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语教学改革实施热点问题案例分析

2019-10-08梁东武黄崇杏于婷徐羽唐小惠陈晓宇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7期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双语教学双一流

梁东武 黄崇杏 于婷 徐羽 唐小惠 陈晓宇

【摘要】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和“双一流大学”建设不断深入发展,双语教学改革作为教育国际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我国各地高校中普遍实施并日趋成熟。当前高校双语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有:双语教学的定位问题、双语师资问题、双语教材问题、双语教学模式问题和双语教学改革成效评价问题。本文结合各高校双语教学实施案例及经验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为我国双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  教育国际化  双一流  双语教学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编号:2017JGA12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7-0005-02

双语教学(bilingual instruction),是指以两种以上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学方式,其中一种语言并不一定是学生的母语。在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双语”主要是中文和英文,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開展专业课教学[1]。双语教学的出现有着多重社会文化背景,如多民族国家的语言和文化背景、殖民国家背景、殖民地殖民教育背景等。在我国,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教育国际化不断发展,国家和社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教育部分别在2001年、2004年和2007年相继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启动2007 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等,推行双语教学,要求力争在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要达到所开课程5%-10%和支持全国各高校建设1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目标[2]。随后全国各地高校兴起双语教学改革热潮。双语教学一直以来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式,通过双语教学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英语能力,师生均可以在这个改革实践中获得能力的提高;作为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当前“一带一路”和“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历史背景下,双语教学变得更加重要而紧迫,各地高校不断加强研究双语教学实施的各种热点问题。

1.双语教学的定位问题

在双语教学改革实施中,首先要明确双语教学的定位问题。部分高校在探索双语教学改革路上曾因教学目标的定位不清晰,没有清晰界定英语课、专业课、专业英语课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最终变成既不是英语课也不是专业课更不是专业英语课,导致老师和学生无所适从,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3]。随着双语教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到双语教学定位的关键性,主要就是要区分专业课和专业英语课的教学目标[4]。专业英语课偏重以英语知识及学习方法为教学目标,例如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和语法学习;专业课的双语教学目标是双重性的,其一是获取学科知识,其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双语教学以获取学科知识和能力为重心和前提,英语能力的培养目的更多是为学生获取专业领域前沿技术信息及进行国际学术、技术交流打基础,是辅助培养专业能力的手段,与专业英语课以专业英语为目标的定位不同,它更偏重专业的思维和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

2.双语师资问题

双语师资缺乏是目前我国双语教学建设的普遍问题。双语教学本质上首先要求老师能够利用两种语言开展教学活动,这是双语教学可以实施的先决条件,也是决定双语教学改革成败、教学效果优劣的关键因素。双语教学对教师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均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具备用专业词汇的外语表达能力,才能使学生理解专业名词深层次的内涵,培养学生英语的思维方式,介绍本领域国内外发展的前沿技术方向和趋势。因此双语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功底,而且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这样才能达到双语教学的目标。着力建设一支专业扎实、外语水平优异的双语课程师资队伍是当前双语教学改革的重点。目前从大多数国内院校的实践经验看,通过让具有出国深造和进修条件的年轻教师带着双语课程建设的项目出国学习是短期内培养双语师资、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值得推广的方法。长期来看,主要还是依靠大力投入开展双语师资培训,例如针对双语老师定期开展英语培训班。例如,有高校与英国、美国、新西兰等国的部分高校达成了互派师生访学交流的协议,每年定期指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学生出国访学交流。有高校与外企建立合作平台,教师可深入外贸公司考察学习,学生也可以利用寒暑假到外贸公司参加外贸实践活动。此外,通过跨专业、跨校联合教学实现师资的整合与共享,解决双语师资的问题,也是值得借鉴的成功案例[5]。

