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

2019-10-09肖毅志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22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体育教学高职院校

肖毅志

摘  要:高职院校是为国家专门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的储备基地,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的身体素质和抗压能力。体能训练不但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运动情况的训练,也是对高院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的一种有效教育手段。为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首先阐述了加强体能训练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重要作用,然后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具体提出了加强学生在体育教学课程中的体能训练的针对性策略,希望能有效促进高院院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体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8(a)-0159-02

体能训练的主要形式是在体育教学中加入形式更加多样的体育运动,比如长跑、俯卧撑、仰卧起坐等难度更大的可以充分激发身体潜力的运动。不同于借助于羽毛球、乒乓球以及篮球等体育器材的运动,体能训练更多强调的是徒手运。对学生个人的身体素质以及坚持忍耐心理要求更高,突出的是学生个人的体力。由于学生之间的身体素质差异性,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保证体能训练的强度和实效性是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下面将重点分析。

1  加强体能训练对学生的重要作用

1.1 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加强

新时代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以保证学生的就业为准则,学生就业方向以工厂、基地和技术一线为主要场所。学生未来的就业环境以及日常工作流程都较为复杂,不但会涉及昼夜加班的生产线,还会进入深山老林以及一线工地等环境较为恶劣的场所。这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在校不积极锻炼身体的学生很难承受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能训练,主要是通过增加运动强度以及训练难度系数的形式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身体素质可以大大提高,身体耐受能力也显著增强[1]。

1.2 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已经度过青春期,但个人的情感波动仍然较大,对待事物的判断能力也不够清晰。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后需要承受较大压力的工作强度,很多学生会因为心理不适应出现崩溃或者放弃的情况,这都是由于学生不能够自我调节出现的。体能训练通过高强度的运动形式让学生在全身心投入的同时流汗释放压力,帮助学生更好的自我调节心情。长期坚持体能训练,也可以帮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通过体能运动释放和解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有重要意义。

2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2.1 师生对于体能训练的认知度不足

高职院校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让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娱乐活动为主,对体能训练的涉及很少[2]。一方面是由于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虽然高,但是对学生的要求过低,学生即使逃课装病以及偷懒不完成体能训练任务,教师也没有及时的予以深刻批评,学生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而且对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的过于简单,只是纯粹的身体锻炼和课堂娱乐,没有认识到体能训练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学生个人的懒惰不爱运动心理导致的,学生对于体能训练的排斥以及逃避直接降低了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强度和难度[3]。

2.2 教学内容中体能训练缺乏针对性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体能训练的教学内容设置单一[4],不具有针对性,也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专业需求。一方面,由于学生之间身体素质的显著差异性,体能训练的内容选择上过于简单或者难度过高都无法起到真正的锻炼作用,对学生的实际帮助意义不大。另一方面,体能训练教学内容的设置没有与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诉求结合起来,与学生就业之后的工作内容联系不够密切,不能督促和激励学生投入体能训练[5]。

2.3 训练形式和教学活动缺乏新颖性

高职院校体能训练的训练形式传统,以简单的长跑马拉松以及仰卧起坐等基础运动为主,虽然可以起到提高身体素质的作用,但由于运动过程较为单调,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不高。另一方面,在体育教学课程中开展的教学活动与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人特色不相匹配,与现阶段社会发展脱节,不具有新颖性。学生对体能训练的课程兴趣不高,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不够明显。

3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体能训练的具体策略

3.1 拓宽宣传途径,提高师生认识

为了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训练的教学内容,学校应该在校园内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认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例如可以通过有奖活动、校园马拉松以及校报传媒等手段深入的推广体能训练。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对于体能训练的认知和参与热情。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态度,提高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严格度,保证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到课率和完成度,对逃课躲避体能训练的学生进行批评和深度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体能训练课程是必须参与的。

3.2 整合训练体系,加强针对训练

由于体能训练是一个极其耗费体力的运动,因此在训练之前的准备活动、训练的过程中的方法形式以及训练结束后的放松拉伸运动,都需要一个严谨规范化的流程体系。首先,体育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建立一个全面的体能训练课程体系,包括如何进行有效的准备活动、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如何调整呼吸以及节奏、在训练结束后如何拉伸筋骨避免肌肉酸痛等提高体能训练效果的关键环节,以保证学生对于体能训练流程的熟知度[6]。其次,体育教师在设置体能训练内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未来职业需求和就业后的工作日常,并进行专业化的针对训练,以保证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与未来就业方向一致。

3.3 创新训练形式,结合学生实际

体能训练的训练形式要不断创新,不能停留在长跑马拉松等趣味性低参与度低的体育活动上。一方面,体育教师要结合新时代出现的体能训练活动调整训练形式,包括训练的时间长度以及训练的难度力度等。可以设计开合跳、后退跑以及竞走等趣味性高的训练活动。另一方面,在体育教学中要设计更加多元化的课间游戏活动,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激发学生体能训练的热情。但需要注意的是,体能训练的活动类型要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不能过于简单幼稚,要更加丰富有意义。

4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体能训练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不但是对其身体素质的拓展,也是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培养。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体能训练的应用不够明确,认知不够具体,在体能训练的内容安排上也缺乏针对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体能训练效果不佳。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教师,都应该及时调整策略,在提高个人思想认识的同时加强体能训练的实践应用,将加强学生体能训练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姜广禹.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与内容解析[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3(12):88-89.

[2] 杨静.青少年体能提升的训练方法及探讨[J].运动,2016(13):18,142.

[3] 车超.高校田径教学中专项体能与综合体能的权衡[J].当代体育科技,2014(8):3,5.

[4] 骆乐.羽毛球教学中体能训练的作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3):34,36.

[5] 卢志慧,李冰冰.探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体能训练的作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9,9(6):38,40.

[6] 钟进聪.“健康中国”背景下关于优化高校体能训练的思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4):89,92.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体育教学高职院校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训练策略的分析
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理念创新
实效性视角下对警察体能训练的思考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