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个务必”的形成逻辑与新时代党性修养

2019-10-07薛俊田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党性修养新时代

【摘 要】 “两个务必”是吸取历史的兴衰成败教训,总结党的建设经验的结果,对党的思想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指出在推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实践中,“两个务必”思想仍旧是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素质和能力的锐利武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走好新长征路,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两个务必”,领会其精神实质,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自如应对各种风险考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关键词】 两个务必;形成;新时代;党性修养

七届二中全会有重大历史意义,承前启后,既总结革命战争经验,又提出建设新中国的历史使命。针对革命成功以后,党内可能会出现的骄傲情绪,毛泽东强调:“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即将在全国执政的共产党人敲起了警钟,意在提醒全党不要被已经取得的和即将取得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决不能骄傲自满,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始终传承党的优良作风。长期以来,“两个务必”一直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教材,得到全党的认可。

新时代,我们党领导的事业已取得了巨大成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指日可待,精准扶贫即将取得胜利,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效显著,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形象好转。面对成就,我们自豪的同时,某些党员也会产生“骄傲情绪”;另一方面,由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某些党员会攀比发展较快的地区、部门或者个人,妄图走捷径,不愿继续艰苦奋斗,有的老同志开始贪图享受、年轻党员甚至反感艰苦奋斗。这些倾向如果不加以克服,任其发展,“四风”问题就会反弹,党的形象党的事业就会受到极大损害。我们党面临的伟大事业仍是艰巨的革命事业,为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全党党员必须继续以“两个务必”作为党性修养的锐利思想武器。

一、“两个务必”的形成逻辑

在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党的工作重心开始从农村转到城市的背景下,为什么能够向全党提出“两个务必”思想?这是我们党的经验教训、强烈的忧患意识、党的建设需要等多方面的合力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善于正视自己的历史,从挫折与失败中学习。恩格斯说:“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投入到中国的革命事业中去,由于中国革命的复杂性,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党的事业经受了一些挫折。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注重从党史中学习,反思革命失败或挫折的教训,提到党史上因骄傲遭受挫折的经历:一是大革命后期因骄傲而犯右倾错误;二是1930年的“立三错误”;三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使党的事业遭受巨大损失,不得不进行长征;四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右倾错误”,“又使得受这些同志的错误思想影响最大的那些地方的革命工作,遭到了很大的损失”。[2]正是因为总结自身经历中因骄傲而遭受挫折的情况,从中汲取智慧,党的建设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中国共产党善于从中国历史中学习智慧,从反面角色中吸取教训。1944年3月,郭沫若研究明末农民起义,写了《甲申三百年祭》一文,分析了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因骄傲而失败的教训。当时,正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经过十几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胜利就在眼前,中国共产党人能否经受住考验,避免重犯历史上因骄傲导致失败的错误。总结历史的教训,也是出于对党的事业的忧患意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都高度重视这篇文章的警示意义,“叫同志们引以为鉴戒,不要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3]同时,我们党也特别注重从反面角色中吸取教训,警示党员要创新性学习。1944年,苏联话剧《前线》剧本在延安《解放日报》刊载后,得到毛泽东及其他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很快得以演出。《甲申三百年祭》和《前线》非常适合当时反对根据地和党内已经出现和可能会出现的骄傲情绪。不久,话剧《前线》剧本和《甲申三百年祭》都作为延安整风文件,要求全党学习反思李自成这一农民起义成败的历史教训和防止戈尔洛夫式的骄傲。李自成是一面镜子,戈尔洛夫也是一面镜子,我们不能像李自成那样因骄傲败退北京,也不能像戈尔洛夫那样因骄傲而固步自封。

中国共产党善于发现党的建设中的骄傲情绪,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我们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新党员迫切需要加强党性修养,另一方面,党内有些党员摆老资格,认为自己走过长征路,经历过枪林弹雨的洗礼,对革命有功,骄傲情绪潜滋暗长起来。针对党内这些现象,刘少奇指出:在革命困难时,党员要加强党性修养,在群众对党员拥护不断提高的时候,更要加紧党性修养。[4]1941年,项英因骄傲而不按照党中央的指示行事,不坚决执行党的命令,导致在“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吃了大亏。党中央经过深刻反思,认为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有些党员干部产生骄傲情绪,长期不向中央汇报工作,不服从中央而失败,全党全军应该警惕,引为鉴戒。[5]克服这种骄傲情绪,同时解决新党员新干部的思想教育问题,关键是加强党性修养。所以,在延安整風期间,全党特别注重学习,加强党性修养。1945年,党的“七大”胜利召开,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这种提法,形成了“两个务必”的雏形。随着战争结果向人民这一边倾斜,到1949年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时,毛泽东就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思想。

