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略读课文教学初探
2019-10-08王芹
王芹
[摘 要]统编语文教材的课文分为精读与略读两大类。略读课文是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升的演练场。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应从课文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明确阅读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迁移运用,以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关键词]略读课文;阅读提示;自主合作;迁移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2-0042-01
略读课文是相对于精读课文而言的一种课文类型。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单元都编排了一些略读课文。这些略读课文不仅是精读到略读的过渡,而且是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升的演练场。教师要充分发挥略读课文的功能,致力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演绎略读课文教学的精彩。
一、借助阅读提示,明确阅读任务
在每篇略读课文题目的下面,都有阅读提示。这些阅读提示不仅充分体现了略读课文的特点,而且也为学生的阅读指明了路径。教学时,教师可以从这些阅读提示入手,明确阅读任务,为学生的阅读指明道路。
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这一课的阅读提示是:“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比较一下,这篇课文与《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这个提示就为学生的阅读学习指明了方向。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如下学习任务: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从一粒种子到阳台的木地板需要经过哪些历程?用示意图把种子的变化表示出来。
3.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学习《那一定会很好》《去年的树》,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篇课文在立意、主题思想以及表达方法等方面的异同。
其中,任务1、2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基本上都能完成;任务3学生会理解不到位,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这样教学,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对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尽量少讲或者不讲,只在学生遇困难的时候再伸出援助之手,使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二、阅读练习同行,自主合作交流
略读课文教学需要学生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的平台,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就主要问题进行合作学习,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
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文,阅读提示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默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以阅读提示为目标引导,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设置以下几个板块让学生学习。
板块一:“我来告诉你。”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伴听。
板块二:“我要请教你。”鼓励学生把自己需要其他同学帮忙解决的问题互相交流,共同解决。
板块三:“个性表达。”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板块四:“展示台。”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这样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与平台,渗透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略”这一特点,自己要少讲一点,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交流,在合作学习中获得知识。
三、注重总结提升,学习迁移运用
略读课文一般安排在精读课文的后面。这就意味着要把精读课文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注重对阅读方法的总结、迁移与运用,以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的《池子与河流》一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并以诗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编排在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这篇课文的前面已经安排了三篇寓言故事,分别是《守株待兔》《陶罐与铁罐》《美丽的鹿角》。通过这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了阅读寓言故事要从中明白一定道理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池子和河流》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回顾,而且要让学生把学过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这篇课文的学习上来,从池子与河流的对话中明白做人的道理。这才是这篇课文教学的应有之義。
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回顾,在迁移运用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应从课文的性质特点出发,自己要少讲一点,让学生自己多学一点,致力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