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小“蜗牛”活教育

2019-10-08杜丽君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等待创造关爱

杜丽君

摘 要:一次偶然的发现,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这个发现就是小小的蜗牛。蜗牛看似不起眼,却有大学问。《指南》中指出:教育机会蕴含在一日生活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们的活动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从孩子的发现去探索、实践。生活即教育,教育里即生活。让小蜗牛走进我们的视野,带着蜗牛驰骋在活动室的各个区域里,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经验,萌发了孩子们的爱心,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提高了孩子们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自主; 创造; 等待; 关爱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5-094-001

背景:在一次午餐后散步的间隙,我们漫步在幼儿园的操场上。“快看,这里有小蜗牛。”贝贝一声大喊,将我们的注意给吸引了过去。大家突然围观起来,贝贝忍不住的用手去碰了一下爬在墙柱子上的蜗牛,结果蜗牛马上躲进壳里掉了下来。佳琦也不放弃,又跑向别的墙柱子寻找蜗牛……在集体回活动室时,熹宝“哇”的一声尖叫,手指着班级的挂牌说:“它也是蜗牛图形的。”

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地找蜗牛,听着孩子们一声声的尖叫,他们的内心是无比激动的。热爱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那么我们就应该满足孩子的天性需要。陳鹤琴提倡“活教育”,即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只有让孩子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通过自身的观察,才能获取经验和知识。蜗牛,自然界的小生物,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我们的教育故事也就开始了。

一、小小蜗牛地里找,获取经验与知识

幼儿园里寻找蜗牛,让每个孩子对蜗牛产生了好奇,为此我给孩子们下达了任务:回家寻找小蜗牛,并了解小蜗牛的一些小秘密。就这样,孩子们开启了一段寻找蜗牛之旅。在寻找蜗牛的过程中,我请家长将跟孩子一起寻找蜗牛的身影用拍照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并为他们保存好,相信未来的某一天,这份珍藏会成为孩子与大人之间美好的回忆。

为了这份寻找,我在班内开展了“秘密分享”活动,孩子们纷纷说他们的蜗牛是在菜园里找到的,有的孩子说小蜗牛只有在晚上才能找的到,也有的孩子说他们跟爸爸妈妈从百科全书或者网上查找了关于蜗牛的生活习性的知识,并跟同伴一起分享了这些秘密。因为对蜗牛感兴趣,所以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获取了一定的知识,他们也乐意去表达,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孩子在集体面前的自信心也增强了,同时,他们也会为自己寻到的秘密有了自豪感和满足感。

二、小小蜗牛上学堂,活动自主趣味浓

蜗牛上学堂,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

1.走进自然角,萌发幼儿的爱心

有小部分孩子自发地将自己菜地里寻到的蜗牛带到了幼儿园,我也专门为孩子们准备了6只白蜗牛,孩子们纷纷露出惊奇的表情和喜悦的心情。我们一致同意,在班级的自然角里开辟一小块空地,那里就是小蜗牛的地盘。

孩子们每天来园的第一时刻都会去看看它们,隔三差五的会给蜗牛吃蜗粮。渐渐的,我从网上购买的蜗牛粮食也没有了,小朋友们出主意说蜗牛爱吃菜叶子的,于是就有孩子自己从家中带菜叶子给蜗牛们吃。有的小朋友在喂小蜗牛的时候,发现蜗牛总是躲进壳里,于是就趴在地上,等待蜗牛的出现,渐渐的蜗牛爬出来了,他们会用手捂住自己的嘴巴,使劲的憋住不发出声响,然后两只眼睛紧紧的盯着蜗牛,当看到菜叶子被蜗牛吃的都是洞的时候,他们激动万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等待。他们会自主的将自己对小蜗牛的照顾,用画画的方式记录在自己的动物饲养观察本上。

2.走进活动室,让区域游戏更生动

一日活动中的区域游戏是必不可少的,有了小蜗牛的加入,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创意无限。例如艺术区活动中,孩子们将蜗牛放在自己的画纸上,将小蜗牛当成他们的模特。有一次贝贝将蜗牛放在菜叶子上来画画,不知什么时候小蜗牛爬到她的画纸上的时候,她着急地喊我:“老师你看,蜗牛爬到我的纸上来了,拿也拿不下来。”我说:“看来这是一只调皮的蜗牛呀。”贝贝腼腆地说:“那我以后可以叫它皮皮了,真的太调皮了。”也有小朋友用轻泥做出蜗牛的造型,还有的小朋友把艺术区的冰棒棍用胶水粘起来说“给小蜗牛做房子”,就这样孩子的艺术作品就自发的创造出来了。积木区中,孩子们把积木搭建了城堡,邀请蜗牛去城堡“做客”,看着蜗牛从他们搭的长江大桥缓慢的爬行。图书区中,孩子们自己将家中带有蜗牛的书放入书架上,三五个孩子会围着这本书,将自己知道的知识跟大家分享,都要争先恐后的讲蜗牛的故事。

小小的蜗牛,带给孩子们的是无尽的欢乐。在幼儿园的自然角里,孩子们通过自己对蜗牛的细心照顾,培养了他们的爱心、细心和耐心,学会等待,对于大班的孩子,这个时候平复了他们浮躁的心灵。在区域游戏中,孩子们会有自发自主的创造性活动,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也多了,合作意识也提高了。

三、蜗牛绘本真传递,互诉心声增亲情

《牵着蜗牛去散步》这本绘本,文字内容具有深意。在如今的社会,大部分家长除了工作,在家都是捧着手机,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对孩子的种种行为缺少耐心的指导。借着这本书的寓意,我征求大家的同意,将绘本用漂流的形式,让家长在家与孩子一同看绘本。很多家长将这个活动当成了一次任务,但是在与孩子的阅读过程中,他们真切的感受到了绘本中蜗牛的无力,会思考自己曾经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有的家长写下了长长的读后感,文字中对自己缺乏耐心的谴责,有跟孩子阅读绘本后互动的描述,还有一些生活中与孩子点点滴滴的案例,话语中都透露出对孩子的期待与深深的爱。

孩子虽小,但他们会用纯真的爱去陪伴蜗牛,跟蜗牛玩耍。那么,他们何尝不是那只小小的蜗牛呢?他们是上天派给我们的天使,他们的成长,需要爸爸妈妈和社会的关爱。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悉心呵护这些不同的“小蜗牛”,尊重他们,让他们敢于透出壳,勇敢的面对外面的世界,做最好的自己。静待花开,让我们一起守护着他们。

猜你喜欢

等待创造关爱
安静的等待——观《归来》有感
宁波旦可韵服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在希望与绝望的旋律中交织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