二、“两个务必”对党性修养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实践中,“两个务必”思想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与作风建设相联系、与思想建设相结合。成为全党加强党性修养的指南,为各个时期的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执政党要继续加强思想建设。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长期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以后,党领导革命的能力是可以得满分的。但是中国共产党没有在全国执政的经验,革命党的思维需要转变,能否在一穷二白基础上领导经济建设,这是一个考验。如何使全党加强党性锻炼,尽快适应工作重心转变的需要。执政以后的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加强思想建设,以适应新的工作需求,“两个务必”明确告诉了大家党性锻炼要求,这是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胜利以后,党员进行党性修养的第一要求。直到今天,“两个务必”仍然是党员进行党性修养的重要参照。

工作重心转移以后,如何提高执政能力,这是我们党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进入北京,掌握政权以后,如何避免李自成的悲剧?这就要求全党重视党性修养,都要有这么一种认识:取得一个胜利以后,就要赶紧争取下一个胜利。因此,毛泽东认为,夺取全国胜利“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而巩固胜利成果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6]这就告诉全党同志必须不断加强党性修养,通过提高自己的能力,进而提高全党的执政能力,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继承和发扬优良作风,永葆先进本色。革命胜利以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变,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在革命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作风能不能继续发扬光大,会不会出现因贪图享乐而丧失党性的情况?对此,毛泽东认为:丢掉艰苦奋斗的作风,就会遭到“糖衣炮弹”的攻击。[7]必须传承党的优良作风,牢记“两个务必”这就对如何克服不良作风,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本色指明了方向。直到今天,“两个务必”还是我们作风建设的指南。

三、新时代党性修养仍然要彰显“两个务必”的思想力量

新时代党性修养为什么仍然要以“两个务必”作为指导?反对“四风”(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走好新的“赶考路”,必须坚持“两个务必”,学习其精髓,“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8]虽然时代变化了,但“考试”没有结束,要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以及党的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两个务必”仍然是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遏制不良作风与思潮的有力武器,只有全党始终坚持“两个务必”,传承优良传统,加强党性修养,我们党才能克服各种错误思潮,永远保持先进本色,实现先进性,引领纯洁性。

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仍然需要“两个务必”。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奮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两个务必”思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艰苦创业,开拓前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可能还会遇到新的困难,如网络与大数据的运用与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管理等问题,这就要继续坚持“两个务必”,既要虚心学习,提升能力,又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锐意进取,继续攻坚克难。

“‘两个务必具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和精神,又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时代价值”。[9]新时代,我们仍然走在“赶考”路上,当年的“赶考”是为了建设新中国,今天的“赶考”是为了实现中国梦。发展路上面临的矛盾还很多,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仍然存在,面对变化着的世情、国情、党情,我们必须珍视“两个务必”思想,不做李自成,也不做戈尔洛夫。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10]要经常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精神实质,从中汲取力量,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自如应对各种风险考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参考文献】

[1]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383.

[2]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47.

[3]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48.

[4]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01-103.

[5]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33.

[6][7]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

[8] 2013年7月习近平在河北调研时的讲话,http://www.chinanews.com/ll/2016/02-04/7747698.shtml.

[9] 宣讲家网站《70年前,毛泽东发表的“两个务必”在新时代永放光芒》2019.3.4.http://www.71.cn/2019/0304/1036556.shtml.

[10] 习近平.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发现、创造、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6(01).

【作者简介】

薛俊田(1975—)男,山东省中共日照市委党校讲师.

猜你喜欢

党性修养新时代
延安精神在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中的时代意蕴及现实启示
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历史逻辑
论党性修养
提高党性修养,打造共产党人精神高地
习近平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思想论要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