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对比”,让口算教学熠熠生辉
2019-10-10季园园
季园园
[摘 要]口算是三年级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技巧的基础,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三年级口算教学中,教师可引入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探寻口算性质,掌握口算技巧,培养口算习惯,从而赋予口算教学独特的意义。
[关键词]比较;口算教学;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6-0036-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算”,是学生在没有计算工具的辅助下,用脑计算,用口表达,依靠思维和语言得出计算结果。学生掌握口算技巧后,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三年级的口算教学中,教师应优化教学策略,适时引入“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探寻知识的本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算法、理解算理、形成技巧,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运用对比,培养口算习惯
良好的口算习惯是提高口算正确率的保证。三年级学生年龄尚小,认知能力还很薄弱,感知事物时比较笼统,往往只关注感觉上的、孤立的现象,而不注重事物间的联系和区别,在进行口算时,没有看清数字、运算符号等就下笔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口算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一看、二想、三算、四检的习惯,以达到正确、迅速、灵活的口算效果。
在教学三年级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针对学生经常将“+”“-”看成“×”的情況,教师就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对比练习:
30-8 40-5 100+3 200+7
30×8 40×5 100×3 200×7
学生在解答这类题目的时候,会想到不能因为学习的新知是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就把所有算式都当成乘法来进行计算。看清运符号是进行正确口算的前提,但学生的潜意识容易受定式思维的影响,将加、减一类口算也当成乘法口算来进行,导致学生口算的错误率居高不下。
上述案例中,教师针对学生辨别能力不强,频频看错运算符号的情况,巧妙设计练习题,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来强化口算训练的速度、密度,培养学生正确的口算习惯,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运用对比,掌握口算技巧
口算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计算基本功之一,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很多学生对口算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教学实践证明,很多三年级学生在进行口算时不仅速度慢,而且正确率低,这源于学生对口算方法掌握得不够牢固。因此,要使学生形成较强的口算技能,教师应注重口算技巧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口算思维能力。
在三年级的乘法口算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口算的技巧,教师并没有直接讲解,而是另辟蹊径,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对比练习:
21×5 41×3 7×6+6 9×9+9
20×5+5 40×3+3 8×6 10×9
初看这些题目貌似没有什么联系,教师也没有一语点破,而是让学生先计算最左边一列的两道算式,学生发现它们的结果相等,于是心生疑问:这是不是巧合?于是教师让学生完成第二列的两道算式,它们的结果也相等。如果此时就上升到技巧的角度,仍缺乏一定的说服力。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剩下的四道算式,学生发现每列中的两道算式结果相等,意识到这绝不是巧合,而是有技巧蕴含其中的,自然会进入到技巧的探索中,学会灵活地思考问题。
上述案例中,教师巧妙地将乘法口算和加法建立联系,帮助学生掌握口算的技巧,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提升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多变性。
三、运用对比,探寻口算性质
苏教版教材中编排了很多关于性质、定义、规律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而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很薄弱。为了便于学生清晰地发现口算性质,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对比性的口算题目,让学生通过对比,明晰口算方法,找出蕴含其中的性质和算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在教学三位数乘、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时,为了帮助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促进对计算性质的探索,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对比练习:
200×2×4 100×2×3 160÷2÷4 600÷2÷3
200×8 100×6 160÷8 600÷6
教师先出示左边的四道乘法算式,让学生进行口算,学生发现上下两道算式的结果相等。教师没有急于让学生归纳自己的发现,而是让学生继续列举类似的算式进行口算,学生发现“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的积,等于第一个数乘后两个数的积”,这为后续乘法结合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在除法口算中,连除有什么性质呢?教师出示了右边的4道乘法算式,学生发现上下两道算式的结果也是相等的。因为有了探索乘法算式的经验,学生在对比后顺利地总结出了除法的运算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先除以第一个数,再除以第二个数,也可以除以后两个数的积,商不变。为了得出结论的广泛性,教师又引导学生列举了其他除法算式进行验证,深化学生对计算性质的理解。
上述案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掌握连乘或连除运算性质,为学生设计了具有对比性的口算题,沟通乘、除法间的联系,为学生理解算理、活用算法提供了依据,真正让学生对运算性质的认识由模糊走向清晰。
四、运用比较,活化口算策略
口算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要求较高,很多学生在进行口算的过程中,却容易思维僵化,陷入机械运用的境地。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跳出固定模式和成规的限制,根据题中数据条件的变化,顺利冲破思维定式,适时采取切实可行的口算方法,得出最终的结果。显然,这对学生的口算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技巧、性质等知识,触类旁通。
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中,很多学生从不观察被除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直接将两位数的被除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个位数,然后用分成的两个数的被除数分别除以除数,最后将所得的结果相加。于是,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口算对比练习:
96÷3 72÷2 75÷5
96÷8 72÷3 75÷3
对于第一行的3道口算题,学生都是直接将被除数分成了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形式,如96拆成90+6,72拆成70+2,75拆成70+5,很快便算出了结果。当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计算第二行的三道算式时,发现行不通了,因为90÷8、6÷8、70÷3、2÷3、5÷3无法整除,不能顺利地完成口算。经过思考,有的学生将96拆成80+16,72拆成60+12,75拆成60+15,这样就顺利地算出结果。
上述案例中,教师针对学生口算单一化、模式化的情况,巧妙地为学生设计口算对比练习,让学生在口算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总之,口算教学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技巧的重要途径。三年级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巧妙地运用“对比”,扎实、有效地开展口算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为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