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启发式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2019-10-08章小娥
章小娥
【摘要】基于启发式学习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的,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的高阶思维培养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重点研究了有效提问在基于启发式教学模式中的作用。并从有效提问的设计原则、形式;有效提问如何实施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思考,强调了有效提问在启发式学习课堂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有效问题 课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7-0162-02
启发式学习是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一种教学方式,基于启发的学习一般在传统课堂中进行,研究的内容通常也以课本知识为主,通过有效问题的设计,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让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和创造,促使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深度学习。
一、启发式教学中有效提问的课例分享
有效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的一种能引起学生紧张的智力活动的提问方法。这种提问不是简单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过程,而是教师在提问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所提问题要精心推敲,充分预设,在提问过程中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能给予适时点拨、启发和引导,促进学生进行有效思考,进行简捷准确的描述,并及时灵活地驾驭课堂生成的新问题[1]。笔者以开设的《疯狂的石头——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一课为例,分析一下有效提问在启发式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实录】
师:请大家设计实验来验证一下刚才猜想的气体到底是哪种?
生:进行实验方案设计。
师:(播放视频:电石与水反应的气体产物燃烧实验。)视頻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有黄色火焰,集气瓶壁变黑。
师:瓶壁的黑色物质是什么?炭黑。根据这个现象,你觉得刚才的哪个猜测不成立?
生:氢气。
师:(继续播放视频: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通过上述两个现象说明该气体一定含有什么元素?
生:碳、氢。
师:含碳、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甲烷吗?如果不是,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不一定,比如:氢和氧两种元素可以组成水和过氧化氢两种物质。
师:我们的同学真是太棒了!展示资料:该气体为乙炔。根据信息:CaC2+H2O→C2H2+固体,请你来猜猜产物白色固体的组成?
生:1.CaO; 2.CaCO3; 3.Ca(OH)2
师:你的猜测依据是什么?
生:元素守恒。
师:结合生成固体的具体情境,你觉得哪种猜想不成立?
生:CaO会与水反应,所以不成立。
师:请大家设计实验验证另外2种猜想。
生:(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师:经过同学们的合理猜测再加上实验验证,电石与水反应的产物我们都得到了,你能书写一下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生:(板书展示电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师:现在大家把思路再转回我们的新闻播报:视频中的解说为电石燃烧。大家觉得这一说法是否科学?如果不科学,应该怎样说才对?
生:不科学,应该是电石遇水后生成的乙炔气体进行了燃烧。
师:请大家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生: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物质:电石。知道电石可以与水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可燃性气体乙炔和白色固体氢氧化钙;2.我们得到了猜想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由一则新闻开始,开始了我们的猜想之旅。猜想货车起火原因,猜想可燃性气体的成分,猜想电石与水反应后得到的白色固体成分,在不断的猜想过程中,大家归纳了科学探究过程中进行合理猜想的三种具体方法:根据情境、根据元素守恒、根据物质性质。并在每次猜想后,用实验的方法对猜想进行了验证。希望通过这节课,同学们能用化学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这个五彩的世界!
【设计意图】
在学生对合理猜想进行方法归纳后,他们对自己猜想的气体物质充满了好奇,迫切想知道气体的具体成分。此时,教师通过一个个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用实验验证的方法,根据实验现象和教师提供的信息得出气体的成分。最后通过“对白色固体的猜想和验证”问题的解决,实现了刚掌握的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促进学生使用旧知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的高阶思维的发展。
二、启发式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思考
1.有效问题的设计
(1)有效问题设计的原则
有效问题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然后在整体把握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针对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疑点,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围绕本课的知识主线、教学目标等核心设计问题。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不能强迫学生的思维,注意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性,要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去思考,而不是让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同时问题的设计要围绕一个主题或指向一个目标,问题间要有内在逻辑关系,在循序渐进中达到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目的。
(2)有效问题设计的形式
对于知识跨度较大,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习内容,如果要求学生一下子就解决难度相对较大。此时可以设计分层式问题,即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问题串,问题与问题之间彼此相关联,前一个问题成为下一个问题的台阶,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思维阶梯化、连续化,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的过程中建构学生的整体知识。
对于教学要求高,学生认知难度大,需要通过细致实验研究的知识内容,设计为围绕主题的多角度、多层次、系列化、结构化的问题组,以便于从问题组出发深入开展相关的实验探究,并最终形成重点知识的结构化认知。
对于一些概念性强的知识,相关性或相似性比较接近的知识,在教学中往往可以设计成对比性问题,可以依据逻辑学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者充要条件的设计思路,展开比较、甄别,便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
对于需要学生获得的规律或结论,教师则应当利用归纳性问题设计的一般思路“差中求同”或者“同中找差”的方法设计问题情境,而后再设计指向性较为显著的问题,便于引导学生的思考。
2.有效提问的实施
(1)把握好启与发的关系
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苏格拉底在他的“产婆术”中告诉我们:在质疑问难中可以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的能力,学生在此过程中会积极主动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其高阶思维能力。所以在启发式学习的课堂中,师生的关系是一种“启”和“发”的关系。教师首先是找到学生的学习基点,通过恰当的提问,让学生的思维“跳一跳”。所以在提问前,必须准确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才能通过一个个有效的提问去开发学生的智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能力。
(2)及时地追问与反问
追问是课堂教学中普遍运用的一种反馈方式。它是在前一个问题基础上的拓展与延伸,是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的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弄懂弄通为止。它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追求的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效的课堂追问需把握好追问的时间节点和追问的内容。教师追问的好,课堂将会成为生成智慧的天堂。
及时地反问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能基于自己的思考解决新情境下的困惑,促进学生分析、综合等高阶思维的培养。
问题是启发思维的源泉。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加工和组合。教师的质疑问难不是要为难学生,而是要促进学生的思考。在学生最近发展区附近的有效提问能让学生在问题中改造、重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提问过程中使学生不断地超越自己,激发他们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发展高阶思维。一堂好课,有效提问越多,学生的智力活动就越多,思维发展也越好。
参考文献:
[1]江霞.深度学习背景下对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1(7):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