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9-10-08李沛全吴心意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

李沛全 吴心意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六部门颁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方法》,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实践经验表明,必须遵循开放办学的基本思路,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道路。

关键词:产教融合; 办学模式与思路; 区域行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6-126-001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德国经济提出的“4.0”与中国经济的“中国制造2025”,使中国面临着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既要有先进装备作基础,又要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提升作支撑。长期以来,我国人才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中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任务。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社会对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现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职业学校培养人才存在着三个层次,第一,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第二,高技能人才;第三,合格的社会公民。由于职业教育多年来一直存在社会偏见,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一直存在着误区,所招收的学生都是被高中分流下来的学生,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差异很大,给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尽管我校依托行业,有着自身的优势,但是在校企合作方面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作为一个基层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对当前的产教融合机制下人才培养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和总结。

一、存在的问题

1.冠名班即定向委培班,学校虽然为企业量身打造,根据企业需要培养的人才实施计划,总与企业的要求有差距,存在闭门造车现象,在学生入岗时还要有一个衔接的过程,企业在用人反馈表中问题集中在能否直接上岗,学校所培养的学生还需在企业磨练,才能完合融入企业。

2.企业用人数量的不确定性。像我市的交通客运行业主导企业公交公司,公交公司的大客司机长期缺乏人才,作为沿海城市重点紧缺性人才,但是由于人才的极大的流动性,造成人才需求的缺口很不稳定,给人才培养招生过程中安排教学带来难度。

3.企业用人和学校的学年度不吻合。企业需要用人阶段也许不是学校的招生季,而企业的用人是不能被动地等待学校的学年度,顺应学校学年度的安排。

4.企业和学校的合作积极性不够主动。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存在着三个层次,并不是所有的学生毕业后都是高技能的人才,到企业后还需要有再培养的过程。由于一些企业的用人流动性,即一些企业把员工培养成成熟的高技能人才,人才又被“挖”走了,用人企业空欢喜一场,觉得培养人才都是为他人作嫁衣,所以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不如直接聘成熟的员工,这样的现状对教育是不利的,就会造成人才的青黄不接,从大方面讲对社会主义事业人才培养不利,从小方面讲对职业教育教学育人不利。

从以上种种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职业教育传统的发展优势正在弱化,深层次矛盾问题逐步显现。职业学校教育持续发展和增长的动力转换,核心是要依靠教育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培养模式创新,突破瓶颈制约,推动从关门办学迈向开放办学,形成以产教深度融合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发展方式,职业教育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大关口,“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是当前职业学校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总体的要求。笔者作为一个基层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对当前职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探索,对产教融合机制下人才培养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和总结。

二、针对问题采取对策

1.把握产教融合的教育教学本质,避免误区

我们在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首先要抓住人才培养的本质,而不能流于形式,本末倒置。首先要紧密融合产业,明确产业及行业需要培养的目标,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一切的教学工作就有的放矢,围绕中心开展,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不是为了教育去“教育”,形式主义,做无用功。

2.确定目标,结果驱动

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放在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所获得的成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行业准入制度下“准入证”,以教学所完成的证书为调节杠杆,通过完成典型教学内容来获得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突出能力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要突出职业技能,动手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工匠”和行家里手,考核不能停留在分数上,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过程与评价都落实到职业能力的培养上,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而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

4.明确学生学习考核机制

针对企业用人和学校的学年度不吻合这一问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应与时俱进,在教学上做出改革,在传统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明确学生的考核以学时+学分制度完成,采用分组教学和小班化教学,灵活适用。完成职业教育向教育的终身制转变,实现职业教育普惠性、均等化、贯穿学习和职业生涯全过程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

5.树立服务意识

中等职业学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高级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在产教融合机制下,学校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深入产业行业的第一线,想企业用人所想,真正考虑企业用人利益,以企业为主体,为产业行业服务,为企业行业输送合格的人才。

近十年来,职业学校教育产教融合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探索中存在着这样与那样的问题。经验表明,必须遵循开放办学的基本思路,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道路。这意味着学校要把“企业”引进校门,不断改进办学思路,提升内涵建设,创新发展模式,促进教育走向产教深度融合的大道。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2018-2019年度职业教育重点研究课题“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和机制研究”子课题“产教融合机制下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实现路径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XHZDKT20183-21。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产教融合,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与产教融合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