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柔性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2019-10-09苟会君何小燕刘梅范诗梅

智慧健康 2019年25期
关键词:柔性科室护理人员

苟会君,何小燕,刘梅,范诗梅

(四川省广元市中医医院,四川 广元 628000)

0 引言

柔性管理是一种对稳定、变化施行管理工作的新型管理模式,该理念主要通过线性思维方式向非线性思维方式转变而来的,其中线性思维方式具备历时性的特征,非线性思维方式具备共时性的特征,二者同步转型[1]。柔性管理能够在混沌繁杂的现象中,让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快速明确方向,并识别出潜在的问题,进而预见风险,采取应对措施[2]。本院主要对126 名护理人员分别施行常规管理与柔性管理,旨在探究柔性管理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分组法对2008 年3 月至2019 年4 月我院的126 名护理人员进行分组研究,均为女性护理人员,对照组63 例护理人员的年龄最大为46 岁,最小为18 岁,平均(21.35±2.15)岁;平均在职工龄为(15.22±0.23)岁;按职称分为28 名护士、20 名护师、9 名副主任护师、6 名主管护师;按学历分为24 名本科人员、30 名大专人员、9 名中专人员。研究组63 例护理人员的年龄最大为46 岁,最小为17 岁,平均(21.36±2.17)岁;平均在职工龄为(15.24±0.24)岁;按职称分为27 名护士、21 名护师、8 名副主任护师、7 名主管护师;按学历分为25 名本科人员、30 名大专人员、8 名中专人员。同时选取需要接受护理的患者126 例,对照组63 例包括35 例男、28 例女;年龄为23~68 岁,平均(45.31±2.13)岁。研究组63 例包括36 例男、27 例女;年龄为23~68 岁,平均(45.35±2.23)岁。两组护理人员与患者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接受常规管理。研究组护理人员接受柔性管理,具体如下:(1)对相应科室加强对柔性管理理念的宣传力度,让每一位护理人员进一步了解柔性管理理念及相关管理流程,规范自身的护理行为,将“以人为本”作为护理核心,强调人性化管理,一切护理工作均围绕患者的合理需求开展,提升患者对科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3]。(2)关注护理人员的工作情绪,大部分护理人员极易因工作量大、休息时间少,导致自身的工作压力、心理压力均大,故应及时疏导其心理问题,帮助其解决护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让每一位护理人员能够快速调整情绪,以热忱的态度服务患者[4]。同时,重视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与身心健康,科室需定期开展培训课程,公平对待每一位科室护理人员,让其思想、行动保持一致,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并共建一个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5]。(3)设立质检员、责任组长、教学秘书竞聘上岗制,N2 级以上护士积极参与,定期考核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与护理技巧,同时施行具备多样化、规范化特征的柔性激励机制,评选出优秀质检员、优秀责任组长、优秀教学秘书及优秀护理人员,充分调动每一位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积极性,积极竞聘上岗[6]。上岗后的护理人员需参加入岗培训,向资深护理人员学习经验、方法,不断增强自身的护理责任意识,提升自身的护理服务能力与洞察能力,能够在护理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自如应对问题。(4)应用心理学、管理学、护理学及专科理论、技能充分对每位护士的综合素质及实际工作能力进行评估、拟订培训计划、落实考试考核,不断提升每位护士的沟通能力、专科专病管理能力、落实操作技能的规范化、标准化、正规化,从而有效提升每位护士的服务能力。(5)护患之间实现柔性化沟通,彼此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和友谊关系,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化。科室大部分风险事件与纠纷事件均多由护患关系不和谐造成,故护理人员需及时找出不和谐因素,并予以有效调节,对护患沟通加强柔性管理,防止风险事件或纠纷事件发生[7]。(6)临床上加强柔性管理,争取达成教学相长。科室护理工作是护理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成分,实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了各科室的实际综合技术水平。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带教老师需转变其核心理念,注重师生之间的关系培养,逐渐增强师生的集体荣誉感及团队意识[8]。(7)采取刚柔并济的管理模式,早期发现安全隐患,尽量采取应对措施规避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坚持每日24 h 巡房,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定期对出院患者进行回访,加强细节管理,降低隐患发生率[9]。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护理人员的自我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投诉率、依从率,并分析两组患者经管理后的康复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 21.0 软件分析,t、χ2检验,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管理效果对比

研究组护理人员的自我满意度(93.65 %)、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90.48 %)均高于对照组(57.14 %)(52.38 %)(P<0.05);研究组的投诉率(9.52 %)明显低于对照组(39.68 %)(P<0.05),见表1。

表1 管理效果对比[n(%)]

2.2 患者的遵医行为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依从率(98.41%)明显高于对照组(61.90%)(P<0.05),见表2。

表2 患者的遵医行为对比[n(%)]

2.3 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患者的康复效果对比[n(%)]

3 讨论

柔性管理是一种将“以人为本”作为管理核心的人性化管理模式,需要护理人员研究患者的遵医行为、心理问题等多个方面的情况,予以非强制性方式说服工作人员,让工作人员将组织旨意转变为自觉行动[10-11]。因此,柔性管理是一种管理稳定、变化的新理论,其特点在于依靠员工心理过程,充分激发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创造力及内在潜力[12]。柔性管理是一种人性化管理模式,注重内在、心理,重视身教而非言教,重视激励而非控制,重视务实而非务虚,故柔性管理不仅可以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还会促进患者遵医行为良好,显著增强其康复效果[13]。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护理人员的自我满意度(93.65 %)、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90.48 %)均高于对照组(57.14 %)(52.38 %);研究组的投诉率(9.52 %)明显低于对照组(39.68 %);研究组患者的依从率(98.41 %)明显高于对照组(61.90 %)。研究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柔性管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管理,既可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和患者的满意度,又可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增强其康复效果,可广泛应用至临床护理管理中。研究组护理人员采取柔性管理后,不仅促进了护理人员自身对柔性管理理念的理解,还增强了科室护士之间的集体意识,显著提升了科室护士的护理质量和自我满意度。同时,柔性管理实施后整体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素质和品德,让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施行护理工作,保证护理质量[14-15]。于患者而言,患者接受了规范化、有效化的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提升,且依从性逐渐升高,有益于护患之间密切配合,显著增强治疗效果,促进康复效果有效提升。同时,柔性管理模式的实施不仅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还能促进护患关系更加和谐化,让护患之间的信息传递更加通畅,有益于护理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病情恢复状况,及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应对措施,有利于降低投诉率,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做好柔性管理工作,有利于患者密切配合康复护理工作,正确认识疾病,勇敢战胜病魔。

综上所述,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柔性管理,有利于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管理效率与护理质量,可整体提升患者的遵医依从性与病情康复效果,可在护理管理中加强推广。

猜你喜欢

柔性科室护理人员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爱紧张的猫大夫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