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2019-10-09董晓芳

智慧健康 2019年25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组间针灸

董晓芳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1)

0 引言

三叉神经痛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临床中的主要症状涉及到触电样、针刺样以及烧灼样的疼痛感[1]。临床中会因为洗脸、饮食以及不同动作引发疼痛感,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比较突出。三叉神经痛属于临床难治性疾病,西医治疗只能够达到镇痛的效果,但是在停药后仍然会存在较高的复发率[2]。对此,为了更好地提高临床干预水平,本文以总结对比方式探讨针灸在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 年12 月至2018 年12 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总共选取88 例患者作为研究案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原则将所选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分组结果为:实验组44 例患者,男性29 例,女性15 例,平均54.2 岁,平均病程3.5 年;常规组44 例患者,男性30 例,女性14 例,平均53.8 岁,平均病程3.7 年。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不突出,组间对比结果无意义(P>0.05),满足对比研究要求。

1.2 方法

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西医、中医干预措施。

西医治疗采取卡马西平(江苏黄河药业公司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0638),以口服方式用药,每次200 mg,每天用药3 次,连续治疗1 个月。

实验组治疗采取中医针灸,穴位选用风池、合谷、天柱、神庭、外关、印堂、完骨。采用1.5~2.0 寸的28 号毫针,以泻法进行针刺,每天治疗1 次,间隔行针2 次,留置时间为30 min,10 min 行针1 次,连续治疗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总结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应用WHO 疼痛分级标准对患者的疼痛症状进行评价,评价等级为Ⅰ~Ⅳ级,Ⅰ为疼痛症状最低,Ⅳ为最重。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显效:患者疼痛评分恢复至Ⅰ级,无任何临床症状;有效:患者疼痛评分恢复至Ⅱ或Ⅲ级,临床症状不明显,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无效:未达到Ⅲ级或临床症状明显无法正常生活。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当中的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总结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数据在录入后的对比功能以P<0.05 时代表数据差异有意义,反之则无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常规组相比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数据差异较大,两组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属于中老男人群体比较常见的疾病,属于典型的慢性神经性疾病,临床中会出现阵发性疼痛,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3-4]。在中医学中认为,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原因在于三阳经脉遭受邪气影响所导致,病因和病机可以划分为内伤与外感双方面,病因一般是以风、火两邪为核心,外因普遍是与外邪入侵相关,头部属于三阳汇集的主要区域,在发生守卫之气不足时便会导致风寒与风热的发生,从而促使手足三阳经脉受阻,促使经脉阻塞,从而导致不通则痛[5-6]。内因方面普遍是以情绪相关,内火逆绕导致阳明经乱,从而导致面部神经损伤,严重时还会发展成为面瘫[7]。

中医学认为,三叉神经痛感觉支分布和三阳经循行高度相似,手太阳、手少阳、循行属于三叉神经痛第二分分布[8]。从中医学理论来看,采取微针通络经脉、调和气血属于重要治疗思路。借助针灸治疗措施,可以实现对异常放电的阻断和疼痛感受的传导,借助针灸可以实现对神经、体液的有效调节,从而有效改善局部供血的状况,进而达到镇痛的效果[9]。另外,针灸可以促使患者的气血逐渐通畅,并畅通病患位置,从而实现气血的调节,活血化瘀从而达到通畅经脉的效果,这一种镇痛方式不具备药物依赖性。但是,在中医针灸的治疗期间,应当保障针灸治疗的角度与深度,尽可能保障得气实效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常规组相比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这一结果充分证明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合理应用针灸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不仅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并且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可以作为三叉神经痛的常规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突出,属于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措施,对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作用突出,值得推广普及。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痛组间针灸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卡马西平与加巴喷丁对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价值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