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

2019-10-08马镇东

文教资料 2019年20期
关键词:教学渗透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

马镇东

摘    要: 初中生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能提高道德素养,而且能树立法治观念,促进各方面发展,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关键环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利用课堂事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做对社会有责任心、讲道德、勇于担当的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 德育教育    道德与法治    教学渗透

智育是德育的辅助,学问有辅佐品德之用。对于心地好的人,学问对德行与智慧都有帮助;对于心地不是很好的人,学问则会使他们变得更坏。初中生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能提高道德素养,而且能够树立法治观念,促进各方面发展,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关键环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利用课堂事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做对社会有责任心、讲道德、勇于担当的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要把德育教育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促进全面发展,让教育力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中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道德榜样。

立德树人。教师首先要品德高尚,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才能充分利用自身榜样力量教育引导学生。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用行动教育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为学生阐述相关德育知识,让他们通过教师的所作所为提高思想认知水平,明确自己的行为目的。例如在学习部编教材第三单元《师长情谊》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中关于孔子与陶行知的材料,树立教师形象,在学生认识教师职业特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引导学生结合老师给予的帮助进行分析,学会尊重老师,学会与不同风格的老师相处,在课堂学习中不断引导,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道德素养。

教师要注重素养的提高,通过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做到淡泊名利,宠辱不惊,明确自己的教育责任。只有真正拥有一定道德素养的人,才能胜任教师这一光荣的职业。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不能只当作养家糊口的职业;其次,要明确教师是育人的职业,工作对象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向学生释放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引导学生明确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同时是一个拥有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此外,教师还要关爱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沟通交流中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予以帮助。教育是平淡的,在平平淡淡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思想发展,学生在良好道德风尚的熏陶之下,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教育的洗礼,进而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同时,教师为学生树立道德榜样,实现德育教育的融入。

二、体味亲情,珍惜生命,让德育教育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精神动力。

“回到父母身旁,看着儿时的照片,更觉得往事如昔,光阴似箭。但愿我们能多花时间陪陪最爱的亲人”(陈雨黎)。部编教材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涉及家的内涵、体味亲情的问题。教师要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状况,结合生活中父母给予的爱,让学生谈一谈亲身感受和对父母的认识。教师顺势引导,利用课本中的生活实例深入地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真切地感受父母对他们的关注、关爱,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段亲情视频、几行亲情文字、几幅亲情图画……借助对亲情的体味,在学生心里播种下感恩的心,明白父母工作的不易,理解父母对自己的良苦用心,在亲情的感染下学会尊重父母,学会孝敬父母。孝亲敬长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才能真正得到传承。只有学生感受到亲情的力量,才能在今后学习中找到努力的方向,激发积极进取的思想动力,支撑他们对明天希望的追求。

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西塞罗)。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应不自觉地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由于初中生认知不足,对于生命问题理解不足,需要教师引导深刻认识与理解生命。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为学生提供了对生命思考认识与理解的帮助。教师要利用教材,融入德育教育,引导学生走出对生命的困惑:生命虽然不可以永恒,但是可以接续。在学生懂得“生命有时尽”的时候,也就明白要善待生命、珍惜生命的道理。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知识引领学生探问生命,加深认识与理解生命的接续:身体的生命、社会关系中的生命及精神信仰上的生命。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只有热爱生命的人,思想才会充满活力,精神上才会积极进取;只有懂得珍惜生命的人才能拥有责任感,才能为社会服务,敢于担当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融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而且可以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三、融入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勇于担当,做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进入更高的境界(林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每一节知识要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浅显的语言让学生明白:只有敢于担当的人才能拥有未来,才会在社会中立足。在学习湘鲁版五四制七年級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时,教师要紧扣课本知识要点、图片资料,提出相关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说一说平时自己能够说到做到的事情有哪些?自己有什么收获?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新闻人物及事例,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要点进行分析,学会明辨是非,学会用理性的眼光分析解决问题。在谈论中明确课本的知识点,同时明白做人的道理:我做事,我负责。引导学生认识到做一个负责任,敢于对自己负责的人才会在社会中生存下去,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需要的是敢于担当的人,只有敢于担当的人才会有动力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到底。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事例、英雄人物事迹,引导教育学生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敢于担当是与人交往的基石。教师利用英雄人物事迹的影响,生活经历的真实写照,激发学生担当意识,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教学目的。

成人,成才,成功。學校教育的关键在于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生人生教育的基础。教师要把德育工作做好,利用宣传、教育教学课堂等开展思想教育,尤其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更要彰显学科特点,灵活机动,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改变原来简单、表浅的德育课程方式,探索教材的呈现形式,积极探索道德价值观学习、法治意识形成、品德和人格形成规律与机制。教师要借助教材提供的事例材料引导教育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理想、勇于担当的新时代中学生。这是学校的教育目的,更是每个家庭希望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师应不断地探索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加以改进,在教育实践中让学生爱学习,在春风化雨中得到教育,同时热爱自己的生活,热爱自己的家人。在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是我们国家教育的需要,更是每位教师的职责所在。

四、融入德育教育,引领学生诚信做人,奉献爱心,用友善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在教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家庭情况不同,受到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影响不同,因此开展德育教育,引导学生诚信做人,是教师当前的重要任务。在鲁人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与诚信结伴同行》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诚信的重要性,运用了许多关于诚信的生活事例,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视频展示,联系课本中的事例,引领学生明确诚实守信是立人之本。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做好家庭访问工作,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与学生交流沟通,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思想上的问题,用情感感化他们,用生活中的遭遇解说、说服他们,让他们学会诚信做人,奉献自己的爱心,不管别人怎么说,只要自己抱着诚信友善对待善良的人们,周围环境就会和谐起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发展素质教育推进公平教育的重要一环。教师要增强自信心,坚定自己的信念,用耐心与真诚教育引导学生,学生的思想行为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育人目的才会达到,文明进步、和谐团结的社会氛围就会营造起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教师担负重任,任重而道远,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任落在每一位教育者的身上,教师要因地制宜地为学生发展搭建多方面的平台,加强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担当意识,在德育教育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参考文献:

[1]胡会平.德育教育是育人之本[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选(上卷一)[C],2004.

[2]黄献忠.德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探讨[J].成功:教育,2018,000(011):81.

猜你喜欢

教学渗透道德与法治德育教育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节约教育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