑”的学生。一次,有学生告诉我他又去了,我紧跟过去,一言不发,默默地盯着他看。他挺尴尬,心里发虚,闷声不响地又跟着我回教室。路上,我们两人谁也不说一句话。以后的几天里,我也没找他谈话。不久,他主动来找我:“老师,你批评我吧!”我用数学经济的思考角度说:“小卖部的零食卖不出去了,让我批评你什么呀?”他开怀大笑。的确,教育心理真奇妙,一句话能说得人笑,也可以说得人跳。
以此反思,我们班主任老师要理智冷静地给予关注,尊重个性,究症探因;接纳不快,保护自尊;给予时空,树立榜范;善亮真美,摒弃丑陋;学会担当,走向自律,追求最佳的成长效果!
总之,我们心心念念“直挂云帆济沧海”,却忘了挫折与起伏才是人生的常态。没有前进的内动力和空间,哪来厚积薄发的震撼?一个好的班主任老师,应当有足够的耐心,给予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心理修正机会,并为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不管进步是大还是小。教师要有耐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明媚的阳光中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其实,学生正处于探索期、好动期,与其去训斥不如打开心扉,冷静寻找肌肤毛病的根源去破解它,用爱心、耐心和恒心去唤醒他們的向善向上的自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