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输入”与“输出”的英语教学探讨

2019-10-09吕玉林

韶关学院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输入句型设置

吕玉林

(韶关学院 外语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1982年,Krashen在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一书中提出“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认为“输入”与习得密切相联;习得靠理解略微超出现有水平的语言,且语言中含有(i+1)的语言结构,在具体的语境和非语言结构信息中完成;如果交流顺利开展,输入信息量足够且能理解,那么(i+1)输入语也就相应提供了;语言表达能力是在输入中逐渐形成的[1]。Krashen的输入假说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但Krashen只注重输入的探讨,却忽视了输出。1985年,Swain 提出了“可理解输出”(comprehensible output),认为如果想学到准确流利的第二语言,不仅仅需要可理解性输入,更需要可理解性输出[2]。后来,Swain又进一步阐述了“输出”在二语学习中具有激发注意、检测、元语言功能的作用[3]。

语言学习是一个漫长复杂的心理过程。“输入”与“输出”能够有效地促进这个心理过程的完成,因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依据输入假说理论合理设置(i+1)语言输入难度、选择信息型教学材料、变换材料呈现方式、遵循科学的输入总量和频率,实现高效输入。同时,在输出中设计各种任务,让学习者通过完成不同的任务达到掌握运用知识的目的。

一、“输入假说”在英语教学中的探讨

在“输入假说”中,“i+1”输入是核心,是输入难度的准则,须在具体的语境和非语言结构信息中完成,这明确了教学材料的范围与特性,是教学选材准则。此外,语言表达能力是在输入中逐渐形成的,这表明需要输入量和频率的配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输入假说”原则,就可以达到科学高效的输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水平。

第一,“i+1”输入主要指语言知识输入,具体体现为词汇、语法点、句型结构、篇章结构等。在教学实践中,新单词数量的多少(i+1)以教学对象、信息内容本身而定(5-50个单词)。例如《大学体验英语》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篇My First Week at Harvard单词数为583个,包含了44个新单词;第二篇Wish for the Freshman Yea单词数为593个,包含了27个新单词。在教学中发现,新单词数量在确保了(i+1)输入难度时,也没对学生的阅读理解产生阻碍和影响,都能读懂这篇课文,了解相关信息,同时习得(+1)新词汇。第二,“i+1”输入需在具体的语境和非语言结构信息中完成。输入材料必须满足2个要求:(1)帮助学生以获取信息为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愿意听、看或读,这也是英语教学中输入内容的难点。又如《大学体验英语》第一册,该教材每个单元都由围绕日常生活、对话、情感、梦想等篇章构成,这难免存在有空泛无内容、乏味现象。鉴于此,教师对内容选材可做如下调整:将第二篇对话改为与历史、经济、地理等相关的篇章、段落、截面、表格、习题等。这样学生在听或阅读中,就会被这些专业导向信息所吸引,积极理解吸取,习得语言。(2)输入信息多样化、紧贴欧美实际文化生活。在英语教材中,常会出现以食物、旅游、运动等为单元话题进行选材。教师在进行内容补充时,可围绕这个单元话题选择各种贴近欧美实际文化生活的信息。如在以“食物”为话题的单元中,可挑选“欧美”现实生活中的饮食新闻、美食故事、视频、图画、对话、营养常识提醒、美食体验、菜谱制作、营养搭配方案、美食烹饪过程等进行补充。这样,学生可接触到真实具体、多种类的欧美饮食文化信息,不会滋生烦闷情绪而关注内容。第三,输入方式呈现多样化,课堂上,针对一段内容,教师以文字、音频、视频、图画、表格、情景、对话等方式呈现。学生可以从不同感官、角度接收加工信息,更易理解掌握。尤其是在课外自主学习或者翻转课堂中,教师向学生介绍呈现方式多样的信息,如英语广播、报纸、视频、有声读物、各类英语国家的网页网址、英文社交软件、网络教学平台等,让学生获取相关信息,习得相应词汇、语法规则和句型结构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效果。第四,输入的量和频率。通过不断的输入,学生会达到一个“准备说”状态,教师需要科学地把握输入量和频率的关系,根据记忆规律科学设定输入频率。一个新英语词汇的习得次数以13次不同情景的输入来计算输入总量。然后,以一定的时间规律持续输入,使学生逐渐自动理解,达到无意识“说”的境界。

