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化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19-10-08徐强
徐强
摘 要: 数字化学习是一种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其学习方式的灵活性和资源的丰富性等,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促进教育方式的转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等特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在校外实践基地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学生在校时间短、课程延续性差等问题,一直影响校外实践基地的发展,因此数字化学习这种灵活高效的学习方式,在校外實践基地的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 数字化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习资源 课程模式
数字化学习:(E-learning)是随着科技进步而产生的,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具有丰富资源和全新沟通机制的学习环境,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一种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新型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成长背景,体现经验和社会生活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综合性、经验性、实践性课程。强调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学习运用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经历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方式和实践体验过程,突出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数字化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之前的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对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实现教育方式的转变及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的多元化上都提供了更多更大的可能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等特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使其成为数字化学习的最好阵地。同时,数字化学习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直追求的理念和价值得以落实和彰显。我校在课程开发、设置、实施、教学及管理等方面均在制定和践行着“全国示范性”的标准。本文在总结反思相关成果的基础上,以数字化学习为切入点,总结我校在数字化学习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研究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的开发与实施方式。
一、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构建
(一)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全校实现教室、走廊、公寓、餐厅等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学生可以借助电脑、触控一体机、移动终端设备等实现实时在线学习,在技术层面上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和形式更加宽泛,保障数字化学习的可行性。
(二)拟计划完善学校网站建设。计划共设有学校介绍、课程建设、实践风采、研学实践等十个栏目,成为我校对内办公和对外宣传的窗口。比如在课程建设一栏中,参加实践活动培训的学校可以提前了解学校课程设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前选课,从而大大提高课程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目前对参训学生的评价,依托学校网站进行,教师根据学生课程的参与情况和生活德育方面的表现,综合评定为A、B、C三个等级,并将学生的等级情况录入学校网站,作为参训学生初中结业考试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发挥微信公众号作用。学校自2016年底创建以来,一直发挥着理念引领、课程宣传的作用。方针政策实时发布,校内动态实时更新等,让更多教师通过终端设备随时学习,让更多家长了解学生在基地的参训情况。
(四)建设现代化教室。学校大力实施科技兴校举措,2017年学校再次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基于课程内涵式发展的需求下,提升实践教室的硬件配置水平,重点保障各活动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交互设备等硬件和数字化的学习材料的配置,建成一批科技前沿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室,比如物联网教室、天象馆、3D打印室、开源制造室、创意生物室等,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完美融合。
二、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丰富完善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可在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因其获取的便捷性、形式的开放性和资源的共享性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直受到师生的亲睐。目前实践基地围绕核心素养六大领域,构建起与普通学校教育衔接的“创意设计、传统工艺、创客空间、科学实验、拓展体验、身心健康、多元影视”七大模块60余个精品项目的“创新实践”课程体系。老师们不仅制作了上课用到的课件、微课等,还将与课程有关的资源、电子版教学设计等上传于共享平台,便于老师们互相下载交流学习。
(一)微课: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将教学重难点和不便演示的内容以微课的形式呈现,比如在塑编工艺课堂上教师将蚂蚱、孔雀等精细的编制技法制作成微课,便于学生反复学习;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差异,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微课进行自主学习,比如在心理体验课堂上,教师根据性格测试问卷中表现出来的性格差异制作不同的微课,实现个性化教学。
(二)课例:目前我校实行“领域-模块-项目”的课程逻辑体系及“必修+选修+自修”的课程运行模式,每周学生会参与8个实践项目共32个课时的学习,学校充分尊重学生选择课程的权利,但学生未参与的课程同样精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课程都全程录制课例,并上传与课例相关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即使不参与课程,也能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
三、课程模式的变革
在数字化学习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模式发生了变革,在以往的教学形势下,学生的学习更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和校本课程的学习,随着熟悉化的学习环境的完善和数字资源的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发生变革,知识的讲授和技能的学习依赖于教师提供的课件、微课等,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价值观的引领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比如木板年画的制作,教师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精力用来传授技法,而是将重点放在以往文化的传承上;在3D打印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微课,同时学生的分层次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得以有效实施。数字化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的学习不仅局限在五天的集中培训,后续在有网络的环境下可实现自主学习。
四、教师专业技能培训
数字化学习已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和发展趋势,特别是从全世界范围看,数字化学习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在学校势必会成为常态。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若要与当今社会同步,若要为学生的未来负责,则必须以数字化学习为依托。教师在促进数字化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从教学实际看,一些教师并不适应数字化的学习方式,主要表现在数字化教学设备使用率低、不擅长用数字化资源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等,为此,学校有关部门组织了一系列相关培训。
(一)数字化理念的培养。学校课程开发以科技为导向,要求在课堂中融合信息技术的元素,善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同时推进资源共享,鼓励老师们在资源共建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多制作、重分享,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优质资源。
(二)实用技术的学习。学校开设多次讲座和学习班,将专家请进学校、请进教室,系统地讲解教育新技术在课程中的应用,老师们在专家的带领下,倾听、体验、总结,提高了技术的使用意识和能力。
(一)AR培训。AR(增强现实技术),它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是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通过电脑等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学校邀请北师大教育技术学院硕士生导师蔡苏博士来校,系统地讲述AR的概念、技术实现及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尤其是针对理化生学科中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和肉眼不可见的变化。它使抽象的学习内容可视化、形象化,使课堂更加生动、更加微观,更加具有交互性。培训结束后,学科团队的老师们积极投入AR应用于实际教学的研究中。
(二)数位板应用培训。数位板是计算机输入设备的一种,通常由一塊电路板和一支压感笔组成。培训讲师系统讲解数位板的使用方法及如何在Artrage软件中绘制精美的图像,再配合录屏软件的使用,从而制作出美观实用的微课。数位板的入门应用较为简单,引起听课教师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2018年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偏远农村中小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效途径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79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