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构建与开展

2019-10-08陈希文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开展小组合作构建

陈希文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新课改教学精神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之一,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既应景,又应时,更应心,因为这是一种基于小学生学习状态和年龄特点而开展的教学方式。以下笔者将就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开展作相对详尽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 构建; 开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6-044-001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实现了教学上的层次感,有针对性有个性化,顾全了整个班级学生的独立化学习特点,使每个学生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找回了学习上的自信感,因此有利于学习水平整体提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构建与开展直接关系到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效果,同样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成效。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构建和开展,笔者浅谈以下几点意见。

一、预热营造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课堂氛围

众所周知,体育比赛开始前,运动员都会做热身运动,为的便是能够在比赛中获得最佳的竞技状态。同样的道理反映到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笔者建议在正式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也应该进行适宜的“预热”环节。

营造适宜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课堂气氛,意味着要让学生的关注力和兴趣都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并且是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生们都自然而然的实现了高度的专注。小学生都活泼好动富有想象力,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都对卡通玩具或者童话故事感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爱好,投其所好的激发其学习兴趣,那么学生的关注点就自然汇集到新学的知识中去了,如此便为下一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打下了适宜的课堂情感氛围。

简举一例,比如在学习“角”这一节时,教师便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体現“角”知识的卡通玩具,比如积木,或者也可以让学生们用橡皮泥捏出具有“角”造型的实物。当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时,教师引导学生:“接下来,大家分小组比赛,看哪组成员表现的最棒好不好呀?”类似于试探性的引导话语,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二、系统考量班级学生独立化特点,科学划分小组成员

小组成员的划分既要考虑到性别男女人数上的均衡,又要兼顾到小组成员之间的个性调和与学习能力上的差异。笔者在划分小组时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使其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发挥最大的能量,实现最有价值的学习效果。在男女人数分配上,亦要做到性别平衡,原则上每一小组男女人数最多相差一人。在学习能力搭配上,要先顾及到每一小组成员的能力搭配,做到强中弱合理搭配共同发力,然后才能实现小组之间的“势力”在同一起跑线上。个性调和上要实现每个小组都是“不温不火”,有热有冷,有闹有静。

在这一点上,教师适时的协助和赞扬尤为重要。教师在班级中是最有向心力的引领。当在适时监督小组合作中发现某个学生形单影只或者表现不积极时,教师要给予协助和鼓励,可以提一个小问题让其回答,以吸引其他组员注意,让其重获关注与自信;也可以顺着小组讨论的秩序参与其中,恰当争取机会给予小组成员中的被动参与者,激发其参与讨论发言的主动性。

比如在学习乘法口诀时,笔者分配小组以强弱搭配互补练习口诀的方式进行,过程中难免有的学生会在“接力”过程中掉链子,这时就需要老师适时的出现,站在该生身旁并半蹲到与其同样高度,和着小组的节奏与其共同助力顺利“接力”下去,如若屡次出现卡顿情况,教师便可以考虑将其与其他成员换一下位置,教师可以说:“现在我们大家换一下位置,再唱一遍乘法口诀好不好呀?”

三、协调好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做到有序公平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的分工直接主导着小组合作的成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介于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得出,当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位置养成惯性思维或者是对老师的委任感到不公时,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之前的环节进展的即使再好,这一环节的大意失误也总能使整盘“棋”难以胜算,功亏一篑。

所以教师要格外重视小组成员任务分工问题,笔者认为,不可否认的是班级中的学生是不乏“领导人才”的,但在小组成员分工上也不能总是对某个学生格外“器重”,要考虑到每个成员的心理感受。即使有的学生在某方面能力确实弱一些,那也没关系,在小组合作中适当的给予锻炼的机会,因为小组合作的进展最终还是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的协助引导启发对每位成员任务责任的完成都具有现实的规范指导意义。

例如在学习“时针分针秒针”一节时,教师先在课堂上用图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们认识。接着便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最开始老师指派能力稍弱的学生担当小组长,负责画出时针分针秒针,并画出时间指向(任务较简单),让其他成员说出大概时间(这一环节以活跃气氛为主)。一轮后,再让表现最佳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并让其安排小组成员任务,有画的,有说的,并有最后总结的,自此进入小组合作正规模式。

简而言之,要让每位组员都有扮演不同“角色”的机会,搭建“雨露均沾”的小组分工合作平台。比如简单的“议题”可以留给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当组长,而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最后的总结汇报;而反之难度较高的讨论则可以让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当组长,因为这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理解更快,担当组长时分配任务目标也更明确,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负责最后的总结发言,为的是留给他们足够的学习理解时间,同时也更利于他们在组员众议中取长补短,获得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育发展革新精神的重要体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具有典型性的“以生为本”教学开展方式。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高效教学目标的至上指引“法则”,而这一法则是没有科目和硬环境限制的真理性存在,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这就是学生本体上,教育者眼光的关注点所望之处都应该回归到学生身上,以师者的育人慈爱之心去关爱每位学生,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的开展教学,唯有此,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之路上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开展小组合作构建
试分析交通企业管理中政工工作的开展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基于人本理念背景下的事业单位政工工作的开展
作文评改“五步曲”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