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困境及其应对探究

2019-10-09李云华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6期
关键词:院校教育管理者师生

李云华

[摘           要]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新时代,不管是经济还是科技都有了巨大飞跃,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也有显著提升,传统教育管理无法继续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急需改革。特别是高职院校,它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更不能忽视教育管理的革新。所以从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本质特征入手,探究其面临的困境以及应对措施,以有效推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质量与水平的提升。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高职院校;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7-0314-03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实施,高职院校确立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也从精英教育逐渐转变为大众教育,促使高职院校扩大办学规模、增加在校师生人数,其教育管理也面临新的形势,对高职院校的管理者提出新的、更严格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的师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专业发展与学习需求不断趋于多样化,传统教育管理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和应试思维,在教师培养与学生管理等工作上缺乏创新,影响教育管理效率与效益的提升,导致教育管理陷入困境,迫切需要改革和优化。

一、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本质特征

管理者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需考虑多种因素,不仅要了解师生的特殊背景,进一步认知管理对象,优化教育管理内容,使其越来越专业。首先,管理者要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探究教育教学和管理背景,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情况不符的问题。因为直到今天依旧有一部分教师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导致高职院校出现混乱的状态。并且社会在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方面存在认知偏差,师生在社会实践中很容易遭受差别对待,严重打击师生的自信和人格的塑造、完善,这也是高职院校管理者难以顺利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优化教育管理迫在眉睫。

师生是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最直接的对象,特别是学生,在招生时涉及应届高中毕业生、职业高中以及中专等的对口学生,导致学生层次不同,增加了教育管理难度[1]。学生的基础差异导致他们接受和理解教师教学内容的程度不同,产生的学习期望也不同,所以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认识,收集并整理学生的思想与复杂情况,强化学生对教育管理的配合,提升他们的学习认同。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的推进,师生受到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需要高职院校管理者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分类管理和指导,针对不同师生的情况实施分层管理,对教师的要求更专业化、职业化,对于学生的要求更主动、更积极,秉承办学理念体现时代化的思想、专业化的机制,强化师生的专业技能,形成良性循环。

二、高职院校教育管理面临的困境

(一)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制度不完善,因循守旧,导致教育管理工作基础薄弱。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办学形式比较单一,管理也相对粗泛,存在职责分工不明的问题,降低人力资源分配效率,教职工合作意识淡薄。例如高职院校继续使用传统教育教学体制,通过不断重复的方式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严重阻碍教育体制改革,夸大管理者的权威性,教育管理工作与师生需求脱节,学生只能一味接受,教师也盲目地教,增加师生负担,无法充分体现师生的参与性,束缚其更多可能性。

(二)教育管理模式封闭、强制

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高职院校倾向于使用封闭的、强制的管理模式,依据教育管理制度对师生实施标准化的、统一化的管理,和部分师生的工作、学习等发生冲突[2]。例如有一些学生对辅导员有较强的依赖性,辅导员承担较多管理任务,并且师生比例失调,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封闭的、强制性的教育管理模式也将师生变成工作对象,并非服务对象,因而教育管理缺乏为师生服务的主动意识,缺少情感因素的导入,还有一些管理者甚至不认识教师、不认识学生,不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和學习情况,这种机械性的管理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管理效果。

(三)教育质量监督评价不足

最近几年,很多高职院校在国家的支持下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可用的资源与资金较少,底子相对薄弱,尤其是在编撰专业知识教材时没有太多选择,师资管理不到位、人才流失等问题严重,面临诸多实际困境。如,高职院校的教师评价机制中缺乏量化指标,管理制度方面也没有形成竞争与淘汰的工作机制,导致教师的工作热情不足,安于现状,缺乏创新。同时,高职院校的学术科研氛围不浓,近年来的扩招也使院校师生人数大大增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疲于奔波,滋生倦怠情绪,没有太多时间研讨科研课题,导致整体科研水平较低,这是阻碍高职院校良性发展的短板。另外,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缺乏激励机制,缺少可以体现教师价值的工作机制,管理兼职教师人才的力度也不足[3]。教育管理是高职院校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但教育教学质量监督评价机制不完善,一些院校在年终考核时由学生在网上给教师打分,这种考核方式也缺少合理性、科学性,有很多学生都根据个人喜好随意评价教师,没有在师生之间建立沟通交流的桥梁,导致监督评价流于形式,无法达到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教师综合素质急需提升

