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实践初探

2019-10-07沈彬高振元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党建创新新工科高校

沈彬 高振元

【摘 要】 新时代新工科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实践途径是:纵横结合设置学生基层党支部;加强基层党支部书记人选的配备,指导党建工作日常运转;重视“互联网+”,搞好线上党建;强调“又红又專”,抓好线下培养与实践。

【关键词】 高校;新工科;学生基层党组织;党建创新

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新时代新工科背景下开展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为国家建设培养“又红又专”的复合型优秀人才,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全覆盖无死角。长期以来,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新时代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2]如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创业团队、社会实践团队、志愿者网络空间等,涉及不同专业、不同学科背景的实践育人平台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这些团队中党员示范引领作用不突出,甚至出现党组织缺位弱化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此外,学生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化规范化内容化不强,组织生活没创新没活力,缺乏吸引力,内容不丰富,如何利用新媒体多种形式创新组织生活,提高实效,更好地利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是当前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纵横结合:设置学生基层党支部

对高校而言,开展学生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首要问题在于找到合适的党支部设置方案,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党支部设置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新工科的发展需求。王海燕和陈东通过对大量调研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3]总结出当前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共同愿景淡薄、平台不够、功能受限、服务效果欠佳、制度僵化、缺乏活力、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杨维伟依据组织理论及系统理论构建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矩阵式”工作模式,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矩阵式”工作模式的“三全协作”机制。[4]单玉成在其一文中也认识到党建育人的重要性,并提出建设高校服务型党组织的具体措施。[5]但整体而言,对学生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已有研究相对薄弱。

当前,在工科院校中存在较多因共同的任务或项目而组建的相对松散的弹性团队,如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创业团队、社会实践团队、志愿服务团队等。由于这些团队涉及不同专业、不同学科背景,党组织缺位弱化,党员示范引领作用不强。探讨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即纵向与横向相结合——基于学科专业划分党支部,将同一专业不同年级的同学结合起来,便于支部成员在共同学业导师、班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包括专业课程在内的各种学习;同时在各党支部下以年级为单位设置学习小组,该小组定期与本年级辅导员进行沟通交流,便于各年级辅导员对本年级党员情况的了解和把握。这样,便可发挥育人平台的人才培养优势,让优秀人才团结在党的周围,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创新,报效祖国,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利用好多种平台将共产党员培养为服务社会的能手。

二、加强配备:指导党建工作的日常运转

众所周知,高校学生基层党支部书记人选的配备以及日常运转机制对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至关重要。秦东方、张志娟、王云海在相关研究中提出当前关于高校基层党建的研究对党建运行机制本体的剖析不足,没能深刻揭示更深层次的原理与规律,且创新研究不够深入、研究成果缺乏实践检验。[6]张健在相关研究中提到完善机制,提升支部书记和支委能力的重要性,但对于具体措施也仅仅是点到为止,没有结合具体案例展开。[7]谭勇等人的研究有专门提到发挥教师、学生党员的联动作用,并提出由学院党委委员和青年教师党员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具有一定的创新性。[8]林子铃、朱胜曾在其相关研究中探讨过理工科高校学生党支部学生受专业教育背景影响,相对注重实践活动,参与理论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较低。[9]我们认为,梳理清楚基层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日常运转机制,是开展好基层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基础。基于工科院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即由专职辅导员以及身为党员的本班导师、本专业教师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挑选综合素质过硬的学生党员担任学生党支部副书记;以学院为单位成立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由高年级综合素质过硬、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学生党员担任秘书长,各党支部副书记(学生党员)担任委员和轮值常务委员,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自动成为委员会干事并挑选其中综合素质过硬的学生担任各职能部门部长,从而将党员的发展、培养和党建工作的开展实现有机结合。

三、利用“互联网+”:加强线上党建

学生党建工作的方式和渠道也直接影响着工作开展的效果。我们所处的新时代,也是互联网时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他们几乎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成长起来。在新时代,各基层学生党支部开展建设活动,必须高度重视互联网这一线上渠道。“互联网+”背景下的学生党支部建设也引起更多的关注和研究。[10]李庆波、谢正宇在其研究中提出积极开发更适合移动端的红色内容与产品、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党支部“社群”平台以及开发自媒体空间鼓励推出自己的“意见领袖”。[11]赵忠伟、丁立华在其研究中结合新媒体特点提出组建“网络党支部”、开展网络文化教育等措施。[12]我们根据开展基层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实践,认为应结合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背景,主动占领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打造一支红、专、正的网络舆论引导队伍,通过优秀党员直播、网上党课,微支部、微党课等方式在线上引领青春正能量,勇发时代强音,同时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有效汇集、梳理和分析大学生思想意识动态,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向,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正能量,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四、“又红又专”:线下培养与实践

当然,对于基层学生党建而言,在开展线上工作的同时,也要配合线上做好线下的培养与实践引领。我们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发现,在学生基层党组织中“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仍有不完善之处,理论学习难以入心入脑、工科学生党员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学生党员规范化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学生党建制度建设有待加强、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素质能力有待提升、学生党建活动对广大同学缺乏必要的吸引力等。刘迪等人的研究以及王标、胡国胜的相关研究探讨了基于创新创业团队为载体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一定启发意义。[13-14]基于此提出新时代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又红又专”复合型人才的新模式,即跨学科、多学科融合成立创新创业团队党支部,由创新创业团队导师(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既是团队骨干又是优秀党员的学生担任党支部副书记,聘校外创新企业、优秀校友担任成长导师,并通过“挑戰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国家赛事将技术攻关、科研攻关、科研育人与党性教育相结合,将党性教育放在首位,发挥好1个核心(党支部)、利用好5个平台(专业班级、科研实验室、创新创业俱乐部、学校创客空间、校外合作企业),打造好9个创新创业团队,培育出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专业技术熟练的德才兼备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从而将优秀的学生吸收发展为党员、将党员培养成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新工科背景下开展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实践,必须解决跨学院跨学科学生团队的党支部设置问题,加强党支部书记人选配备,为党支部日常运转与党建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为国家建设培养“又红又专”的复合型优秀人才。

【注 释】

[1] 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改革与强国建设。在新时代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对于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2] 王晓枫,高超.浅析当代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3] 王海燕,陈东.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机制的调查与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2013.33.11.

[4] 杨维伟.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矩阵式”工作模式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1.

[5] 单玉成.党建育人视域下高校服务型学生党组织建设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6.6.

[6] 秦东方,张志娟,王云海.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创新研究述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5.

[7] 张健.加强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的路径探析[J].高教论坛,2012.8.8.

[8] 谭勇,杨凤藻,李勇,宋国晶,杨羚.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效性的实践策略分析[J].中国报业,2018.24.

[9] 林子铃,朱胜.新时代理工科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优化研究[J].智库时代,2018.38.

[10] 徐辉,官媚.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共建的研究与实践[J].人才资源开发,2017.8.

[11] 李庆波,谢正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创新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3.

[12] 赵忠伟,丁立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发展[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13] 刘迪,陈泽元,丁琼,李静泊.在高校学生党支部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2.

[14] 王标,胡国胜.基于创新创业团队为载体的基层党组织育人路径研究——以机电工程学院科技创新师生联合党支部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7.9.

【作者简介】

沈 彬(1982—)男,汉族,河南汝南人,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高振元(1991—)男,汉族,安徽砀山人,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史,本文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党建创新新工科高校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浅析在双重考验下煤矿企业如何做好基层党建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注需求 引领追求
党建创新是助推矿山发展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