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艺术创造的教学实践
2019-10-08许伟
许伟
【关键词】 艺术创造;废旧材料;观察;举一反三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3—0189—01
一、观察生活,创造生活
用多种材料制作艺术品,再进行设计,其目的是创造美好生活,提高审美品位。在小学美术教学课程中,用废旧物材料、简单材料进行艺术创造,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根据美术新课程教材,我们可以因地制宜进行教学。城区的教师可以利用废包装盒、毛线、易拉罐等易找的材料,农村的教师则可用泥巴、麦秆、蛋壳等易找的制作材料。还有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也都是进行美术制作课程中的好材料。寻找贴近学生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装饰加工制作,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易于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快乐地获取知识,使他们的学习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以态取势,巧用材料
教师可根据制作材料,特别是废旧材料的质地、机理、色彩、形态等客观因素,以态取势,巧用材料。巧用就是要会发现。在创作前,要仔细观察,学会分析,利用好材料的自然形态。如易拉罐、粉笔、纸杯的圆柱形态,在不破坏原始形态的基础上可用添加法、切刻法等进行艺术创造。各种材料由于形态不同,采取的表现手法也不同,因此要巧用材料,如软线材料可用编织法,硬线材料用盘绕法等。比如,笔者在上小学美术人教版六年级“废旧物的新生命”一课时,就是巧用矿泉水是圆柱形态,通过剪、刻、卷等方法演示制作成了一个花瓶。学生看了也觉得很好奇,注意力集中了,达到了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举一反三,逆向思维
在笔者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用一张纸能折出好几种小动物,你是怎样折出的?笔者告诉学生,第一是勤奋,我在折动物之前,旁边放个纸筐,有时一天一筐纸,靠反复的琢磨与实验。第二是举一反三,将动物分几种类型,如带翅膀的、长四条腿的、长胡须子的,然后依照自己已经掌握的或别人使用过的技法进行推理,举一反三。如折天鹅,加两条腿就是鸵鸟,将脖子弯曲就是水鸟,将尾巴拉长就是孔雀等。在设计椅子时,采取逆向思维法,椅子为了稳定通常是四条腿。如三条腿行吗?两条腿行吗?一条腿行吗?给学生展示制作好的构成式立体建筑模型时,告诉学生可以将做好的立体形态正面看看,反面看看,甚至翻过来看看,让学生从中有新的发现,激发创造灵感。
四、乱中求序,齐中求变
创造美离不开美的法则,繁而不乱,简而不空,乱中求序,齐中求变。在美术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中教师可经常利用这些原理进行构思设计。在利用废旧物材料进行制作中,这些原理同样适用。秸秆材料呈条状,并排粘贴呈面状,捆扎在一起呈立体状,用这个方法可以制作建筑围墙、房顶、窗户。如何让简单的材料变为丰富的造型,就要利用各种方法,如一个废弃的纸杯造型变化有限,我们可将多个废弃的纸杯插合在一起,制作成飞舞的龙。用一个符号、一个形状、一种材料、一种方法进行重复、变化,就会形成丰富的艺术语言。
五、采用多种废旧物组合的艺术造型方法
其实,在美术教学工藝制作类的“设计·应用”课上,这些看似废旧的东西可是大有作为的。我们可以将各种废弃物进行组合,这在现代雕塑中经常使用,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也很有趣,很实用。各种废弃物有着自己特定的形状、色彩、机理与质感,将它们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富有感染力与想象力的造型,正所谓巧夺天工。因此要善于发现,敢于想象。制作的美术作品可能较抽象,但这正是这个特点才耐人寻味。我们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材料,比如泥土、卵石、树皮、竹竿、麦秸秆、葫芦、植物籽粒等。只要静心观察,就会发现无论在材质上还是在造型、色彩上,许多的材料都有着自己内在的美。
法国艺术家罗丹有一句话说得好:“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应在平时教育学生养成收集的好习惯,把这些非常不起眼的东西看成是加工艺术品的原材料,向大自然学习,并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