高职院校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教师,另一个是学生,而学生是最主要的受教育者,广大教师则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引导作用,所以教师的能力与综合素质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水平有直接影响,呈现出教育管理和班级管理水平不一致的问题。例如一部分教师漠视班级管理工作,管理班级的方法与策略不佳,无法让学生主动配合,难以激发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弱化班级凝聚力,进而弱化院校凝聚力,这些困境和管理能力、综合素质等联系密切,必须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五)教育管理信息化滞后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互联网建设的要求,构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创设清朗网络空间。高职院校的学生则是互联网用户中的主要群体,必须积极树立网络思维,持续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在网络上主动弘扬正能量,有效守护网络精神家园。所以作为管理者就要更好地促进网络育人和网络树人,这是当前走出教育管理困境的重要途径[4]。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教育管理模式造成巨大冲击,互联网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的关键渠道,但是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缺乏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制约信息化建设。如高职院校的管理者没有认识到互联网给教育管理带来的新手段、新渠道,在理念上存在滞后性,在实际工作中缺少对各种新型媒体的运用,导致教育管理落后时代发展。

三、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困境的应对措施

(一)健全教育管理制度,奠定工作基础

健全和完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内容较为丰富,通常可分为宏观管理制度、微观管理制度,主要体现为宏观的决策制度、办学体制、院校管理制度、师生管理制度等。健全教育管理制度要求根据内外部环境的改变、高职院校的特征、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等,灵活地、适时地进行,提升高职院校运行的有效性。如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制度体系中的分配制度,这是重要部分,应正确衡量每一名成员的贡献,为其提供可以维持贡献的报酬。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应创新教育管理分配制度,遵守按劳分配和多劳多得的基本原则,选拔、培养、引进一批紧缺性、高层次人才;促进高职教育和普高教育、中职教育、成人教育以及终身教育之间的贯通,形成培养人才的分层级和弹性学制模式,使其相互促进,取长补短。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具有多层次与多主体性,管理职责相对分散,应有机结合归口与协调、行政部门与咨询部门、行业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完善管理体制[5]。高职院校的正常有序运行要依赖高效、精简的管理系统以及内部分工的支撑,如扁平化行政管理组织结构的建立、院系两级管理的实行、衔接市场的职能部门的强化、教授评议会的建立、全员聘任制度与后勤社会化制度的执行、首问责任制与服务承诺制的建立等;把教职工的收入和他们的工作业绩、岗位职责等直接挂钩,合理拉开档次,形成激励制度以及绩效分配制度,体现公正平等、罚懒奖勤、罚劣奖优、加强分配的激励功能;针对团队带头人和优秀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管理骨干、中青年教师骨干等给予特别培养和特殊津贴,把人才留住。

(二)构建柔性开放模式,做到以人为本

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应在教育管理工作中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理念的渗透,积极改变封闭的、强制的落后管理模式,把师生视为教育管理的核心,积极树立服务于师生发展的先进管理理念,创设服务型、开放型的教育管理模式,管理对象和管理者之间要有更多的互动与情感交流,通过柔性开放管理模式正确引导师生、教育师生、管理师生。如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不仅要考虑高职院校的综合发展,还要考虑教师职业满意度、学习学习满足感,确保教育管理模式的合理性、科学化、人性化;高职院校在开展一些教育管理活动时要征求师生的意见、建议,让师生可以参与院校日常教育管理活动,充分尊重他们提出的建议或观点,促使师生提升职业满意度、学习满足感,促使教师更积极地工作,学生更主动地学习,结合个人所见所感和经验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提出更多有效的、好的建议,调动其参加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促使高职教育管理模式的更新与发展。

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还应完善建立心理疏导机制,关注师生的思想动态,一旦发现师生存在心理问题,必须及时疏导,预防问题扩大;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赋予校园文化隐性教育管理职能,在潜移默化中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起到相关职能作用;设计人性化的校园制度,促使师生将对规章制度的被动遵守有效转变为主动遵守,预防教育管理体制与制度对师生形成硬性强制束缚,让教育管理变得更和谐、更高效。