二、输出中任务设计在英语教学中的探讨

Swain的“输出”理论认为,所有的输出都是有意识的,输出在语言学习中有重要作用[3]。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帮助学生如何输出是核心所在,输出性任务设计是关键。输出性任务需遵循从记忆理解、分析运用到评价创造的认知规律,以写、说为依托科学设计,具体体现为以练习、作业为主的静态手头书写和以活动为主的动态口头表达等。

(一)基于信息内容的静态练习输出

以静态书写为输出方式的练习、作业有:填空(信息补充、句子补充、对话补充等)、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排序题、连线匹配题、书面表达或书面任务写作(报告、计划、说明书等)、绘图(表格、图画等)等。以新概率英语第一册83课After the Election为例,可设置如下一些静态输出练习:

例 1:(1)After the elections,Patrick went to the former Prime Minister’s house.(2)When he asked if Mr.Lane lived there,(3) the policeman on duty told him that since his defeat,the ex-Prime Minister had gone abroad.(4)On the following day,Patrick went to the house again.The same policeman was just walking slowly past the entrance,(5) when Patrick asked the same question.(6)Though a little suspicious this time,the policeman gave him the same answer.(7)The day after,Patrick went to the house once more and asked exactly the same question.(8) This time,(9) the policeman lost his temper.‘I told you yesterday and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he shouted. ‘Mr.lane was defeated in the elections.He has retired from political life and gone to live abroad!’‘I know,’ answered Patrick, ‘but I love to hear you say it!’

第一,设置填空题。填空题是“识别记忆”认知层面的最好题型之一。填空题的设置要确定考察目的,要仅仅围绕目的或中心点而展开。例1中的(1)(2)(4)(5)(7)(8)短语反映了叙述结构的时间顺序。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去掉这6个短语让学生填空,让学生识别记忆篇章结构。如果要学生了解篇章中的人物 “the policeman”的态度、言语变化,在训练时,把(3)(6)(9)划线部分去掉,让学生根据记忆填空,达到了解关键人物态度变化的目的。

第二,设置匹配题。匹配题是“记忆”、“理解”目标层面的良好练习形式。例1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文中三个人物 Patrick、Policeman、former prime minister的主要行为和相互关系,根据文中内容综述下例column B三个句子表述每个人物的行为。在练习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完成匹配题,以此帮忙学生更好地理解例1篇章内容。

Column A

1.Patrick

2.Policeman

3.former prime minister

Column B

a.went to former prime minister house 3 times and asked the same questions

b.was defeated in the recent election and had gone abroad.

c.Answered the same ques tion 3 times and got angry at the end.

第三,设置表格题。表格题可用于“记忆”、“理解”、“分析”、“运用”等多种目标的练习设置。例1中,(1)(4)(7)三个时间短语呈现了三个小事件的发生时间。文中三个人物 Patrick、Policeman、former prime minis ter在(1)(4)(7)这三个事件段都有各自的行为表现。在教学中,将这三个人物、三个时间段设置为以下表格题,让学生边读边完成该表格题,使学生能宏观系统地理解文中人物在不同时间段的表现,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段人物表现设计

第四,问答题。问答题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练习题,可根据教学目的大量设置,可用于从“记忆”到“评价”所有目标的练习设置。例1中的主人公Patrick三次拜访警察Policeman问同样一个问题。教师将主人公Patrick的古怪行为设置成一个如a的问答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判断作答,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分析问题、探寻因果的能力。还可以设置如b的问题,让学生评价主人公Patrick的行为,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2:

a.Why did Patrick ask the same question 3 times?

b.What do you think of Patrick’s behavior?

