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自信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探究

2019-10-07段海庆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胜任力辅导员高职院校

【摘 要】 本文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自信”与“胜任力” 作了概述,分析了职业自信对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的重要价值,探讨了基于职业自信提升高职辅导员胜任力的路径。要以职业规划引领辅导员提高基准胜任力,以政治素养促进辅导员提升核心胜任力,以制度考核激励辅导员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以文化自信助力辅导员提升个人职业素养。

【关键词】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自信;胜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不仅表现在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还渗透于人们的日常思想、行为及生活方式之中。文化自信,以其强有力的“渗透性”与“和合力”,深刻地激励着我们源源不断地产生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加强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是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辅导员职业胜任力,作为一个比较新颖的话题,越来越受到专家和学者们的重视。“职业自信”与“职业胜任力”密切相关,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新时期,加强高职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可以更好地帮助辅导员塑造学生“人生导师”的角色,也为更高效地开展“朋辈教育”奠定基础。这既是高等职业教育对辅导员师资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辅导员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体现。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自信”与“胜任力”概述

1、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自信”的基本内容

高职辅导员的“职业自信”,指的是高职院校辅导员针对高职学生开展思想政教育工作逐步积累起来的职业素质自信与专业化发展自信的综合。高职辅导员“职业自信”, 具体包含了职业的认知、理想、心态和情感四个方面的内容。《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强调,辅导员要做到“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因此,辅导员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当前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形势下,自觉抵制西方国家不良思想的侵袭和诱惑,以清晰的政治逻辑和光辉的政治形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的科学内涵

“胜任力”一词,原本常见于企业管理之中。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逐步将其应用于高校管理,并不断深入研究。一般来说,胜任力包含了外显因素和内隐因素两方面的内容。其中,外显因素主要包括知识和技能;内隐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和个性。胜任力,是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岗位不同而不同,同时具有可衡量性的特点。高职辅导员“胜任力”是一个较为新颖的领域,目前的研究还比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本人依据高职院校以及辅导员岗位的特点,结合胜任力的内在要求,认为“高职辅导员胜任力”是指在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辅导员依据自身所具有的特质、知识、技能和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热情、动机等综合素养在有效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的能力体现。高职辅导员“胜任力”,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身心健康、职业和学识素养等方面的内容。

二、职业自信对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的重要价值

辅导员的职业自信与职业胜任力有着密切的关联性。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可以提升职业胜任力,尤其是对职业胜任力所含的工作动机、工作热情等内隐因素效果明显。职业自信对提升高职辅导员胜任力的主要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自信是确保辅导员做学生“人生导师”的关键

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是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岗位工作的核心要求之一。辅导员只有当好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思想引领,帮助学生明确人生方向,感悟人生的奋斗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职业自信,可以帮助辅导员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得到学生与同事的信赖,真正发挥出辅导员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最大作用。

2、职业自信是辅导员开展“朋辈教育”的基础

“朋辈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高职院校辅导员,要真正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帮助学生树立长远的人生规划,还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建立“知心”和“贴心”的關系。这也是当前高校中开展“朋辈教育”的理论基础。高职院校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他们的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往往表现出极强的自尊心,遇到问题很多时候不会主动与辅导员沟通。分析原因,这是由于辅导员与学生身份的差异性导致的。学生对辅导员的工作更多地认为是“学校的公事”,而对于个人的一些“私事”不愿意拿到台面上来。要解决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这一“误解”,需要辅导员与学生建立朋辈之情,做学生生活中的“挚友”。而职业自信可以确保辅导员能更加轻松自然地处理好与学生的朋辈关系,为学生健康成才保驾护航。

三、基于职业自信提升高职辅导员胜任力的路径

1、以职业规划引领辅导员提高基准胜任力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胜任力,存在着相互影响、彼此促进的关系。高职院校要引导辅导员建立科学、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职业自信感,并在此基础上促进辅导员提高基准胜任力。高职院校要依据自身特点,建立健全辅导员胜任力培训体系,在对学校辅导员个人能力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深入把握辅导员个体在胜任力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根据个体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和内容。对新入职的辅导员要从政治素质、心理健康、现代新媒体技术应用、党建工作、职业规划、人际关系、沟通交流、语言表达、个人形象设计等方面进行培训,以提高其基准胜任力,然后再慢慢加大关于忠诚度教育、岗位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培训。

2、以政治素养促进辅导员提升核心胜任力

过硬的政治素质,是确保辅导员对学生开展良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要在建立辅导员综合培训体系中注重加强政治素质培养。要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养,不能仅仅拘泥于日常的教育培训活动,还要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作用,让辅导员在支部组织生活中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充分学习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从根本上用坚定的政治信念武装辅导员头脑,提升辅导员的核心胜任力。

3、以制度考核激励辅导员完善知识结构体系

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是激发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热情的重要保障。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依然沿用传统的考评体系,短期绩效仍然是主要的考评方式,导致很多辅导员为完成任务,专注于部分可定量的指标,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之类的难以定量的指标投入精力不足,影响学生工作质量。由于学生工作差异性大,仅靠短期绩效考评无法正确评价辅导员的工作水平,因此必须要建立科学、完善的综合评估系统对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表现进行正确评价和引导。一是学校要在总体战略规划下为辅导员自身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制定目标及具体的行动计划;二是综合学生评价、同事评价、部门领导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多种考核方式,加强对辅导员的客观评价,让辅导员准确了解自己的工作实效;三是学校要依据考评结果建立合适的奖惩机制,为优秀辅导员在职务晋升、待遇提高等方面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在这种全面的制度保障下,輔导员会进一步提高工作热情,自觉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学生工作能力。

4、以文化自信助力辅导员提升个人职业素养

新时期,文化育人被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以文化人”思想理念,更是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引。高职院校要建立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树立校园文化自信。针对辅导员工作,一是要努力建设高质量的辅导员群体文化,尊重辅导员个体差异,加强辅导员外出学习拓宽视野,支持辅导员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提高科研能力,打造群体职业圈;二是努力塑造辅导员的品牌文化,积极组织筹办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辅导员团队风采展示等活动,专门针对辅导员群体开展精品科研项目立项,增强辅导员的专业实践能力;三是努力打造辅导员的形象文化,充分发挥文化的隐性作用,宣扬并凸显辅导员岗位工作的崇高性和重要性,消除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偏差,帮助辅导员树立职业自信。在校园文化氛围的影响下,辅导员个人职业素养也会得到较好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如勇.探究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现状及对策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4(16).

[2] 徐兴林,孙兆忠,张艳. 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与胜任力提升 [J]. 教育与职业(下旬刊),2018(6)87-91.

[3] 汪海为.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问卷的编制及应用[J].价值工程,2017(03).

[4] 戎媛媛.“双创”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研究[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

【作者简介】

段海庆(1982.10—)男,汉族,山东济南人,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学士学位,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胜任力辅导员高职院校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处级领导干部胜任力的自我评估与模型建构
浅议文科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