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智学生数学课堂专注力培养途径
2019-10-08畅惠芳
畅惠芳
专注力,也称注意力,指的是人的心理活动指向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与普通学生相比,培智学生的上课注意力较难集中起来,更别说要求他们保持持续性的注意力。因此,培智学生学习时遇到的困难比普通学生大得多。课堂上如何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让他们的注意力得以强化,进而能够较为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现代化、自主化、游戏化、形象化、生活化的“五化”方面着手,持续不断地加强对培智学生数学专注力的培养。
一、模拟情境,推进数学素材生活化
数学无法独立于生活而存在,离开了数学应用的生活也将难以想象。因而,作为特教教师要让学生产生这样的认知: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它反映在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里。
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笔者让学生认真看一看他们熟悉的教室,然后提问他们看到了什么,数量有多少。学生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教室里有:1块黑板、2扇门、3扇窗户、10张桌子……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他们最熟悉的生活情境,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触手可及,提高了其对数学的观察判断能力,同时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兴趣与乐趣。通过将学生的生活学习场景代入到教学活动中,不仅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也增强了学生以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旁征博引,推进教学内容形象化
相较于其他学科,数学的知识比较抽象,需要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作为催化剂。教师形象准确的表述可以变枯燥为生动,变繁杂为简单,变深奥为浅显。如果给生活数学“穿上”一件有趣的故事外衣,不但让学生有情境代入感,而且能够吸引学生的专注力。在教学“年、月、日”时,为了让学生深刻地记住2月只有28天或29天,笔者形象地讲了“长工和地主”的故事:为了拖欠长工的工钱,地主让长工在2月30日来领工钱。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在学生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也借故事告诉学生要认真学习生活常识,通过生活常识与课堂知识的连接,促进知识点的掌握。处处留心皆学问,课堂教学生活形象化的方法有很多,需要广大教师潜心琢磨,不断推敲尝试,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巧借媒体,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
“视若无睹,充耳不闻”是部分培智学生存在的注意力缺陷。对外部环境洞察力的不足,妨碍了培智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常人而言一目了然的事物,培智学生要花上数倍的时间,才能在脑海中形成视觉印象。相较同龄的其他正常的学生,培智学生能够注意到的事物要少很多,个别严重者甚至不如学龄前的儿童。若教师能借助多媒体课件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标记、着色,则能有效地强化视觉直观效果,刺激培智学生的感官,让其在有限的注意力范围内捕捉到新的讯息,减少接受新信息的时间,提高学习效果。
如笔者在教授“元的认识”一课时,首先利用课件展示了1元面值的人民币,提问:“这是几元?”从学生的眼神中,笔者看出了他们的迷茫;于是笔者再用鼠标点击人民币上面的数字“1”,让数字慢慢地被红色线圈住,并不停地耀眼闪烁着,这就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笔者先在屏幕上顯示出五角星、衣服架、小彩旗、三角板等实物图后,再提取实物图片中角的本质,带出角的图案,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图案。笔者在屏幕上反复演示几遍,同时提问角是如何形成的,让学生通过反复观察,初步建立起科学的数学概念。
这样借助直观形象让学生领悟到数学就在身边,既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又契合了学生的思维特点,有效地变抽象为具体,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因此,通过灵活运用多媒体信息化手段,教师可以设置有趣的教学情境,展示直观、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变“枯学”为“趣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创编游戏,推进教学过程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智力障碍学生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在教学中,借助小游戏来直接形象地传达数学信息,不仅较为贴近学生的生活,还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对培智学生巩固新获得的知识具有较大助益。
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一课时,笔者设计了“找伙伴”的游戏。游戏前,笔者先把班级内的10个学生从1~10进行编号(即给每位学生分发一张数字卡片)。然后告诉学生只要卡片上的数字合起来是10的就是好伙伴。通过集体游戏的方式,再次将课堂新教学的知识,呈现到学生的面前,学生们高举着手,争先恐后地的要去找自己的伙伴。有的因速度慢没组合成功而显得非常着急,有的甚至跑过去帮助其他同学。实践证明,这样的游戏难度小,学生参与度高,每位学生都踊跃报名,积极参与。这不仅激活了学生辨别数字的能力,同时有效地巩固了新学到知识点,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
五、因势利导,推进数学活动自主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引者与协作者。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结合本班学生的智力特点,从易到难分层次进行教学,多关注重度智力障碍的学生,要多给其一些指导和帮助,多设置一些可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平台。
针对智力障碍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来回答,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让他们来进行演算,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如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一课时,笔者先用多媒体课件投放出课本的主题图,学生观察的同时笔者提问图中是什么图案。先请一个中度智力障碍的学生1来回答……“对!这是桌子。”笔者及时给予生1表扬。接着让他们看一看这张桌子的面,提问:“这是什么形状?”有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想了想小声地说:“这是长方形。”“对!你真聪明,懂得真多!”笔者给予肯定的回答后,让全班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事先准备的长方形的四条边分别有多长。通过量一量,轻度智力障碍的学生得出:上下两条边长度一致,左右两条边长度相同。也有中度智力障碍的学生得出:有两组对边相等。在学生表述结束后,笔者通过课件直观、形象地演示上下、左右两边相等的图形性质。这样先让学生从自主操作中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形成表象认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认真的对比、分析、判断、综合等思维活动,再引导学生把独立思考的过程与总结得出的结论,努力用精简的语言予以表达。整个课堂教学环节充分激发了培智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地加入到知识的产生过程中,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侯县特殊教育学校 责任编辑:王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