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2019-10-08孙英杰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德育活动主体作用自主性

孙英杰

摘 要:德育活动是学校德育中为学生发展提供的真正教育空间。德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主体,参加对象,活动过程,都会直接影响德育活动的实际效果。要增加德育活动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德育活动的主体,更要注重教师作用内容的转变和实施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德育活动; 主体作用; 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5-003-001

德育活动是学校德育中最为直观的表现形式,德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主体,参加对象,活动过程,都会直接影响德育活动的实际效果。传统的德育活动实践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性不够,而更多的是根据行政命令,根据老师的指示去做事。德育活动的整体性,系统性不够,活动数量少,空间小,体验性,行动性的活动偏少,活动过于形式化,注重结果而轻过程。

随着对德育工作认识的加强以及工作经验的积累,我们逐渐认识到,要增强德育活动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德育活动的主体,吸收学生参与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要丰富德育活动的形式,突出行动性,体验性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班干部等自治组织的作用,真正的让学生去享受活动,体味活动。

下面我将以生活技能大赛为例,阐述实践中我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折射出我的工作理念与行为的嬗变。

一、以往生活技能大赛的弊端

生活技能大赛一直是国际部的传统项目,往年的活动项目都是套被套,缝扣子,系鞋带。活动的组织一般是德育处给方案,确定时间地点,通知各班班主任,统一带队过去参加,学生会承担的任务一般是买小板凳,借部分道具,维持下现场秩序,拍照等事务性的工作。这样的组织形式存在几个弊端:

一是学生参与度不高,只有选手真正在准备比赛,这一小部分选手真正学会了某项生活技能,其他学生觉得于己无关,生活技能大赛本身的目标并未在更多学生身上得以实现。

二是活动几乎由老师全权组织参加,过于形式化,学生会成员只做事务性工作,能力得不到锻炼,教育的价值得不到发挥。老师自身也觉得疲惫。

三是活动缺乏新意,每年都是老一套,老师和学生对该活动的评价不高。经常出现台上学生在比赛,台下观众自己玩自己的,有刷手机的,有带书本去背单词的,班主任管理积极性也不高,甚至有的班主任自己也在批改作业,备课。

二、近年生活技能大赛的调整

针对以上弊端,我们做了结构调整,在学生、教师与活动内容等三个要素的关系上,教师不再是活动的包办者,而是一开始就让学生与活动内容直接介入,使学生的参与也成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以及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整体意识。学生会形成了一份完整的活动方案,包括人员分工,前期宣传,场地布置,评委安排等等。我欣喜的看到,学生们不仅仅停留在制定比赛项目和比赛规则的层面上,而是真正有了全局观和整体意识。

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之前的宣传工作一直是以张贴海报的形式+班主任动员的形式进行。今年有同学提出,可以用微信公众号,QQ公众号和视频的方式进行宣传,广泛转发增加活动的宣传力度。活动过程中增加facetime全程互动的环节,扫描二维码参与抽奖和现场提问,更是激发了全场观众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协调能力。一项完整的活动不是仅仅依靠一个人,一个部门完成的,需要学生会各部门以及各个班级所有学生的配合。在此次活动中,学生会生活部制定方案,安排人员分工,宣传部负责宣传,体育部负责后勤保障,仲裁部负责现场秩序维持,文娱部负责游戏环节,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圆满完成任务。

三、教师作用内容的变化

学生自己策划和组织学生活动,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再是命令式的安排活动,而变成了合作式的完成活动。学生做的了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去做,学生做不了的事情老师们要给予支持和保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1.梳理。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更多的是考虑某个点,某个环节的工作安排。那么教师应该做的,就是从总体上把握整个活动的节奏,从时间,流程以及工作环节上帮助学生去梳理整个活动。

2.整合。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去整合每一项工作,引导学生去真正理解自己承担的某项工作的意义。比如宣传部负责海报和前期视频的制作,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娱部负责现场的管控和游戏环节的设计,是最能够呈现在师生面前的,对现场效果的要求较高。

3.督促。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圆满完成任务。在我们的任务分配中,仲裁部领到的一项任务是维持秩序,老师应该做的就是督促学生会成员以身作则,坚守职责,也督促全体观众认真观看比赛,为同学加油。

4.评价。教师应该适时,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从客观事实和价值引导上进行评价,评价对于学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评价应该是公开的,及时的。

四、教师作用实施方式的变化

既然教师的作用不可取代,更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教师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发挥作用呢?教师应该以提醒,质疑,示范,追问等方式进行引导,发挥作用。

1.提醒。在活动筹备时,教师应该提醒学生考虑问题是否面面俱到了,是否有遗漏的细节及时修正。在活动过程中,当看到观众席上有学生在玩手机时,教师应该提醒学生认真观看比赛。提醒可以是口头上的,也可以是动作。

2.质疑。在遇到价值观冲突的时候,在觉得学生做法欠妥的时候,教师可以以质疑的方式引导学生重新思考自己的行为,进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3.追问。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去梳理,整合活动流程和环节。在给学生会开会,或者听取学生汇报时,要适时的追问,细化每一项工作。比如在准备饺子皮和馅儿的时候,如果准备少了或者多了怎么办,比赛结束后,学生们包的饺子怎么办,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4.示范。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并且是巨大的。那么这更要求我们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作表率,对学生起到正面引导。如果教师的办公室都一团糟,书本乱堆乱放,那么教室卫生也不会干净整洁。

正是通过一些德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方式的改进,我们感受到這样的德育才能真正发挥其教育的本质,不再是喊口号,而是真正有行动,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而要想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最根本的还是让学生成为德育活动的主人。

猜你喜欢

德育活动主体作用自主性
自主性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无人机自主性分级标准浅析
乐学善悟,让数学复习更有效
少先队德育活动的开展与有效性提升思考
谈谈生物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
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思考
爱国从小事做起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