第五,通过书面表达检验学生自由运用语言的能力。多为“应用”“综合创造”“评价”目标层面的练习设置。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置出不同的书面表达题。如在例1篇章中可设置如下一些书面表达题训练学生:读后感、故事续写、故事扩充(压缩)、类似故事编写,代警察或前首相给Patrick写一封信,如果我是警察或Patrick、我心中的Patrick/竞选等。总之,从记忆理解层面设置静态练习输出任务,引导学生掌握文中的相关信息;从分析、应用、创造、评价层面设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基于信息内容的口头表达、动态活动输出

以动态口头表达、行为动作为输出方式的活动、任务常可有如下一些方式:背诵、提问、翻译、解释、描述、陈述、表演展示、角色扮演、对话、辩论、演讲、报告、采访调查、实验测试、设计组建、寻找问题排除故障等等。以Listen and talk in Unit 6 of Book 1 in Experience English为例,可以设置以下动态输出活动。

例 3:(1)Everyone can do volunteer work.(2) In fact,volunteers don’t get paid,but the rewards from their deeds are priceless and highly appreciated.(3)One single volunteer is like a candle in the night for those who are in darkness.(4)Certainly,as an individual we can’t do everything on our own but we should try to do whatever we can.(5)Imagine the power of thousands of“candles”,and the great difference I will make in people’s lives.(6)As for those who bring light into the lives of others,surely somebody they too may be in need of that same light they offered.(7)Be volunteer and feel the light.

第一,设计朗读、背诵、复述、提问等口头记忆性任务。在朗读例3时,学生可以识别熟悉内容、练习发音、顿句、语气等,达到口头的流畅呈现。背诵例3,使学生记忆贮存内容,能口述全部内容,同时习得词汇、句型结构。

第二,设计口译、解述、复述等口述式理解性任务。例3(2)(3)句运用比喻阐释志愿工作对受助者的意义。为使学生充分理解这句话,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或用一个具体实例、或一个图画、或用类似的比喻句来解释(2)(3)句的内容。例 3 中的(4)(5)(6)句,从志愿者自己的角度阐释每个人参加志愿活动的意义;并让学生设置场景,向学生陈述(4)(5)(6)的内容。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时,充分理解了内容,又习得了语言。

第三,设计应用性活动。例3意在论述主题句①“每个人都能做志愿活动的观点”。在任务设计时,可根据原文为某公益活动做宣传动员,结合原文谈论自己参加志愿服务的感受、体验,或采访受助者和志愿者,介绍他们的心声,组编一个志愿者跟孤寡老人的情景对话等。

第四,设计分析性任务。例3中采用了总分结构,句(1)为主题句,(2)(3)(4)(5)(6)为支撑句。其中(3)(5)运用了比喻,(2)(3)与(4)(5)(6)句运用分类思维从“受助者”和“志愿者”角度支撑论点。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讨论、抢答、抽签回答等形式完成如下任务:陈述句(1)跟(2)(3)(4)(5)(6)句的关系,(3)(5)句运用了什么思维方法?如果自己是作者会如何拓展主题句(1)?(2)(3)句与(4)(5)(6)句的关系、(4)(5) 句是否是阐释 “个人志愿工作”与“大家爱好志愿工作”的关系。训练学生分析文章结构、论证思路、各信息的作用及潜在关系等。

第五,设计创造类活动。围绕例3设计如下任务:志愿活动报道,“我是志愿者”为题的演讲,我与志愿者的对话、志愿村与冷漠村的对驳辩论等。训练学生查阅与例3有关的文外的信息,形成新的内容。

(三)基于语言知识的任务设计

语言知识的任务设计输出主要是探讨语言规则和形式(如词汇、语法规则、句型结构等),帮助学生掌握并灵活自如地运用语法规则:第一,记忆层面任务。词汇或语法结构的抄写、默写、听写或诵读背诵陈述等;在具体的文章中去除关键词汇设置词汇填空题或挑出词汇设置连线匹配题 (词语跟解释、近义词、反义词等的连线匹配)等。第二,理解应用层面任务:词语或语法解释、造句、选词填空、问答题(用给出的词组、句型回答相关问题)、判断题(用词判断、句型判断、proof-reading)、选择题(完形填空、围绕词汇语法设置多项选择题)、排序题(组词成句)、句型转换、翻译(有词语、句型提示或限制的翻译)、口头书面表达(限定了词语或句型或语篇结构)等。第三,分析层面任务:句子成分划分、句子结构功能探讨、用词用句风格探讨、语言表述前后的逻辑性。

猜你喜欢

输入句型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典型句型大聚会
浅议习得理论下初中英语教学的策略调整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
翻译误区逐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