3.双语教材问题

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和载体,双语教材也是影响双语教学实施与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有调查显示,在双语课程教材的甄选中,教材获取的方式和价格成为制约选择的重要因素,这就凸显了双语课程的建设中,经费支持力度和建设单位政策扶持的重要作用。另外,从学生调查问卷反馈结果分析,学生更倾向于国内编撰的适合本领域的双语教材。因此,教材建设还是今后双语教学建设中重要的任务。借鉴华南农业大学“畜产品加工学”双语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2],通过课程负责人和国外同行专家建立合作机制,共同编撰具有本校、本专业特色的双语教材和讲稿,建设国家级的精品课程和双语课程,应该是解决双语教材问题的必由之路,这需要加大双语课程建设的资金及人力投入。

4.双语教学模式问题

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双语教学方法,包括教学理念、中英语占比、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方面的内容;双语课程教学不是简单的“专业”加“英语”的模式,选择怎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将二者有机融合以达到预期的双语教学目标是双语教学改革最关键的技术难题。目前研究表明,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英语基础、具体专业课程的特性、传统教学理念的革新、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等因素。总体来说,双语教学对人才培养是非常有益的,但是,能否实施以及实施的效果如何却取决于具体的实施方案,尤其是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首先,决定教学水平高低的因素是什么?首当其冲的必然是教学理念是否先进,因为这进一步影响到教学目的、目标定位的问题,也直接影响到教学模式和效果;其次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最后是教师个人知识魅力等因素。研究发现,教学水平低下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教师本身的能力有限,另外一方面也存在部分老師不够用心和负责,此外就是最普遍的原因就是教学观念陈旧、思维固化及思维惰性所致。传统观念重视的灌输知识成为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老师因此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我们清楚,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传授方法更重要,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因为学生在未来漫长的个人独立成长过程中,其所接触的领域是非常不确定的,因此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在老师身上,更重要应该是获得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老师应该成为学生扩大视野、眼界,学习思维方法的榜样和学习方法的示范,而课本知识仅仅是学生求学的非常有限的一部分。课本知识最大的价值仅仅只是样板,只是案例,毕竟课本上的都是过去的知识记载,不一定能指导解决当下生产和社会问题。高校教学目标定位首先应该是传授学习方法和培养自学能力,而不仅仅是局限在课本知识,更不能懒惰地进行陈旧知识的满堂灌。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双语课堂,这个现象必须改变,否则很难有教学效果的改观更谈不上质的变化。所以,教学理念的改革是教学改革中首当其冲的难题。因为不同的理念就导致了不一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而传统的教学理念落后,已经造成了目前的高校教学“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痛苦”、“教的好是因为老师,教不好也是因为老师”、“考前一周老师划重点、学生突击背考点”、“学生一毕业,知识还给老师”等现状,这种现状必须改变,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就是改变的本质和前提[6, 7],这个改变的阻力主要来源于很多已经固话的观念和形成惰性、惯性的教师自身。双语教学的课堂改革,也必然从观念改变开始,从老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思维开始。

第二,双语教学模式问题里,双语课堂的中英文占比把握是个难点。双语教学不仅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双语教学改革潜在的最大风险是,由于老师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英语能力的限制,导致教学效果差,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学生的英语基础也是影响双语教学可行性和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大部分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改革之前,首先要做到就是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进而确定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2]。目前已经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案例和经验。例如,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知及接受程度,进而明确是否开展双语教学及在什么学期开展双语教学更合适。调查表明,由于学生普遍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双语教学改革通常选择英语基础较好的班级,如四六级通过率较高的班级;为满足双语教学的专业基础要求,大部分高校都从高年级阶段实施双语教学;有高校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调查英语水平对学生分层次,尝试将水平优秀的新生列入第一批双语教学的对象,而其余学生在进行为期半年的通用英语教学后,再接受双语教学;在一门课的双语教学过程也适宜采用渐进式的模式,将课程开始阶段英文授课占比30%-50%,讲授重要概念、原理,课程中段占比50%-80%,讲授具体技术问题,最后随着学生对双语的适应能力提高,课程实现全英文授课,讲授内容更多是应用案例等知识。这些案例和经验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参考。

