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路径研究

2019-10-09李梅

时代经贸 2019年15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学生立德树人

李梅

【摘要】新时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本文从学生的现状和特点出发论述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和路径研究。

【关键词】立德树人;职业素养;高职学生

新时代,社会和企业对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的不仅是应用型人才,更需要具有职业道德和积极向上的劳动者。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有着大量的需求,但是很多学生就面临着就业难、发展空间狭窄等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较多,如专业技术、就业观念偏差等,企业反应最为明显的就是现在的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等职业素养缺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2019年1月)指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体,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引领学校的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办学水平。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因此更应该注重学生人格的发展和个人素质的提升。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应该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出爱岗敬业、工作踏实、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树人理念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理论内涵。立德树人分为“立德”和“树人”两个层面。“立德”最早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由此可以看出立德的重要性。所谓立德就是树立美好的品德,流传好的名声。在现代教育中,立德是坚持以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从而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树人最早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思是如果要做终身的打算那就要培育人才,也可以理解成一個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必须要有人才。所谓树人就是培养人才,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通过恰当的教育方法或手段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立德树人不仅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

二、职业素养的定义

职业素养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的综合体现,是人们从事某种工作、专门业务或完成特定职责所具备专业技能和道德操守的总和,在职场中表现并发挥作用的相关品质,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而形成。指职业人员在从业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我们把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分成显性职业素养和隐形职业素养。根据冰山理论,浮在水面以上的1/8就是专业知识、职业行为、职业技能等显性的职业素养。隐藏在水面以下的7/8,可以是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精神、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被称为隐形职业素养。隐形的职业素养可以看做是职业素养的根基。意识、态度、精神、责任心这些都是决定行为的关键。从学生的未来发展上看,只有具备了极强的职业素养才会满足岗位的需求,才可以迅速提升自己。事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职业素养。

三、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

基于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再加上国家政策的要求,许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并已经在逐步的尝试和不断完善职业素养的培育体系,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学生的职业理想信念淡薄

新时代的学生生长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互联网使他们容易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多元化的价值观。由于录取分数限制,使得部分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相比相对成绩较差、学习意志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弱,以自我为中心过分追求个性化,缺乏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在职业道德方面,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一些学生存在价值观念偏差、崇尚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缺乏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和工匠精神。

(二)学生的职业意识认识不深

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还没有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和自己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一方面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学生不能够及时做好职业规划,在就业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即便毕业生仓促的决定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但是对于企业提供的职位缺乏工作方法、经验和热情,使他们也很难深入发展。

(三)隐行与显性职业素养培养比例失衡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一些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就业率过多的注重技能培养却忽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偏重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忽视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等隐形职业素养的培养。这会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只看中专业技能却不懂得如何待人做事,甚至不遵守职业道德。

四、将立德树人融入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是我国教育事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高等教育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立德树人贯穿始终,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通过教育引导、感化和激励来发展、塑造学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青年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职业素养决定着未来社会的发展。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人才化的时代,各种竞争也日趋激烈。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等一线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高职学生想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具有扎实的技能知识、较强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吃苦耐劳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学校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从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培养热爱工作的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因此将立德树人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良好的职业素养可以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学校的品牌形象。

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策略

新时代社会和企业用人标准也在不断变化,除对知识、技能的要求以外更加重视求职者除了职业能力要求外,更要求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精神等。因此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来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究。

(一)开展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培养职业意识

在大学一年级,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习为核心,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初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了解自我。重点在理论上、观念上、心理上对新形势下职业的变化、市场需求,择业、就业观念的更新、心态的调整,以及根据专业学习的就业选择,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大学二年级开展就业指导系列课程和专题讲座。使学生了解社会需求隋况,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熟悉职业规范,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就业与创业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就业竞争力及创业能力。

第三年在校外顶岗实习期间加强对实习生的巡视指导。同时积极与企业取得联系,和企业合作开展相关的培训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毕业后的阶段也不容忽视。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毕业生的信息跟踪与反馈工作,不断地促进学生在职业中的发展。了解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变化,就业状况和职业前景,指导学生从社会的角度进行职业的选择。

(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

高职院校要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金额企业需求的人才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要突出核心价值观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的教育。通过开展“四想四对照”、“一分钟分享”、“三分钟思政”等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强化学生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一分钟分享”活动是让学生们先观看精心选择和编辑的短视频,或者是聆听一段美文,然后每人花1分钟时间,讲述自己的观后感,或是分享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有所感悟,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引起共鸣,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及人际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信心。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为打造有理想、有担当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实用性人才奠定基础。

2、“三分钟思政”是各专业教师在专业课上安排三分钟左右的时间引导学生对当前时政热点、热门话题进行课堂思考和讨论。这一环节的安排是努力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堂,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引导广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明法理、事理、学理、情理的新时代大学生。

3、“四想四对照”主题教育活动,内容是“想一想父母含辛茹苦送我来学校读书盼什么,对照自己在学校的表现是否对得起父母亲的养育之恩:想一想我在学校做什么,对照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是否达到了父母与学院的期望:想一想我将来走上社会干什么,对照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否达到了培养目标:想一想我要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凭什么,对照社会对人才需求,自己应该如何努力”。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强化学生道德观念,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感恩只是‘四想四对照主题教育的第一阶段,最终的落脚点是在促进学生立志成人、成才。因此,在利用各种方式强化学生感恩意识的同时,重点抓好学生的成人、成才引导。

(三)搭建各种平台,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在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时代,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才能培养适应技术进步与生产方式变革的技术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1、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培养工匠精神。让学生成为“工匠精神”继承者、传承人,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已成为职业教育追求的新目标。因此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是,工匠精神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社团、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还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在社团实践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忘我工作的工匠精神。

其次是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到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中。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社會实践是技能和素质延伸的重要载体。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和企业接轨,对于促进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品格、锻炼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使他们形成规范的职业精神。

2、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培养创新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必须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社会和学校要整合资源积极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创建创业基地,让学生在经济和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尝试创业。许多人认为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几率是很渺茫的,不敢去尝试。因此政府要出台帮扶措施,企业要积极扶持,学校要加强创业引导。三方协力合作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和热情,对创业有充分的了解,以培养创业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创业锻炼。可以师生共同成立“创业工作室”,在教学模式方面可以开设“创业班”,学校也可以开设“创业园”给学生提供创业平台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

另一方面组织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互联网+”、“挑战杯”、“新苗人才计划”各类竞赛,让他们在参赛过程中培养团结协作、创新创业精神。学生在参加竞赛时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及时发现不足或欠缺,这一过程不仅完善了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在竞赛中不断重复质疑探索的步骤,这个过程,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维的意识和发散思维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软件系统架构的认识。学生通过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驾驭能力,将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竞赛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精神。

总之,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职业认同感,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自觉承担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重大使命。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高职学生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