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9-10-09纪向岚
纪向岚
(韶关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韶关512005)
建立健全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是解决国贸毕业生“就业难”与国贸企业“招工荒”这一矛盾的必由之路。但是关于什么是实践能力,国贸专业学生应该具备哪些实践能力,如何去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没有定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可以反过来指导国贸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
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评价体系能让学生对照评价体系了解自身已经具备和尚不具备的实践能力,明确需要提升的目标,积极主动提升实践能力。这种变被动培养为主动提升的方式产生的效果会更加明显,可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应用型人才及实践能力的概念界定
吴建功认为,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是指能够将自身所掌握的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国际贸易具体实践中的人[1]。由此可见,实践能力对于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博格认为实践智力是一种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抽象思想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是个体在实践生活中获取潜隐知识和背景信息、定义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2]。
刘磊教授认为实践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3]。
基于以上观点,本文所研究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就是指将自身所掌握的国际贸易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应用到国际贸易具体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
二、运用质性研究法研究实践能力评价的可行性
傅维利、刘磊运用质性研究法访谈了30位各领域的实践专家,并对这些专家的谈话进行编码,获得了包含“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专项实践能力”“情境实践能力”等四个维度,涵盖实践兴趣、实践成就动机、实践压力、情境感知、知识构建、信息交流、人际沟通、肢体运动、专项知识、专项技能、匹配分析力、策划力、执行力、应变力等14个要素的个体实践能力结构模型[3-4]。沈丽群、季浏运用质性研究法建立了包括评价目标、理论框架、评价的问题、评价方法及有效性5个元素的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式[5]。张祥俊运用质性研究法,通过编码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岗的招聘广告,构建了包含八个素质指标的人力资源管理类大学生素质模型[6]。
由这些资料可以看出,质性研究法可以运用于能力评价研究,而且这一方法既能克服逻辑推理法的不全面,又能克服问卷调查法的先入为主的弊端。
事实上,很多高校已开始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判[7],但主要是针对学生实践实验课程是否达标,课程设计是否符合培养目标,有多少素质拓展活动等。这种来自劳动力供给方的评价存在与市场脱节的风险。
为避免供给侧评价与市场脱节的风险,本文采取从劳动力需求侧(即用人单位角度)分析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为避免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研究结果,本文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编码分析技术,从企业发布的针对大学生的招聘广告出发,分析和提炼企业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以期为学校培养和输送更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提供借鉴,同时也为大学生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提供指导。
三、运用质性研究法研究实践能力的步骤
(一)样本收集
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就业面比较广泛,遍布于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及中小型企业。对于应用型人才,去企业就业的较多,而外贸业务员岗位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所以笔者主要收集企业对外贸业务员岗位的任职要求,从中总结企业对国贸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
本文主要搜集了应届生求职网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1日针对外贸业务员的招聘信息。现在网络信息发达,在其他网站上针对应届生的招聘信息基本上都能在应届生求职网上找到相应链接。另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在大四第一学期找到工作职位的相对较少,大部分同学是在大四第二学期才开始找工作,所以我们将样本收集时间段定为1至6月份。研究小组共收集到601家企业的外贸业务员招聘信息,剔除一些不招收应届毕业生的或者只有职位职责介绍没有应聘要求的无效样本,共搜集到有效样本590条。
(二)编码
对于这590条样本,采取开放式编码的方式[8],逐条阅读,打破、揉碎并重新整合原招聘广告的内容,归纳提取每条数据提到的实践能力词汇。为保证编码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编码过程重复3次:第1次由搜集该条信息的项目小组成员进行,第2次由本文作者进行,第3次由项目小组聘请的人力资源专家进行,并由课题组成员参考相关概念和指标体系后讨论修订,力求提炼出来的实践能力指标名称符合大众认知并且有说服力。编码示例如表1所示:
表1 实践能力编码示例
(三)编码分析
通过对第三次实践能力编码中各词汇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并按照频次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得到初步的研究结果。其中频次在100次以上的词汇有12个且这些词汇出现的频次远高于其他的词汇,频次在30次以上的词汇有14个,其排序结果,见表2。
表2 编码出现频次及排序
四、基于KSAO模型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1991年,哈维提出“KSAO”模型。本文在对编码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选取频次在100次以上的编码,引入KSAO模型构建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评价体系,见表3。
表3 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哈维的KSAO模型是用来衡量公司职员岗位胜任能力的模型,广泛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该模型主要从知识(Knowlege)、技能(Skills)、能力(Ability)、其他特质(Others)四个方面来衡量公司职员的岗位胜任能力[9]。
五、结论与启示
(一)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增强自身实践能力的建议
1.强化专业知识
认知能力是实践能力的基础。认知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实践能力是人们改造事物的能力。认知能力不属于实践能力的范畴,但我们仍然把它纳入到实践能力评价体系中来,因为只有我们很好地认识了该事物才能改造该事物。具体来说就是我们认识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从编码结果可以看出,590条样本中有380条提到了学历,在编码排序中处于第3。学历虽然代表不了能力,却能说明大家的知识掌握情况。另外有351条招聘信息中提到了“专业”要求,这说明用人单位很看重知识的掌握。更有142条招聘信息在要求学历和专业的基础上特别说明要求具备的具体专业知识,包括:熟悉外贸流程;熟悉国际贸易相关法律法规;熟悉各主要外贸平台;熟悉外贸函电的写作等。K模块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高达28%,说明专业知识的掌握很重要。
2.端正的工作态度
590条招聘信息中有429条提到了职业态度,编码排序第2。关于职业态度的要求虽然在各招聘信息中说法各不相同,包括“有责任心、有事业心、有上进心、责任感强、吃苦耐劳、勤奋踏实、做事认真、细心耐心、有耐心和毅力、品行端正、遵守职业道德、勇于自我挑战、性格开朗、积极上进”等说法,但用人单位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观点“端正的工作态度是必须的”。而且从编码统计结果看,职业态度高于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能力方面的指标,所以说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3.提高英语水平
在编码排名中,英语以532次排名第一且远高于第二名。从这里可以看出外贸业务员岗位对任职人员的英语水平要求很高。并且这里的英语不但要求学生的考级水平,更重视的是应聘者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即运用英语交流沟通的能力。
4.过硬的国际贸易专业技能
国际贸易职业基础能力模块包括工作经验优先、英语运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这一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占比达到了28%,说明用人单位很看重应聘者的国际贸易专业技能,而且相比于K、A、O等指标S在应聘阶段更容易凸显。这就要求在校大学生尽可能的找机会参加实习、兼职、自我创业等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销售能力、贸易平台操作能力、办公软件运用能力、搜索引擎应用能力、CAD、Photoshop等图片处理软件的运用能力。更要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二)对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建设的建议
1.重视英语说和写的训练
英语是一种交流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为了考级、考证书,更重要的是运用于交流,所以要引导学生锻炼英语口语和书面交流能力。
2.加强计算机操作训练
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光进行办公软件的教学还不够,可增设搜索引擎及跨境电商平台应用、CAD或Photoshop等画图软件的教学,以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
3.加强沟通能力培训
沟通能力以329次的频次在编码排序中排名第5,权重占评价体系的10%,足以看出用人单位对沟通能力的重视程度。沟通能力包含了沟通表达能力、沟通理解能力、沟通谈判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需要在各种活动和项目中锻炼。也可以开设“商务沟通”这一课程,加强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沟通能力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