第三,双语教学模式必然要考虑具体专业课程特性。理工科、文科、商科都有不同的课程特性,学位课还是选修课,学时的长短,都影响到开展双语教学适宜性和方式。一般来说,双语教学更多选择的课程是与学生就业、社会需求关联系更大的专业课,这样首先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8]。有高校通过对具体双语专业课的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设计,打破传统的内容编排,把最相关的概念、原理、技术应用都集中到一个模块,实现了知识体系的模块化,借此引入了基于任务的教学模式(TBL)有效提高了双语教学效果。例如,在“TBL教学模式在医学遗传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的研究中指出,TBL是基于任务的学习模式,适合双语教学[9]。因为模块化的知识设计,利于学生分组针对具体问题开展课题任务式研究学习,通过分享汇报增加学生应用英语的实践,达到双语教学的关于语言能力培养的目标。双语本质上就是在专业教学过程增加了一种传播语言,因此也必然要考虑语言课程性质的教学规律,并适当借鉴语言课教学的有利因素,例如常见的英语教学情景模式教学方法,任务式教学模式等,均可以有效提高师生教学互动,促进双语教学效果。

第四,双语教学模式必须适应时代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对传统模式革新,部分高校例如利用翻转课堂[10],通过把课堂知识通过网络平台提前给学生,把课堂时间留作解决学习问题,进而有效突破了传统课堂时空局限,同时实现了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老师真正变成了引导者,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学能力,从单调的满堂灌到师生互动到师生互助共同学习进步,非常值得借鉴。

5.双语教学改革成效评价问题

在双语课程建设中,建立科学合理的双语教学评价与质量监控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双语教学得以持续改进发展的重要手段。合理的双语教学评价体系应由健全的评价机构、完善的评价制度、明确的评价标准、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组成。其中,双语教学的评价标准应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准,学生在知识、语言、综合素质等方面应该达到的程度应成为评价的主要标准。另外,还包括双语师资的培养。也只有这样,双语教学才能持续地、深入地开展下去,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国际型创新人才,这也和国家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评审指标体系》的精神是一致的。先进的评价机制应具有良好的判断、反馈、沟通、激励、督促功能,有助于帮助教师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帮助学生建立双语课程学习信心和兴趣,促进双语课程不断发展。目前,关于双语教学改革评价问题的解决方法,比较值得借鉴的有基于试卷的期末成绩考核评价和基于毕业生调查问卷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有高校基于学习产出教育(OBE)的理念,对智能控制双语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进行探索性改革[11]。这实际上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思想,将双语教学过程实现关键指标点量化控制,最终通过期末考试及毕业生就业满意、企业满意等情况反馈来调整优化双语教学过程,很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韩立新,于诗卉:《高校双语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思考》,《教育科学》2013年第06期,第35-41页。

[2]孙炳新,冯叙桥,常雪妮,等:《高等学校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食品包装学课程为例》,《包装学报》2012年第04期,第90-93页。

[3]张培:《双语教学:热点问题的冷思考》,《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第03期,第127页。

[4]李春茂,王国惠,李春雷:《关于双语教学热点问题的冷静思考》,《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年第08期,第112-114页。

[5]王泽宇:《高校双语教学课程中专业课教师与英语教师合作教学模式探索》,《教育现代化》2018年第29期,第92-94页。

[6]欧阳厚淦,卢文静:《医学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会——以《局部解剖学》为例》,《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年第06期,第104-106页。

[7]唐延林,魏晓楠:《以学生为中心的《光谱学》教学改革探讨》,《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48期,第86-87页。

[8]龙欣:《经管类专业国际商法双语教学的改革思路探索》,《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36期,第38-39页。

[9]宋小青,魏会平,董明纲,等:《TBL教学模式在医学遗传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医学研究与教育》2018年第04期,第76-80页。

[10]范景行:《基于MOOC+翻转课堂的计算机课藏汉双语教学探究》,《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36期,第9-10页。

[11]周彦,王冬丽,张莹,等:《OBE理念下智能控制双语课教学改革》,《教育现代化》2018年第35期,第58-61页。

作者简介:

梁东武,广西大学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教育国际化双语教学双一流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