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摆脱心理抑郁,悦纳自我①

2019-10-09朱建彭广海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6期
关键词:沈某职业高中辅导员

朱建 彭广海

[关    键   词]  案例;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7-0052-02

一、案例简介

沈某是职业高中参加注册入学进入本校的学生,目前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从大一入学的时候就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懂事,文质彬彬,学习刻苦,尤其是他的专业课程,从职业高中到大学一直都比较优秀,平时还利用课余时间赚取生活费。在同学眼里,他是一个比较爱学习、比较安静、不善言辞,却比较善良、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人。突然有一天,他主动找到辅导员聊天,向辅导员求助,表示陷入了一种无法自拔的抑郁情绪中。经过多次谈心谈话,老师逐渐了解到他产生心理抑郁的根源,展开了一系列疏导。

二、案例分析和处理

(一)案例分析

沈某从大一入学的时候就给老师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懂事,文质彬彬,学习刻苦,尤其是他的专业课程,从职业高中到大学一直都比较优秀,平时还利用课余时间赚取生活费。在同学眼里,他是一个比较爱学习,比较安静,不善言辞,却比较善良,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人。由此可见,此案例反映的是学生心理抑郁初期的疏导问题。那么,在此案例当中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关键点:第一,如何帮助沈某逐步地摆脱心理抑郁,重拾快乐与自信,从而悦纳自我;第二,如何引导沈某树立对生活的自信,回归健康的成长轨道。

(二)案例处理

1.耐心倾听,建立信任感

沈某在第一时间找到辅导员的时候,表示自己陷入情绪消沉的状态,说出了事情的一些表象,如感觉无助、感觉宿舍的同学不喜欢自己、自己容易郁闷、伤心流泪、总有一种很孤单的感觉等。一般学生在第一次谈心谈话的时候,不太容易把自己所产生情绪问题的根源表达出来。所以,在这个时候,辅导员最重要的是像朋友一样耐心倾听,不必先给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倾听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点头示意等方式传递老师对他的话语表示赞可和尊重,对他的情绪表示同情,并表示出老师对他的关心和重视以及柔和的眼神交流、放松的面部表情,让学生感觉到舒服,对老师产生信任感,进而逐步引导他把情绪背后的故事讲出来。

2.善于谈话,做一把善良睿智的钥匙

要想打开一把锁,必须要有一把对的钥匙。而打开一个心锁,需要的是耐心、善心和智慧。第一次和沈某的谈心谈话让老师打破了对他以前的印象,原来独立坚强的沈某是那么的脆弱与敏感。虽然第一次“聊天”式谈话沈某没有讲太多根源问题,但是他对老师还是非常信任的,感觉谈过话之后心情顺畅了很多。他也希望老师能够帮助自己摆脱心理困境。这样就有了后面第二次、第三次的主动约谈。在第二次、第三次的主动约谈中,沈某也很自然地讲述了那个时期的经历:他在职业高中阶段做过班长,那个时候思想相对还是比较简单的。作为班长,感觉应该把班级工作做好,但莫名得罪了班上不少同学。有一次去上课,他发现自己的桌子椅子都被破坏了,不能使用。虽然老师在班上批评了该事件,但是没有查出是谁干的。从此,沈某变得越发敏感多疑,总是感觉自己做得不够好,别人在刻意针对他,也不敢主动与人接触。

3.了解问题背景,家校联动,共同干预

在和沈某沟通的同时,辅导员与其家人进行了深谈。沈某父母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两个线索:第一,沈某在职业高中阶段就接受过心理药物治疗。那个时间段和沈某描述的“砸桌椅”事件相吻合。沈某那个时候的状态同样是失眠、焦虑、不安、紧张,去医院心理科诊断为心理抑郁,医生给他开了药服用一个月之后好。第二,沈某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作为兄长的他,极力想要为父母分担家庭的经济压力。所以,沈某假期时间一直在打工,甚至好几次提出办理休学先工作的想法,但是这个想法遭到了父母的反对。在学校学习期间,他对自己的要求过于严格,面对同学的主动接触,不能主动交往。结合沈某在职业高中阶段的经历、家庭经济背景以及目前的状态,辅导员了解了沈某产生心理抑郁的主要原因和过程,从而进行分析和思考如何用有效的方法进行干预和疏导。

4.心理治疗、重拾快乐与自信、悦纳自我

受家长委托,辅导员和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一起带沈某去市区的医院精神科诊断治疗。在两位老师的开导下,沈某非常希望摆脱抑郁的状态,并积极主动地要求治疗。在经过医院测试后,沈某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症患者,医生开了一个月的药物让沈某放松自己,树立战胜抑郁症的信心。

5.持续关注、及时跟踪结果

学生工作无小事,学生工作的事件没有一蹴而就的。辅导员老师经常的关心和安慰是非常必要的,家长也有必要定期打电话给沈某进行关心和鼓励。一个月过去了,沈某感觉比之前状态好多了,明显开朗了,也愿意主动与人交流了。对中度心理抑郁治疗来说,已经超出了辅导员的能力范畴,但是如果没有辅导员的及时干预,很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后果。沈某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还需要辅导员的关怀,建立长期有效的学生咨询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三、案例思考和工作建议

