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
2019-10-08赵爱玲
赵爱玲
【摘要】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之后,“生活化教学”被要求应用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各个环节。思想品德是一门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程可以说是大势所趋。在本文中我主要就如何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生活课堂 构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7-0064-01
众所周知,生活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源泉,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只有将生活引入其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品德教学的价值。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我尝试利用生活化教学方式组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具体而言,我一般会采取以下方式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
1.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指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教学所需,及时地为学生补充一些全面反映社会发展情况的,且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内容。我在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构建过程中,会立足教学和生活实际选择适宜的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
(1)挖掘教材,活用教材
教材是教师组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活动的载体,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所使用的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收录了大量的符合生活实际的内容,这就为我们讲授生活化内容提供了现实的依据。对此,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会立足教材,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活因素,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
以“多彩的情绪”该内容教学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讲到在“丰富多彩的情绪反映”这一内容的时候,利用教材中所展现的漫画和故事这样组织了这样活动:首先,我引导学生观察漫画内容,看看其中蕴含着什么道理。简单明了的漫画内容是通俗易懂的,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不同的人在面对同一事物的时候,其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接着,我则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地播放了李白耳熟能详的故事画面。在他书写《江夏别宋之悌》、《早发白帝城》的不同场景下,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李白面对同样的景色会有不同的感受呢?在反复诵读诗歌的过程中,学生会得出一个人在面对相同的景物的时候,其在不同的心境下,会有不同的感受。学生这一直观感受是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走进生活,应用生活
尽管我们所使用的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收录着大量生活内容,但是,教材是在普适性原则的指导下编写出来的,其所收录的内容可能与当时当地的情况存在偏差,可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不相符。此时,则需要发挥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教材内容的引导下,立足学生的生活,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品德内容,借此在展现生活内容的过程中,丰富教学内容,提升生活教学价值。
以“依法享有财产权”该内容教学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引入了学生过年收压岁钱该内容。在引入的过程中,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过年的时候,你们往往会收到多少压岁钱呢?假如在过年的时候,你的父母给了你1000元的压岁钱,你会用他们来做些什么呢?在这些问题的驱使下,学生自然会结合其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地说明自己是如何分配压岁钱的。在分配压岁钱的过程中,其大脑中形成了理财意识。根据学生分配压岁钱的情况,我就无论是存到银行,还是购买学习用品等,指明学生对压岁钱的分配其实就是在行使财产处分权。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结合已有的生活经历加深对财产处分权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还会意识到其与生活的关系,为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改进教学手段
生活化思想品德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方式,采取多样化的极具生活价值的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过程中自主感知、理解所需,并运用所学解决生活问题。情境作为沟通思想品德与生活的桥梁,其在生活化课堂建构过程中发挥着直观重要的作用。我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开展中,往往会立足教学所需,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以直观形象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加深对所学的理解。
以“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该内容教学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艺人高晓松酒驾的视频画面。直观的视频内容一经播放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观看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法律是由谁制定的?法律所具备的第一个特征是什么?对于高晓松酒驾被捕,有何看法等。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自主地从视频中探寻答案,如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的第一特征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如此方式,学生自然而然会在问题解决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该课程与学生生活的关系,利用多样化的方式,如引入生活内容,使用生活手段等,构建生活化课堂,以此使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思想品德内容,在生活中运用思想品德内容。
参考文献:
[1]黄芸.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研究[J].才智,2017(1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