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简析
2019-10-08张桂文
张桂文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学生终身教育的起始站,数学学科的学习不应仅仅是为了获取有限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时更应注重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本领,并获得终身受用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学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做好充分基础。因此,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探讨了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小学生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和教学效果,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0-0147-01
一、夯实基础,训练学生的应用结构能力
小学数学,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点科目,应用题一直以来都是数学学科中的重点题型,加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应用题教学时应培养学生的问题结构分析能力。学生问题结构分析能力的提升不仅能提高学生问题解决水平的能力,而且对学生的世界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养成也非常重要。教师在进行应用题的讲解时,应该把线段图、补充问题条件、自编应用题训练、对比训练等数学问题结构分析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在教学时加强学生发散思维与前后联系思维能力训练的力度,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在稳步中得到提升。以便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课程之一,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课程,想要强化学生对数学课程的重视程度,就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例如,在讲最简单的加减运算时,就可以拿生活中的一些实物举例子,提问“小红拿来了13个苹果,又拿走了4个苹果,还剩下多少个苹果呢?”此外,在讲稍难理解的“利息”时,也可以这样举例子,“爸爸在银行存款30000元,年利率是0.32%,存两年的时间能获得多少利息呢?”这种把题目与生活相联系的方法,既可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又能让学生愿意观察、愿意去学,更愿意解答。学生学好应用题,有助于开发智力、发散思维,使头脑更灵活,各方面素质更完备。
三、逆向思维训练解题技巧
思维的转变对很多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困难,惯性思维会阻碍其纵深发展。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对数学学科教学提出深层次要求,学生要打破常规,积极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在教学引导中教师应该鼓励他们用逆向思维去解答问题。例如,一农场有一批大米需要卖出,第一天售的重量比总数的一半少14吨。第二天售出的重量比剩下的一半少14吨,结果还剩20吨,这个农场原来有多少吨大米?学生可以反过来去解答这个问题,设想如果第二天刚好售出剩下的一半,就应是20+14吨。第一天售出以后,剩下的吨數是(20+14)×2吨。以此类推。列式:[(20+14)×2-14]×2 =[34×2-14]×2 =[68-12]×2 =56×2 =112(吨),所以这个农场原有大米112吨。通过此类方法,孩子们都乐于进行未知问题的探索,长期训练后,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则会获得明显提升。
四、解题时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应用题一直以来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的习题类型,因此,数学教师应该理解掌握应用题教学解题思路设计,使新旧知识联系紧密,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数学教材中所选取的应用题多数来自于生活的,教学中有必要引入一些生活化问题,不仅能拉近数学科目和生活的距离,同时还利于学生接受。这种呈现方式也会更亲切,更能激发出学生对应用题解题的兴趣,激发出学习动机。例如,在学习“长方体面积计算”中,可结合“沙包”游戏举例,孩子们都喜欢玩沙包,可作为问题提出:大家会不会制作沙包呢?制作一个边长为5cm的沙包需要多少布料呢?结合此类问题引导学生加深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思考,开发大脑的潜能。如此引导能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训练等要建立在对学生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当熟悉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后,应用题的呈现方式和讲解方式才会更有针对性,保证用小学生能懂的语言交流。除此之外,要引导学生理解思考,发挥他们的主动探究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探讨知识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王巧芬《浅议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有效教学》,学术期刊《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第1期.
[2]李雪,于海艳.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88-89.
[3]徐菁,许志安.新旧课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比较研究[D].硕士毕业论文,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