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缺位现象,对心理健康的治疗措施也并不完善,这种表现在大学生身上尤为突出。针对这些状况,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一线人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也愈发重要。明确高校辅导员的职责定位,更好地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危机干预治疗中的作用,对打造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1.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辅导员首先要先学会耐心倾听,了解其问题的严重程度,再对症下药。单一的说教只会引起学生反感。辅导员耐心的倾听和善意的表示共情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輔导员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对待学生热情、平易近人、具有亲和力,也会促使学生在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辅导员并寻求帮助。

2.高校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即是为培养大学生的人格优势,增强大学生的心理自助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自助能力,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与发展。在处理沈某心理抑郁的案例时,结合之前工作当中所遇到的学生案例,我发现一些本身优秀,却显得不太自信的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必然发生过或受到过心理伤害的事件。压抑的情绪在事件发生之后没有及时得到处理和疏导,使他们十分痛苦,像一团乌云一直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反思我们的传统教育,一直给孩子灌输的是要做谦让的人、不能与他人产生矛盾和争执,恰恰缺少自我保护的教育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教育。

3.辅导员遇到类似案例,要有长期关注和疏导学生的工作准备,联合学生的家长、朋友、同学、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以及心理医生一起将学生抑郁的“症结”连根拔起,及时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有了辅导员的及时关心和帮助,抑郁症学生才会在内心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才会重拾快乐与自信,悦纳自我,摆脱抑郁的魔咒。同时,建议父母应积极了解心理学等相关实用知识,以便更好地协助辅导员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也可增设心理解答邮箱,在绝对保证隐私的前提下,帮助大学生妥善处理各类心理困扰。

4.长期关注,伴随成长成才。辅导员可通过协助大学生确立幸福人生的价值观目标,打造其积极心理品质,并且不断丰富心理体验的方式方法,逐步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转向。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自责、怨恨、抑郁之中,就会选择放弃、逃离,甚至自伤;相反,如果生活在鼓励、肯定、被重视之中,就会学会乐观、奋斗、悦纳自我。辅导员老师对“特殊”学生要更加耐心及偏爱,对他们要精心设计教育方案,多给予积极关注、肯定、鼓励,甚至多给其发挥特长的机会。特殊学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关注。

5.辅导员需要学习多项能力,亦师亦友。辅导员是学生的朋友,也是学生的领路人,是亦师亦友的角色。因此,辅导员要掌握多种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国家方针政策等;辅导员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多参加学生活动,通过开放、平等的沟通交流,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给学生提供生活与学习的帮助。

6.在每一个班每一个宿舍,作为辅导员都应该有自己的联系人或信息员,当这个宿舍或者是这个班级的某些同学出现不正常现象时及时跟自己联系,随时报告这些学生的一举一动,加强辅导员对学生控制力度,包括假期。同时加强对班级个别同学的关注和了解,尤其是一些“特殊”的学生,一定要建立起完整的管理教育档案,对其在校情况和沟通情况进行及时完整的记录和整理。也进一步加强与这些学生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了解学生的性格和在高中时的表现,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性格总结。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沟通,以达到对这类学生真正的教育。

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诊断学生心理问题,并进行心理咨询治疗。高校辅导员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普及,传播具有适用性的心理调适技能,使全体学生心理健康得到充分保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时,辅导员也可对心理社团等学生组织加强专业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进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四、案例点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作为高校辅导员,不仅要有专业的心理咨询素养与技能,更要保持一颗爱人之心,平等对待和关爱大学生。这样才有可能建立良性的咨询关系,从而合理地运用专业技术和手段去帮助出现特殊心理状况的大学生。

本文通过对抑郁症大学生典型个案进行剖析,并以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为指导方法,探索大学生抑郁症的转化技巧,以期促进其向良性发展。处理大学生心理抑郁问题是辅导员面临的一项工作挑战。心情郁闷或者轻微的抑郁,辅导员都可以利用工作技巧帮助学生轻松疏导和调节。但是在本案例中辅导员老师能够用爱心和耐心关怀学生,及时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挖掘学生抑郁的根源,主动联合学生家长、朋友、同学、心理咨询老师和心理医生一起干预,避免学生抑郁程度的加重。并且在后期跟进中关心爱护同学,协助摆脱心理抑郁,进而使其悅纳自我,为这名学生痛苦的内心点亮一盏明灯。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沈某职业高中辅导员
酒后垂钓不幸溺亡 索赔无据驳回诉请
准儿媳称有内部房 骗房款获刑十一年
论提升职业高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佯装快递员硬闯前女友家
男子搭“顺风车”抢劫同行女性被判七年半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职业高中“适用型”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法国庆祝职业高中文凭创设30周年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美国职业高中渐成就学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