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级阶段汉语课的课程设置及教学的几点建议

2019-10-08王凯

文教资料 2019年6期
关键词:习得教学建议认知

王凯

摘    要: 汉语热成为一股潮流席卷世界各地,各地大学竞相开设汉语课。在汉语初级阶段,课程设置是否合理,课堂教学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也影响学习者能否更好地继续学习汉语,所以汉语初级阶段的教学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从习得、认知等角度,同时结合作者多年的海外教学经验分析汉语学习的初期阶段应该开设综合课、听说课、阅读课、汉字课、文化课。试图给相关教学机构或单位提供一点建议。

关键词: 认知    习得    課程设置    教学建议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加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伴随而来的是各国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增加,汉语热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汉语的重要性。很多国家高校陆续开设汉语课,目的是为该国培养高素质的汉语人才,以满足本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对汉语翻译人才的需求。现行汉语初级阶段的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问题,校方随意主观地安排课程,教师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得更多的知识,不顾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无形中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我们把初级阶段定义为HSK1-3级水平,这个阶段是最重要的阶段,该阶段的汉语课程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习者的汉语基础是否牢固,直接影响学习者以后的学习兴趣和汉语水平。

徐彩华在《汉字认知与汉字学习心理研究》一书中指出认知是人类个体对信息进行编码、登记、变换、加工的过程,语言的认知是指对语言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1)(9)。因此,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汉语就是认知的过程同时是习得的过程。学习者学习语言是个怎样的认知过程?学习主体又是怎样对语言这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习得语言的规律又是如何?这些都是语言认知研究中关心的问题。了解这些问题可以掌握汉语学习者的心理认知,这样对设置合理的汉语教学课程进而提出汉语教学建议具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就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从认知几个角度试着设置一个合理的课程安排并提出有效的教学建议,为汉语教学者课程安排和教学提供合理有效的参考。

一、综合课为主干课程,加设听说课、阅读课

李泉(2010)认为“综合课是一门对其他专项技能课程具有辐射和支撑作用的课程,主要表现为它承担着系统地传授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知识,以及综合训练汉语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任务”。因此,综合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汉语学习者每周开设的综合课也是有限的,再加上综合课知识点的复杂程度,所以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把一个单元的语言点在一次课上都讲完并且练习到,不仅不可能而且违背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i+1”的学习理论和人的记忆规律。因此建议在开设综合课为主干课程外,加设听说课、阅读课作为辅助。

此外,冯丽萍在《认知视角的对外汉语教学论》一书中指出多种形式的刺激输入有助于学习者对信息的编码与记忆(2)(23)。因此听读双通道同时输入才可以达到最大习得效果,也就是说一个在综合课学习到的语言点,再以听和读的形式输入,要比单个的输入会更好更快地习得这一语言点。笔者在实际学习英语中有同样感受,学习一个语言点后,再次通过听觉输入或者其他途径输入比单个通过视觉输入习得更快。因此,在开设综合课的同时,最好加设听说课和阅读课。在听觉和视觉上加深对该语言点的刺激。当然加设的听说课、阅读课的内容上要与综合课有关联,而不是像很多老师那样在上这两门课时只是选用一本与综合课内容无关的教材“照本宣科”,如何协调这几门课的内容,将在后文讲述。

二、必须开设汉字课

汉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口语再好如果不认识汉字,也难以阅读,就会成为睁眼瞎。但是很多学校,简单地认为只要习得在综合课上的汉字和词语就可以了,忽视汉字和词语之间的聚合联系,这一联系如果单靠学生总结还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在组合和聚合上进行归纳,如果缺少这一环节,学生就无法了解汉语字词的内在结构规律和外在聚合规律。会导致学习者的正字法意识和词素意识不牢固。不能正确理性地认识汉字和词语,据此,我们认为设立汉字课是有必要的。对于汉字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欧美学生和日韩学生处在不同的文化圈内,所以应该针对学生和汉字的特点进行教学。现行汉字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和学习者的汉字正字法意识还有词素意识的发展,都要求开设汉字课有针对性地对汉字进行教学,打下坚实的汉字基础。我们从以下两方面说明汉字课的重要性。

在汉字课的初期,学习者主要接触的是汉字,而汉字又是一个复杂的方块体,涉及笔画、部件、部件组合方式及位置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是汉字正字法意识的一部分。舒华(1997)指出汉字的正字法意识是学习者对汉字字形结构的认识。冯丽萍在《认知视角的对外汉语论》中指出欧美学生正字法意识到形成要两年左右的时间,学习者正字法意识随汉字量的增加而逐步形成和发展(2)(78)。所以正字法意识的培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初级阶段学习者的汉字心理表征极其不稳定,汉字偏误较多。学生不能很好地习得所学内容。如冯丽萍在《认知视角的对外汉语论》中指出这一阶段的偏误有部件该换、部件增减、部件变形和变位等。汉字课在初期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在已学汉字的基础上逐渐使学习者的正字法意识和心理表征趋于汉语母语者。如果不设立汉语课,不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讲解,学习者很难较快地对汉字有理性的认识。

随着学习不断深入,学习者渐渐开始学习大量词语,汉语的构词主要是词根复合法,不同于英语的构词法,因此如果不向学生指出汉语词语内部的结构方式和同类词语的聚合关系,很难让学生对汉语词有理性的认识,不利于以后学习。冯丽萍在《现代汉语词汇认知研究》一书中指出外国学生的词素意识表现在同形词素的辨别、词素家族的整合、汉语构词法意识三个方面。外国学生较容易对词素进行分辨和组合,但对词素功能的认识还比较弱。基于此,汉字课的任务就是在不断增强汉字心理表征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词语的内部结构和词语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进一步扩充词汇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反过来可以增强学生的词素意识。

