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解训练法在高校跆拳道教学的应用初探

2019-10-09汤静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22期
关键词:跆拳道高校教学方法

汤静

摘  要:跆拳道是源于朝鲜半岛的传统武道,因其技术简单实用,外观优美、内容丰富,且强调身心兼修,成为风靡世界的体育运动,同时也受到广大高校师生的喜爱。跆拳道在高校广泛开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高校跆拳道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从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角度对高校跆拳道课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高校  跆拳道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8(a)-0040-02

1  跆拳道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情况

跆拳道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但成为全运会、青运会、大运会等国内重大比赛的正式比赛项目,而且拥有众多的练习者,成为时尚、健康的体育项目。在大学生对体育需求多样化的今天,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全国多数高校都开设有跆拳道必修课和选修课,跆拳道因此也成为大学生非常喜爱的体育课程。

2  高校跆拳道教学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高校跆拳道教学在取得了较大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硬件”方面有训练器材缺乏,场地设施条件差、专业教师人数比例低,教学经验不足,组织教学能力欠缺、没有规范统一的教材、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等问题;其次,“软件”方面主要是跆拳道必修课的训练课时安排不足、教学手段方法陈旧、内容安排不合理等。

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部分大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跆拳道后,感觉没有掌握什么实用性的内容,教学效果与自己的心理预期反差较大。抛开场地、器材等“硬件”因素外,部分高校跆拳道课程的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高校跆拳道教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跆拳道是格斗对抗项目,教学内容设置、训练手段方法选用和教学效果评估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特点,才能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其学习动机,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学生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即使没有机会在竞技比赛或防身自卫中展示和应用,也可以在训练时从踢打脚靶发出的声响、持靶者被打击后的身体位移中获得自己攻击能力(打击速度、力量、准确性)提高的直观感受,从而对前一阶段的学习产生认同,坚定其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3  分解训练法在高校跆拳道教学中的应用

常见的跆拳道教学方法有“完整法”、“分解法”、“减难法”、“加难法”、“想象法”等,本文主要研究分解训练法在高校跆拳道教学中的应用。分解训练法是指把跆拳道腿法完整的技术动作按其基本环节,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部分,使大学生分别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使用分解训练法可集中精力完成专门的训练任务,降低学习难度,有针对性的改正错误动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掌握动作的自信。

分解训练法共有单纯分解法、递进分解法、顺进分解法、逆进分解法四种类别。

(1)单纯分解法:先把训练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分别学习、掌握各个部分或环节的内容,再综合各部分进行整体学习。以横踢教学为例,首先把横踢分成“提膝”、“转体”、“弹收”3个部分,然后分别进行这3个部分的学习,待全部掌握后,再将其串联起来,进行完整技术的练习。

使用单纯分解法分解后的各个部分可以独立训练,练习的顺序不必特别要求。在横踢教学中,教师既可以让学生集体练习某一部分,也可以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差异,分别安排教学进度,实现因材施教。

(2)递进分解法:把训练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先训练第一部分,掌握后再训练第二部分,之后将第一、第二部分合成起来训练。掌握前两部分后,再训练第三部分,之后将三部分合成起來训练,如此递进式的训练,直至完整地掌握技术。以横踢教学为例,先学习“提膝”部分,掌握后学习“转体”部分,之后将“提膝”和“转体”连贯合成进行学习,掌握后再学习“弹收”部分,之后将“提膝”、“转体”、“弹收”连贯起来练习。

使用递进分解法对相邻环节的衔接部分有专门的要求。具体到横踢教学,可以先学习“提膝”,也可以先学习“弹收”,但第二部分教学只能是“转体”,这个衔接环节不能变化。

(3)顺进分解法:把训练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先训练第一部分,掌握后,再训练包括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掌握后,再训练包括前两部分的第三部分,如此步步前进,直至完整地掌握技术。以横踢教学为例,把横踢技术分成“提膝”、“转体”、“弹收”三个部分。先进行“提膝”部分教学,再学习“提膝”+“转体”部分;待“提膝”+“ 转体”部分都掌握后,学习“提膝”+“转体”+“弹收”部分,进而掌握完整的横踢技术。

顺进分解法每一步的训练进程与技术动作的顺序大体一致,后一步的练习内容包括前一部分的内容。应用该方法便于建立技术动作过程的完整概念,掌握正确的发力顺序,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

(4)逆进分解法:应用时把训练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先训练最后一部分;逐次增加训练内容到最前部分,如此直至掌握完整的技术或战术。在横踢技术教学中,先进行“弹收”部分教学,掌握后进行“转体”部分教学,掌握后进行“提膝”部分教学。

使用逆进分解法时,教学内容的进程与技术动作顺序相反,多运用于最后一个环节为关键环节的技术训练。

4  分解训练法在增加高校跆拳道教学效果的应用

4.1 增强高校跆拳道教学效果的途径

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学到更多的跆拳道技术是一方面,但与掌握更多的跆拳道技术相比,跆拳道腿法打击威力的提高更能体现教学效果。以踢靶练习为例,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力量和更好的准确性会直接反馈给练习者,使其从感官上对前期训练效果产生积极的评价,坚定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在对抗性练习中,通过学习和改进技术,在复杂多变、紧张激烈的实战环境中更多、更有效的击中对手,其兴奋性、满足感更非其他练习可以类比。

4.2 高校跆拳道教学效果差的原因分析

(1)忽视了分解训练的重要作用,过早、过多的采用完整法教学。通常教师只进行简单动作示范和要领讲解后就让学生练习,而学生对于构成腿法技术的动作要素(身体姿态、动作轨迹、动作节奏等)、技术结构(动作基本环节和环节间的顺序)不了解,自然也无法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其技术威力自然无从谈起。

(2)分解训练法使用不当,腿法教学的阶段划分影响了腿法的结构特点,破坏了构成腿法各部分的有机联系,导致学生经过系统学习后,看似动作正确,但踢击缺乏应有的速度和力量。主要原因在于不当的分解破坏了腿法的发力顺序,使遵循“大关节带动小关节依次发力”形成“鞭打”的跆拳道腿法失去原有的效力。

4.3 如何在高校跆拳道教学中使用分解训练法

高校学生不是专业运动员,多数人的协调性、柔韧性、功能力量和空间感知能力并不强,离开足够的分解训练无法形成正确的技术。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应该仔细分析各项跆拳道技术的动作基本结构,了解构成动作基本结构的各个动作环节与环节间顺序,在不破坏技术动作结构特点的前提下,合理划分动作阶段(分解训练的组成部分),充分重视顺进分解训练法的应用,在保证发力顺序、发力特征正确的前提下,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路线感觉,进而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增加跆拳道技术动作的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李帅.高校跆拳道教学改革探讨[J].运动训练学,2016(4):21-23.

[3] 李兵.高校跆拳道教学改革的困境与出路[J].文艺生活,2015(8):207-211.

猜你喜欢

跆拳道高校教学方法
跆拳道奶奶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嘻哈跆拳道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