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F指导下的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分析

2019-10-07季正华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

季正华

【摘 要】目的:探究ICF指导下的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治疗影响。方法:在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间,对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展开研究,从中随机抽选出病例数80例,将其按照计算机序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40例。对照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传统作业治疗,观察组脑卒中患者采用ICF指导下作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功能综合评定表(FCA)以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对比:P大于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CF指导下作业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值得推荐。

【关键词】ICF;作业治疗;脑卒中偏瘫;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

脑卒中作为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该疾病已经严重危害到患者的生存质量,会导致患者出现偏瘫、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吞咽障碍等,不仅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影响,同时还会增加患者家庭经负担。为了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病情,对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十分必要[1-2]。但是考虑到个人因素、患者病情等情况,应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康复方式。在本文中,对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不同的康复训练方式对患者治疗效果,以下是详细内容。

1 资料、方法

1.1 资料

选择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研究,从中随机抽选出80例患者,将其按照计算机序列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作业模式,观察组采用ICF作业治疗模式。所有患者或患者家属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61~78岁,平均(67.8±3.6)岁,脑梗死患者24例、脑出血患者16例、左侧受累患者25例、右侧受累患者15例;

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62~79岁,平均(67.3±3.7)岁,脑梗死患者25例、脑出血患者中15例、左侧受累患者24例、右侧受累患者16例。

将上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带入统计学中处理,差异性并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传统作业训练,对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常规康复治疗内容为:良资位摆放、持续性被动关节活动、翻身、转移、坐位、站位训练、步行训练等。常规作业治疗:木板钉训练、推球训练、推磨砂板训练,以加强患者肌肉训练,增强协调身体肌力,加强患者关节活动范围[3]。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采用ICF理念下作业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样由对照组治疗师进行训练,对患者进行评估,遵循ICF核心要素,从患者的身体水平、个体水平和社会水平等情况进行考虑,考虑患者个方面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而制定合理、个性化作业训练。所有患者均训练3个月,每天训练时间为60分钟,可分为上午、下午30分钟训练,一周训练5次[4]。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BI)、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分。

Barthel评分标准:>60分表示患者轻度功能障碍、41~60分表示患者中度功能障碍、≤40分表示患者重度障碍。

FCA评分标准:总分108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功能康复效果越高。SF-36评分:分值范围0~100分,分值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版,计数资料以(%)表示,两两对比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两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P值<0.05表达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脑卒中患者治疗前的BI指数、FCA、SF-36指数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I指数、FCA、SF-36评分上升,观察组各项指标上升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性对比结果显示:P值<0.05(详细见表1)。

3 讨论

现如今,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上升,脑卒中患者致死率已经明显降低,存活率大大提高,但是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存活后容易发生偏瘫等并发症。传统的作业治疗通过积极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肩关节功能,从而促使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对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具有促进效果[5]。

诸多研究证实,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效刺激脑部活动量,改善大脑损伤情况,促进脑部血流和供氧效果,改善患者认知能力,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缺损状态。但是传统作业治疗设计中,缺乏个性化训练内容,无法满足每位患者的治疗需求,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而ICF理念则通过评估患者的自身特点,综合患者身体因素、个体、社会水平等多方面有利和不利因素从而为患者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从而最大程度上发挥治疗目的,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6]。

相较于传统的训练方式,ICF理念通过与患者自身情况相结合,为期制定相应的作用治疗训练方案,以针对性、个性化的训练方式,全面调动患者的训练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环境、家庭、社会等有利因素对患者康复训练的优势,并激发患者康复潜在能力,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患者能够容易接受ICF指导作业治疗[7]。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前BI指数、FCA指数以及SF-36评分对比并無统计学差异性:P值>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所提高,观察组BI、FCA、SF-36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ICF指导下作业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宋振华,林夏妃,随燕芳,余丹,汪良,潘晶晶,甘春苗,张黎,张婷.站立桌辅助作业训练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训练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8,40(8):575-579.

[2]吕慧颐,赵俊,武俊英.康复护士延伸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7,31(11):4173-4175.

[3]田然,范俊杰,柏敏,张玲.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16):94-97.

[4]朱宁,马奇,保华,林瑞珠,冯平.基于游戏的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3):189-191.

[5]张文娟,龚秀琴,刘晶晶,殷海云,游佳,修闽宁.ICF通用组合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1):153-155.

[6]赖丽萍,胡荣亮,黄文凤,骆上土.ICF理念下的作业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6):11-15.

[7]郭延芳.ICF理念训练方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24):114-115.

猜你喜欢

脑卒中偏瘫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姿位摆放依从性中的应用
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