(三)完善监督评价机制,提高教育质量

高职院校应建立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教育教学质量监督机制以及第三方评价机制,公平客观地评价高职院校办学的定位、条件、特色以及培養人才的模式[6]。如通过严格的标准评估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对扩大其社会知名度、获得企业、行业乃至全社会的认可都有重要意义,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价的作用。原因在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是公开的、透明的,要接受社会、用人单位、家庭和媒体等的多方位、多层次评价,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应具备和国际接轨的教育教学质量认证制度,所以高职院校要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督机制,促使更多人关注高职教育,并在实践中持续完善,参考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体制,基于国内情况、地方情况建立适应经济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可持续性教育教学质量监督管理机制、评价机制,促使高职院校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除此以外,要不断加大科研管理力度,针对高职院校的学术科研工作推出更多激励机制,密切联系上级科研机构,邀请知名教授、学者等到高职院校开展学术科研交流活动,让教职工接受选题以及开题、写作科研论文等培训,鼓励他们加入科研课题团队,把学术科研任务分配到每一个系部,逐渐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学术科研水平,及早成为学术氛围浓厚、科研水平一流的院校。

(四)加强师资教育培训,打造优质队伍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提高教育管理工作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并且高职院校要不断增加专业带头人的数量,补充基层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兼职教师,特别是在国内相关领域或者行业享有良好声誉的技术名师,扩大教师队伍。换言之,高职院校应积极打造一支与当代职业教育需求相适应的师资队伍,进一步加大培养兼职教师的力度。如,促进兼职教师资源库的建立,适应高职院校各个专业对兼职教师的聘用需求;有计划地安排企业兼职教师接受规范性的教育教学培训,将行家里手培养为高职教育骨干;建立健全兼职教师制度,包括聘用、管理、酬金以及培养等。

高职院校还要大力打造优质师资队伍,推动骨干教师、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和双师素质教师等的培养工程的实施[7]。例如按照高职院校专业人才需求,利用聘请、引进、培养等方式增加双师素质教师在师资队伍中的比例;完善教师聘用与管理制度,打造职业道德、教学能力、专业理论、实践技能等协调发展的优质师资队伍,保证专兼结合、结构合理、业务优良、师德高尚、充满活力。

(五)充分运用新媒体,加快信息化建设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和领域的渗透,多媒体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深入应用,高职院校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师加教材的教育教学模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教师的角色有一定的改变,应强调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知识运用方法。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在教育管理领域考虑发挥充分运用新媒体,找到新的方法与措施解决互联网时代对教育管理的挑战。如管理者要探索适应知识下放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参与式课堂教学中评估学生表现的手段等,重视督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能力、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吸收媒介信息的能力、使用媒介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有效提升媒介素养,加快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進程。

另一方面,根据十九大精神,运用新媒体强化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十九大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网络信息时代,信息就是资源,速度就是机会,高职学生在就业中把握广泛的、有效的信息就表示其成功就业的几率更高,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应督促就业指导工作的落实,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就业问题。与此同时,鼓励高职学生创业,督促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8]。就业形势严峻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发展,还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教育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职工应指导学生通过招聘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途径搜集就业信息,并及时更新院校就业信息网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信息服务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任重道远,需要管理者立足教育管理的本质特征,根据时代发展形势认清自身的困境,积极完善教育管理制度,构建柔性开放的教育管理模式,并完善教育质量监督评价机制,加强师资教育培训,在新媒体的辅助下持续加快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教育管理工作水平,努力为师生创造优良工作与学习环境,让师生取得更大的进步与提升,推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事业的稳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毅.创新高职教育管理体系的策略探究[J].科技视界,2017(27):110-111.

[2]董昕璐.大数据时代高职教育管理模式变革探索[J].科技风,2017(11):38.

[3]付文菁.论我国高职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创新[J].求知导刊,2016(1):74.

[4]唐东存.高职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0):66-68.

[5]关婷.浅议高职教育管理体系的不足和完善[J].中国校外教育,2018(18):157-158.

[6]郭红军.关于创新高职教育管理模式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8(6):148-149.

[7]王朕.关于我国高职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研究[J].品牌研究,2018(6):73,75.

[8]王磊.探讨人本理念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智库时代,2018(32):103,105.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院校教育管理者师生
学前教育专业的全程式“园校合作”模式探究
窗口和镜子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军事院校教育应突出“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关于士官学员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院校教育贴近实战的几点思考
麻辣师生
取得员工信任,靠什么?
管理授权的六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