所以,从培养学生的汉字正字法意识和词素意识来讲,进行有针对性的、阶段性的汉字教学是必要的,设置汉字课也是紧迫的。

三、文化课的作用不可忽视

一些学校只重视语言课教学,而忽视文化课教学。他们简单地认为只要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就可以了,懂不懂中国文化不重要。笔者在菲律宾教学汉语期间,经常遇到学生不理解中国文化,甚至还有人误把日本的、韩国的某些文化当作中国的文化的现象。菲律宾主流社会对中国了解甚少,在语言教学和文化交流过程中经常产生问题。其实,文化教学的地位非常重要。如果缺少文化教学,就会使学生缺乏对中国的认同感,进而影响学习者的语言学习热情。不仅如此,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因此汉语反映了汉民族的思维模式,汉民族的思维模式有其独特的地方,因此要真正学好汉语必须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学习中国文化。另外,汉语中很多文化词和词语背后的文化要求我们重视文化的作用。

不仅如此,由美国教育机构及多个外语教学协会共同制定的《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也强调文化的作用,指出要在文化适当的情境中整体使用语言。这一《标准》的核心主题就是所谓的五个C:Communication(沟通)、 Cultures(文化)、 Connections(贯连)、 Comparisons(比较)、 Communities( 社区)。他把文化作为教学、考试的参照指标,由此可以看出文化的重要性。

四、教学建议

在汉语学习的基础阶段有必要开设综合课、听说课、阅读课、汉字课、文化课。综合课的教学相关研究已经很多,这里不再赘述。我们主要讲讲汉字课、听说课、阅读课、文化课教学。

汉字课我们认为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这里我们倾向于“先语后文”的观点,即学习者学会汉语拼音后,才开始认字,但是不写,在认识一定数量的汉语后再进入学习汉字阶段。也就是说汉字课的开设要晚于综合课。在正式开设汉语课的时候,学习者已经对汉字有了知觉,有利于学习者习得。因为,韩玉昌(2003)认为视觉刺激的知觉方式与刺激材料的性质有关系。汉字是方块文字,信息量大,容易形成知觉整体,与学习者的母语性质极大不同。所以一定的知觉积累有利于今后汉字具体教学。进入这一阶段后,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和相关研究结果了解学习者的偏误,进行针对性教学。第二个阶段,随着词语数量不断增加,为了学习者更好地了解掌握词语的内部结构规律,有必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词素意识。我们可以把学生在综合课上学到的或者在其他课上学到的所有字词进行分类总结。帮助学生通过合理的联系和适当区分相关词汇,建立汉语词汇系统的概念,让学生在心理词典中形成合理有效的汉语词汇表征系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主动而有效地学习汉语词汇。当然,第二阶段同时包含第一阶段的任务。

关于听说课和阅读课,很多教师选择专门教材进行教学,所教内容不与综合课内容配套,这样会增加学习者的记忆负担,违背“i+1”理论。我们建议以综合课上学习到的内容为基础,根据学生水平编纂适合学生的听说教材和阅读教材,同时根据所编材料适当添加相应的新词语进行教学。比如笔者在菲律宾教学期间,教授听说和阅读课时,都是按照每次综合课上出现的语法点和字词加入适当的新字词,以此为材料编写一篇短文作为听说和阅读材料。符合认知心理学上的记忆理论,即最有效的记忆就是再现和回忆。通过这样教学,既可以使学习过的词语得到再现和回忆,巩固已学内容,又可以在此基础上学习新词,符合“i+1”理论。这样这三门课内容相辅相成,同样的知识不断从不同途径输入,加快语言点的习得速度。

关于文化课,我们认为汉语初级阶段的文化课比较重要,它可以增加学生对中国的了解和学习汉语的兴趣。即便很重要,但是由于教学者不重视、本土教师本身不了解中国文化等等原因,造成很多学习者对中国了解甚少,在语言教学和文化交流过程产生种种误会。文化教学不是简单的包饺子、写毛笔字,还包括经济、地理、建筑等多方面知识,要想把文化课上好必须对中国各个方面有全面的了解。胡文仲(1999)把与第二语言习得相关文化分为3层:第一层是思想意识观念方面的文化;第二层是制度、风格方面的文化;第三层是文化实物。我们可以据此将文化教学分成三个部分。当然这三种文化要根据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合理安排教授内容。比如在学习初期,教师主要展示中国的文化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进而对中国产生兴趣,当然也可以适当讲解中国人民的思想意识和文化制度等,在此之后,主要讲解中国人民的思想意识和文化制度,让学生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其实文化课不仅增加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还对语言课教学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我们认为在汉语学习初级阶段以下几门课是不可缺少的:综合课、听说课、阅读课、汉字课、文化课。综合课是总纲,听说课、阅读课、汉字课、文化课在一定程度上是综合课必不可少的补充。听说课、阅读课从不同通道输入,加快了学习者的习得;汉字课根据学习者的习得规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培养学习者的正字法意识,第二个阶段是培养学习者的词素意识;文化课根据文化三层不同的含义,即第一层是思想意识观念方面的文化;第二层是制度、风格方面的文化;第三层是文化实物,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根据学习者的不同阶段有不同侧重。总之,在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这几门课不可缺少,必须全面培养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彩华.汉字认知与汉字学习心理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2]冯丽萍.认知视角的对外汉语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3]李泉.汉语综合课的性质与特点探讨[J].海外华文教学,2010(3):7-14.

[4]舒华.汉语儿童词汇和阅读获得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5]韩玉昌、杨文兵.图画与中英文词识别加工的眼动研究[J].心理科学,2003(3):403-406.

[6]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习得教学建议认知
浅析泛义动词“打”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英语专业学习者音段习得状况跟踪调查研究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儿童英语口语习得研究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